(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高職院校兒科護理學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陳孜孜
(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兒科護理學是高職科目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學科,其對于培養(yǎng)學生兒科護理專業(yè)知識、提升學生職業(yè)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響。而當前的兒科護理學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就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
兒科護理;高職教學;質(zhì)量改善
兒科護理學作為護理專業(yè)的主干課程,在臨床護理工作及生活中應用廣泛。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縮短理論與臨床的距離,提高學生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過關率以及探索出適合高職院校兒科護理學的教學模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探討,旨在找出適合高職院校護理專業(yè)學生學習該課程的新方法、新思路。
兒科護理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主要是對小兒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護理、保健以及疾病的預防進行研究,目的是為了促進小兒的身心健康,通過高職兒科護理教學的開展,使學生能夠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為學生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高職兒科護理課程的開設,可以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為社會輸送優(yōu)秀的兒科護理人才,使廣大兒童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1.課程和教學目標不合理
在兒科護理學課程的設置方面,與國外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國外兒科護理學課程的設置,在以兒童身心健康為中心的前提下,同時又非常注重臨床的觀察與護理;而國內(nèi)大部分都將兒科疾病的護理作為中心,其在總課時中占據(jù)非常大的比例(約80%),其他方面所占據(jù)的比例少之又少,存在著嚴重的偏頗。在課程目標的設置方面,主要針對患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以及臨床表現(xiàn)方面,忽視了對兒童保健以及疾病的預防等其他方面的學習與研究,這樣就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兒童健康的需求,使高職兒科護理教學缺乏實用性與適用性,不能更好地為兒童的身心健康服務。
2.教學方法落后
高職兒科護理學的教學一直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方法為主,教學方法非常單一、枯燥乏味,缺乏新穎性與趣味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主宰著整個課堂,師生之間的互動比較少。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對于知識的傳授是灌輸式的,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主要是講授知識,學生很難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這樣容易導致學生精神不集中,不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3.教學內(nèi)容脫離實際
在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方面,理論課與臨床實踐課所占的比例嚴重不平衡,理論課占比遠遠高于臨床實踐教學,導致臨床實踐與教學內(nèi)容嚴重脫節(jié),差距越來越大。臨床實踐教學內(nèi)容少,嚴重影響了學生在臨床實踐方面的鍛煉,嚴重阻礙了他們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4.考核形式單一
兒科護理學課程的考核比較單一,主要以試卷的考核形式為主。這種考核形式側重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與記憶方面,不能很好體現(xiàn)對學生的溝通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團結合作意識、臨床綜合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對學生的考查不具體、不系統(tǒng)、不完整,存在著嚴重的片面性,其考查結果不能代表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與表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對學生也是不公平的,要想實現(xiàn)教學效果評價的客觀性、公正性以及全面性,就必須對考核形式進行改革,促進教學考核形式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
1.優(yōu)化課程目標
在設定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目標時,必須將住院兒童的生理、心理護理方面知識作為教學的基礎,以兒童的身心健康為中心,突出強調(diào)兒童保健知識的重要作用。使學生都能夠做到,能詳細描述各個不同時期的兒童的生理以及心理特征,把握其生理及心理特征。在與患兒以及家屬的溝通交流中,除了語言溝通之外,要注重運用非語言形式,加強與患兒與家屬的溝通交流。在兒童不同的時期,其健康的標準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不同,學生要能夠全面、系統(tǒng)地對兒童的綜合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在諸多兒童的健康問題之中,對于那些比較普遍以及經(jīng)常遇到的健康問題,學生要能夠迅速地指出,并分析其原因,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一定要突出健康知識的宣講與觀察患兒病情的重要作用,使學生重視起來,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整體的護理觀念意識的培養(yǎng)與提高。當今社會,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對于相關知識內(nèi)容的學習是永無止境的,要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獲取相關知識,加強他們的學習能力,使他們的知識運用、解決問題及與患兒、家屬溝通交流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調(diào)整課程內(nèi)容
高職兒科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非常注重對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設置時,一定要將高職護理學科的專業(yè)特色凸顯出來,使學生的技能訓練與實踐得到不斷的強化。學生能否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更好地為自己的工作服務,與教師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觀察與結合實際臨床工作,對課程內(nèi)容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調(diào)整后的教學內(nèi)容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第一是住院患兒的護理,第二是對常見的病患兒的護理,第三是相關的兒童保健,第四則是對不同時期兒童的生長發(fā)育評價。這四個方面共同構成了高職兒科護理學專業(yè)知識。當然,在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中,也要突出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首先,要將兒童的保健與不同時期的生長發(fā)育評價作為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其次,要突出整體護理內(nèi)容方面的教學;最后,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與綜合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
3.改進教學方法
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其能夠適用學生的發(fā)展,滿足學生不斷發(fā)展與進步的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對于教學的反饋方面,也要重視起來,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能夠提高,真正做到教學相長。除此之外,在運用教學方法時,教師要注重其靈活性,要依據(jù)學生的自身特征以及教學知識內(nèi)容的需要,靈活地對其進行選擇、應用。教學方法的種類有許多,如任務驅(qū)動法、CBL教學法與FBL教學法相結合、床旁教學法等。
4.完善考核評價模式
考核評價不是對學生某一方面或者幾個方面能力的考查,它是對學生綜合性、全面性、整體性的評價,注重的是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綜合發(fā)展與提高,注重的是對學生整體能力的考查。這就需要在現(xiàn)行的考核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對其進行改進,不斷完善考核評價模式,更好地落實公平、公正、客觀的考核評價原則,使考核評價模式不斷朝著標準化、具體化、科學化、合理化的方向發(fā)展,促使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改進與完善教學內(nèi)容及方法,提高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的質(zhì)量。
兒科護理學與成人解剖、心理、生理等方面不同,它涉及范圍比較廣泛,對技術也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加大對兒科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是當務之急,這就要求在兒科護理學的教學中,一定要緊緊圍繞社會對兒科護理人才的要求來開展,對教學內(nèi)容不斷進行優(yōu)化,完善考核評價體系,使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zhì)得到全面的提高。
[1]蔡健.在高職兒科護理實訓教學中信息化SimBaby模擬病房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5):207—208.
[2]蔡健.試析“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1):176—177.
[3]張自珍,何鳳英,趙其輝.校院合作培養(yǎng)模式對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效果的影響[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21):75—76.
[4]姚躍英,李黎明,田忠富.課后作業(yè)式概念圖在高職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4,(4):65—67.
[5]楊菊花.高職院校兒科護理學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7):96—97.
ResearchonTeachingContentandTeachingMethodReformofPediatricNursing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CHEN Zi-zi
(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eshan 614000,China)
"Pediatric Nursing" is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ediatric nurs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professional needs.However,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urrent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the exploration of better teaching method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reform.
pediatric nursing;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quality improvement
G642.0
:A
:1008-6714(2017)09-0023-02
〔責任編輯:錢曉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9.010
2017-02-19
陳孜孜(1984—),女,四川達州人,講師,主治醫(yī)師,碩士,從事兒科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