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雯煜 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布堆畫在現代布藝配飾中的傳承與應用
酈雯煜 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延川布堆畫本身色彩豐富、造型多樣、題材廣泛,具有獨特的魅力,主要通過對延川布堆畫的圖案表現形式、配色技巧、工藝技巧等方面特征進行分析和提取,進行以布堆畫為基礎,與二十四節(jié)氣內容相結合的現代布藝配飾概念設計。塑造具有獨特視覺表現力和傳統(tǒng)文化內涵、現代生活品味的布藝配飾。力求人們對布藝配飾和傳統(tǒng)文化產生向往情感,使得人們的生活與自然貼近,進行日常的美學實踐,從而產生有意識的消費。
延川布堆畫 現代布藝配飾 二十四節(jié)氣
“布藝配飾”,是指以紡織品為主材料的一類配飾。選擇延川布堆畫作為基礎來源是因為延川布堆畫文化具有貼近生活、浪漫生動的特點,延川布堆畫本身色彩豐富、造型多樣,符合當代配飾設計和人們日常審美的需要。同時布藝配飾作為以紡織品為材料的一類配飾,多種材料的多元化佩戴方式組合與混搭,使人們的著裝各具特色,并且綠色環(huán)保符合自然主義。
“回歸自然”成為當今配飾主流設計主義,布藝配飾的自然風無疑滿足了其佩戴者的這種希望。另外,從價值觀與消費觀講,隨著配飾象征地位的意味日益淡化,它已不再是有閑階級炫耀金錢和地位的工具。布藝配飾設計圍繞著紡織品材質本身天然的紋理和質感,作出相應的設計,將布藝原質自由清新的自然風格,融入到現代簡約的造型中,表達現代人內心對于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向往。因此可以說布藝配飾從材質充分體現出一種自然風格。
從布藝首飾受市場需求的角度來考察,大多數人認為未來幾年配飾流行自然風格。不難看出,自然主義風格的配飾,在人們的心目中仍然占據主要的地位。另外,從與服裝搭配的角度來看,“綠色環(huán)?!睆V受時尚界推崇,仍是未來服裝設計主要努力的方向。
延川布堆畫為基礎的布藝配飾的設計在綜合提取了造型、圖案、色彩等元素之后,從配飾形式、圖案造型等方面進行整體的概念設計。
(一)塑造經典造型傳達布堆畫貼近生活的氣息。布堆畫的題材多源自生活,造型多為農民生產活動和生活場景,從中透露出濃濃的生活氣息和親切之意。選取二十四節(jié)氣作為此次布藝配飾的經典題材。人們以二十四節(jié)氣來指導農事和生活作息,同時也通過不同形式來慶祝和紀念這些節(jié)氣。布堆畫配飾的畫面可以借鑒其中經典畫面造型,如大雪節(jié)氣——雪花、清明節(jié)氣——雨水,創(chuàng)造了富有生命力和生活氣息的造型。
(二)個性化使布藝配飾更符合當下審美需求。在布堆畫布藝配飾造型的過程中使用的是簡潔抽象的手法,重在通過簡介大方、具有特征的圖形語言特點,借由視覺符號傳遞二十四節(jié)氣每個節(jié)氣的時節(jié)和內容特征,使人們通過視覺感官的直接獲得信息、想象、理解等活動,構成一定的審美或心理體驗。時代的發(fā)展和變化,人們對于個性化的審美需求越來越強烈,二十四節(jié)氣布堆畫布藝配飾擁有豐富的畫面和配色特點,成為彰顯個人特色的重要標識和特色。
(三)色彩提取重塑和抽象概括會帶來更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延川民間布堆畫藝術在色彩的搭配上用色大膽、色彩強烈、厚重濃郁,盡顯黃土高原雄健、醇厚的風貌。這種淳樸的色彩搭配理念,在當代藝術設計中,彰顯出其獨特的魅力。延川布堆畫藝術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色彩搭配規(guī)律,不僅帶來視覺上的強烈沖擊,更多的是在現代忙碌社會和重壓下人們內心的震撼和共鳴。布堆畫的畫面元素都是經過一定程度上的抽象概括和變形基礎之上。在進行二十四節(jié)氣題材畫面的塑造過程中,在藝術處理時,可以將一些自然元素,如山形概括成三角形,云朵為多個圓形組合。
(四)將民間文化——二十四節(jié)氣與布堆畫布藝配飾的設計相結合。布堆畫的題材內容豐富,大多源自生活場景,貼近生活,親切自然。將民間傳統(tǒng)文化二十四節(jié)氣與布堆畫布藝配飾的結合在傳統(tǒng)文化造型的基礎上再加入了傳統(tǒng)文化內容。畫面的不斷豐富也是在不斷地尋找傳統(tǒng)文化的養(yǎng)分,包括民間時節(jié)民俗文化等。
(五)設計符合在現代社會使用的布藝配飾造型。
1.尺寸的選擇。二十四節(jié)氣畫面內容豐富多樣,不同的內容和造型能組出不同的節(jié)日畫面。如何尋找每個元素之間的組合聯合以及要傳達的視覺語言的訴求是設計畫面的基礎。如何大約在5cm ×5cm圓形區(qū)域內清晰而完整的展現整個節(jié)氣畫面也是需要加入設計的考慮范圍。要求畫面元素高度概括抽象,布局合理,構圖完整。如果能從復雜的傳統(tǒng)造型中成功提煉出簡潔明了的造型,無疑也是一次成功的設計。
2.顏色的選擇。布藝配飾——二十四節(jié)氣內容的顏色要根據不同季節(jié)和時令的變化,同時色調應明朗鮮麗,與單調的衣物或是暗沉的背景具有一定的區(qū)分。傳統(tǒng)的布堆畫的配色是“五行色”,活波明朗,符合這一要求。因此,在布藝配飾配色選擇上,應遵循這一配色規(guī)律,適當做一些調節(jié),以更加適合現代人們的審美要求。
3.搭配的考慮。布藝配飾做為日常服飾、頭飾的搭配,應適用于多種場合和使用情況。例如與深色衣物的組合應與淺色衣物不同;與深色頭發(fā)的搭配和染色頭發(fā)的不同。在與多種載體的搭配上也不盡相同,可以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如與純色手機殼的搭配等等。
延川布堆畫作為悠久的傳統(tǒng)技藝,是生活中形成的藝術形式,像眾多傳統(tǒng)民間藝術一樣,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鮮明的地域性。隨著歷史腳步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審美、生活文化的訴求,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這就對今天的藝術工作者、設計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作為新時代設計者的任務,正是在傳統(tǒng)技藝與現代配飾設計的融匯發(fā)展中展現審美與實用兼?zhèn)?,時尚與本土文化的交相輝映。
[1]周祥.傳統(tǒng)民間藝術對服飾時尚潮流的影響研究[J].湖南包裝. 2016∶13.
[2]丁永青.針織服裝服飾手工藝的表現手法及其設計[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 2016:19.
[3]周少華.民間布貼藝術的符號文化[J].藝術.生活.2007∶32.
[4]左漢中.中國民間美術造型[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21-22.
酈雯煜(1993-),女,浙江諸暨人,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