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歌是人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文學藝術樣式,在幼兒語言教育中自有它本身獨特的藝術魅力。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習慣;陶冶幼兒性情,豐富幼兒的情感,幼兒的思維語言得到訓練;有效糾正幼兒的發(fā)音;愉悅幼兒的生活樂趣,培養(yǎng)幼兒的語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對幼兒進行隨機的語言教育作用,賞中學,玩中學,悟中學。
【關鍵詞】兒歌;語言教育;藝術魅力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領域中兒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兒歌誦讀使幼兒充分獲得語言的發(fā)展,從而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達到愉悅身心,陶冶性格,增添生活樂趣,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幼兒期是人一生中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如果得到正確的教育,幼兒的語言將會得到迅速的發(fā)展。兒歌還是人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文學藝術樣式,在幼兒語言教育中自有它本身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兒歌可以培養(yǎng)幼兒傾聽的習慣,激發(fā)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兒歌是以聽覺為感知的語言藝術,其特點語言生動、結構簡單、句式簡短、形象性強、朗朗上口,這對于識字不多的學齡前兒童來說,十分符合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極適合幼兒念誦傳唱。幼兒聽賞的材料一定要篇幅短小,有趣易懂,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幼兒在聽賞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集中注意力。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聽話的習慣,提高了傾聽的能力,也增強了幼兒的語言感覺能力和理解能力。幼兒在聽的過程中,逐漸領會其中的意思,思維能力之門也打開了,并逐漸形成自己想象的世界,更能學到豐富的詞匯、句子,對訓練幼兒的語言有著得天獨厚的功能。
二、兒歌能陶冶幼兒的性情,豐富幼兒的情感,幼兒的思維語言得到訓練
嬰幼兒時期,媽媽用溫柔的聲音吟唱富有韻律的兒歌,可以使正在哭鬧的孩子得到安慰,讓幼兒感受到親人的愛撫,得到情感上的滿足;隨著幼兒的成長,理解能力的增強,能夠大致聽懂兒歌的內(nèi)容,這對培養(yǎng)幼兒美好的情感、開朗的個性以及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審美情趣都有積極的作用??聨r的《釣魚》這樣寫“天黑啦!天黑了!釣魚的,回家吧!你的媽媽在等你,魚兒的媽媽在等它”由幼兒的媽媽盼兒回家聯(lián)想到魚兒的媽媽也在等魚娃娃,使得幼兒的思維語言得到訓練。讀這樣的詩成長起來的孩子,必然得到情感與心靈的凈化。
三、誦讀兒歌能有效糾正幼兒的發(fā)音
教會幼兒正確的發(fā)音是幼兒提高口語的先決條件。兒歌具有優(yōu)美的節(jié)奏和韻律,幼兒容易接受,學習的積極性也高。特別是兒歌中的繞口令,它有意識地把一些發(fā)音相近、容易讀混淆的字詞組成詼諧風趣的兒歌,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誦讀出來。而在快速的誦讀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發(fā)音吐字的錯誤而引人發(fā)笑。天生好奇、好學、好樂的幼兒就會一遍又一遍地進行這種有趣的語言游戲,學習的過程可以使幼兒思維敏捷、口齒伶俐、清楚吐字。如傳統(tǒng)兒歌《墻上掛面鼓》:“墻上掛面鼓,鼓上畫老虎,老虎抓破鼓,拿塊布來補。不知是布補鼓,還是鼓補布?!惫?、虎二字的聲母同為舌根音,韻母又都一樣極易混淆;布和補同音不同調(diào),稍不留意也會讀錯。這些兒歌不僅對幼兒,就是對成人和青少年,也都是常用的訓練材料。
四、誦讀兒歌能愉悅幼兒的生活樂趣,培養(yǎng)幼兒的語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兒童文學作家黃慶云說:“很難設想,一個沒有唱過兒歌的孩子能快樂地成長起來。”兒歌是學齡前的孩子邊學邊唱、寓教于樂、反復吟誦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明多讀自然了解文章的意思,揭示了幫助幼兒感知語言的金鑰匙——讀。誦讀是一種有效的語感訓練,兒歌里的搖籃曲、游戲歌、數(shù)數(shù)歌、問答歌、連鎖調(diào)等形式,游戲性娛樂性都很強,并且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如擬人、頂針、夸張、排比、反復、對偶……等等。通過誦讀兒歌,讓幼兒在愉悅的美感中培養(yǎng)幼兒的語感,使幼兒充分感受祖國文學語言的豐富與優(yōu)美,接受其審美的熏陶、藝術的感染力,啟迪心智,增長知識,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如《虎、鹿、豬、兔、鼠》里“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邊一只豬,草間一只兔,洞里一只鼠。一二三四五,虎鹿豬兔鼠?!庇變和ㄟ^學習誦讀,不但熟練掌握了“上、中、邊、間、里”這些方位副詞,而且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山與上”“林與邊”“路與邊”“草與間”“洞與里”的搭配。幼兒對這些生動形象的語言熟記于心,需要表達時,就會脫口而出。日積月累,無形間就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兒歌能對幼兒進行隨機的語言教育作用
兒歌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涉及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隨機的語言交往是幼兒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最佳方式,由于幼兒的自控能力差,不能長時間專注于所參加的活動,因而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比日常的語言活動相對來說時間要少得多。利用兒歌對幼兒進行隨機的語言教育,不僅可以使幼兒保持對學習的新鮮感,而且起到對幼兒的語言教育作用。
幼兒語言教育者可以根據(jù)幼兒好動、愛模仿、愛唱愛畫、喜歡游戲等天性,將兒歌與游戲、兒歌與體育、兒歌與數(shù)學等聯(lián)系起來,比如《拍手歌》《找朋友》《丟手絹》《編花籃》等等,就是一首首充滿兒童情趣魅力的兒歌。作為游戲的載體,兒歌使孩子在賞中學、玩中學、悟中學,讓幼兒在玩樂之中感受語言的藝術魅力。兒歌就像一盞長明燈指引著孩子在文學的殿堂中自在玩耍,啟迪著孩子的智慧和人生,陪伴孩子度過歡樂的童年。
作者簡介:李翠菊,女,1971年生,河南汝州人,汝州市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中文講師,研究方向:幼兒文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