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黃海學院 山東 青島 266427)
太極拳運動對高校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研究與分析
□周 雪
(青島黃海學院 山東 青島 266427)
太極拳具有完整的概念、理論及技術架構是在明末清初,從十七世紀中葉開始太極拳已經有局部地區(qū)的家族式擴展到國內其他地區(qū),甚至發(fā)展到國外,中國太極拳在國外一些國家享有很高的聲譽,也受到很多外國人的青睞。太極拳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結晶,任何時間、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進行太極拳的練習和學習,結合普通高校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高校開設太極拳既豐富了高校體育課程內容,又對大學生身心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它不僅在大學生群體中弘揚了太極文化,還使大學生擁有傳承太極文化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能夠真真正正、扎扎實實的促進大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和心理素質水平。
太極拳 高校大學生 身心健康水平
太極拳起源于河南省焦作市的陳家溝,到現在已經形成一種底蘊豐厚的文化體系和富有中國傳統(tǒng)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態(tài),現如今,太極拳呈現多種派系,有陳氏、楊氏、李式、吳式、孫氏等等。不管哪種派系的太極拳都適用于所有人,都擁有很高的安全系數。高校教師發(fā)展和改革的中心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精英人才,太極拳區(qū)別去其它體育競技項目,在倡導終身體育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學生青睞于太極拳運動。并且有的學生到了“癡迷”的階段。
身體機能是指人的整體及其組成的各器官、系統(tǒng)表現的生命活動,有神經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等。
1.1、太極拳運動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
動靜結合是太極拳運動的主要特點,它通過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tǒng)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區(qū)域來使大腦得到一定的休息,盡而消除引起的疲勞。對大腦的功能有著多邊的訓練調節(jié)功能。所謂的靜就是精神集中、全神貫注,意隨身動,內外結合,太極拳所具有的這些精細、獨特、全身心放松的狀態(tài)能調整身體諸系統(tǒng)的功能,使器官堅強有力,在運動結束之后能使興奮的神經、疲勞的肌肉得到快速恢復。
太極拳運動是一種有氧運動、強度中等,舒緩而柔和,尤其是在閉眼進行時,意念引領神經系統(tǒng),通過調節(jié)上下全身各個系統(tǒng)、器官完成各種相應的動作。這種“慢熱”的狀態(tài)可以改善身體局部的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增加身體局部或某個部位的血液供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告訴學生可以通過練拳架式的高低進行運動強度的調整,盡而調整神經系統(tǒng)的靈敏程度。加快神經系統(tǒng)的傳導速度。
1.2、太極拳運動與呼吸系統(tǒng)
太極拳動作大部分是開合、屈伸、虛實之間的變化和銜接,全套動作注重與呼吸的配合,做到心、意、氣、力的完美結合,這里的氣就是指的呼吸,太極拳運用的是腹式呼吸,有細、勻、深、長特點,可通過腹壓的節(jié)奏來減少呼吸頻率,調整血流的速度,肺泡換氣的速度和容量,防治各種肺部慢性病有療效。可以有效地鍛煉呼吸肌,改進胸廓活動度,也對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保持肺組織的彈性,促進O2與CO2的代謝動能。在不增加心臟負擔的情況下,增加、改善O2的供應。
太極拳學習和練習過程中要求的“意守丹田”,腹內松凈氣騰然,這樣可以加大毛孔通氣量、開發(fā)衛(wèi)氣,有利于肺的宣肅功能和肺朝百脈的作用。
1.3、太極拳與消化系統(tǒng)
高校大學生由于學習競爭的壓力、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再加上現在娛樂工具的發(fā)展,使得很大一部分高校大學生引起食欲不振,這種緊張、煩惱、壓抑的生活節(jié)奏可以通過練習太極拳來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保護和增強了其他器官和系統(tǒng)的技能,這樣說,太極拳增強了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就相應的減少或避免某些因神經系統(tǒng)機能紊亂而產生的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
太極拳以腰為軸旋轉,并且采用的腹式呼吸,腰轉動幅度越大,呼吸越深,越加強,腹肌和橫膈肌的活動范圍越大,五臟六腑得到了足夠的按摩,腸胃蠕動能力提高,消化液分泌得到改善,最后自然而然增強了消化吸收功能。還增強了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了體內物質代謝。因此,經常練習太極拳可以改善腸胃、增進食欲。預胃防潰瘍、腸胃炎、消化不良等胃腸道疾病的發(fā)生,還可增強肝、膽、胰、脾等器官功能。這樣既能增加食欲,又可減少便秘等現象。
1.4、太極拳與運動系統(tǒng)
生理學角度分析,高校學生的身體仍處在一個發(fā)展的過程,不管是肌肉、還是骨骼,不管是神經系統(tǒng)還是內臟各器官,身體機能只有得到良好的鍛煉,才能離健康的身體越來越近。運動系統(tǒng)主要包括腰、腳、膝關節(jié)、肌肉。學習和練習太極拳步法過程中,虛步、實步要分清,動作輕盈且穩(wěn)健。太極拳在意念引導下的“腰部扭轉”、“膝部扭轉”、“ 順逆纏絲”、“ 絞轉”的動作,能夠使身體的全部肌纖維參與肌肉的運動,對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脊柱的肌肉和韌帶都有一個良好的延展和拉伸,正是這種延展和拉伸促進了集體的血液循壞和新陳代謝。運動能力和水平提高了,運動損傷相應的減少了。
從足道養(yǎng)生角度來說,體育教師再上課過程中要普及養(yǎng)生知識,將太極拳與導引養(yǎng)生有機結合,太極拳教學過程中,普及身體的有關穴位,讓學生了解每個穴位的主要功能。例如,練習過程中要求學生腳踩涌泉穴,做到獨立支撐全身,對雙腳反射區(qū)是一種良性刺激。這個動作可以提高學生的核心力量肌肉群,增加相應骨骼和肌肉的柔韌性和抗壓性。
1.5、太極拳與心血管系統(tǒng)
血液通過運輸氧氣來給全身各個組織、各個器官提供營養(yǎng),心臟則是血液運輸氧氣的動力源泉。
太極拳學習、練習過程中要求動靜合一,要做到心神歸一,心臟舒張期得到延緩,心肌得到調整和休息,故而心肌的收縮能力得到加強。最終提高了心臟的工作能力,增強了心臟功能;太極拳動作自然圓活,使得動脈回流減少,靜脈回流增加,血液循環(huán)速度得到提高,同時心臟負擔得到減輕。對心臟起到了一個保健作用。
練習太極拳的學生在進行定量運動(打完一套動作)之后,其身體局部血流量和血氧飽和度明顯增加,認為其變化機理與太極拳運動調心、調身、調息,以及該運動對機體血管機能和調控的影響有關。
由于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形式和個人社會環(huán)境、個人遺傳,評價其心理健康標準也呈現相對的多元化,太極拳對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還是比較大的,本研究者從情緒的標準、意志的標準、人際關系的標準和社會適應的標準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2.1、習得太極拳后,情緒樂觀性強,自控能力提高
目前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形勢嚴峻,必然會促使學生在學校中努力拼搏,做到出類拔萃,以致于能在畢業(yè)之后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同時,高校大學生也存在一種讓人擔憂的現象,由于家庭經濟條件導致的學習、生活壓力加重,精神始終處于緊張狀態(tài),缺乏激情、迷惘、浮躁、易怒易暴等經常表現在大學生身上,容易出現精神或行為出格或失常,甚至出現“自暴自棄”、“輕生”等念頭。
太極拳追求心神合一、精神內守力求動作緩柔、圓慢、連貫,注重思想集中。練習過程中有利于消除人的不安情緒、緩解沖突,獲得心理安慰,在練習結束或者課后,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明顯改善,積極向上,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精神好,情緒穩(wěn)定、樂觀,各方面的自控能力就得到改善,這種改善表現在既有適度的情緒表現,又不為自己情緒所左右而語言失調、行動過激。
2.2、習得太極拳后,意志更健全
意志是一種心理歷程,是自己解決問題、戰(zhàn)勝困難、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F在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并且有的學生是獨生子女,嬌慣于父母,不愿吃苦,更是缺少鍛煉的環(huán)境,意志薄弱。有研究表明,大學生對“理想中的我”“現實中的我”分不清楚,做不到兩者的有機結合。
太極拳要求動靜結合,雖靜猶動,雖動猶靜,這對那些意志力薄弱的學生是一個很好的“治療”,習得太極拳過程中,大學生的水平得到提高,身體得到鍛煉,意志品質也得到磨煉,太極拳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不怕苦、不怕累、頑強拼搏的優(yōu)秀意志品質,傳承太極精神。做到待人待事寬厚、禮讓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有助于增強民族凝聚和激發(fā)愛國情懷。
2.3、習得太極拳后,人際關系得到改善
現在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大部分喜歡獨來獨往,自己過自己的生活,自己學自己的知識,大學生之間的交集較少,學校開設太極拳公共課和選修課,能夠使同一班級不同個體、同一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集中在一起,給學生增加交往、溝通、分享的機會和可能。再者步入大學相當于一只腳邁進了社會,進入了社會群體的交際圈。
太極拳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學生變得自信、開朗。太極拳講究“和”、講究“舍己從人”,任何事情從客觀出發(fā),充分考慮周圍的人、物、環(huán)境等因素,隨和謙遜,提高學生的內在涵養(yǎng),就是這些涵養(yǎng)作為改善人際關系的基礎,在運動中互相觀察、在運動后互相交流、分享、了解、幫助。在交往過程中消除孤獨,對新環(huán)境、新變化能夠積極、快速的去適應,為將來真正踏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2.4、習得太極拳后,個人適應能力提高
太極拳運動的開展不受時間、地點、器材、年齡的限制,體育教師可以講課程安排的操場、室內、海邊沙灘、文化廣場等地點,可以將高年級的學生和低年級的學生安排在一起等,教師適時的變換教學環(huán)境也是對學生適應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讓學生慢慢的正確的認識環(huán)境,拿捏好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能夠了解各種社會規(guī)范要求,習得太極拳之后,學生能夠動態(tài)的觀察各種社會生活現象的變化,從而在心里呈現出適應法則,習得太極拳之后,對學生在人與人的適應過程、人與社會的適應過程、人與自然的適應過程中都有著優(yōu)秀的表現。更好地為人民、為社會、為國家服務奠定基礎。
3.1、結論
(1)太極拳對高校大學生的身體機能有積極影響,表現在對大學生的神經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四個方面;
(2)太極拳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著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情緒提高、意志增強、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得到改善四個方面。
3.2、建議
(1)加大高校對太極拳體育課程的橫向和縱向開設程度及普及程度,從選修到必修,從大一到大四,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太極,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太極,讓更多的學生得益于太極;
(2)加大高校對太極拳專業(yè)教師及導引養(yǎng)生專家的引進,做到專家、教師、學生三位一體。在學生學習太極的同時掌握了養(yǎng)生知識,為自己的健康體魄打下基礎,為更好服務社會打下基礎;
(3)加大高校對太極拳運動的研究力度,更深層次的挖掘太極拳的潛能,更好的服務于高校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開展高校內部、高校與高校之間的太極拳交流,甚至增加國內與國外之間的太極拳和交流機會。定期舉行太極拳匯演、比賽等。
[1]陳正雷.陳氏太極拳六大特性[J].中華武術,1998,(10).
[2]蘭自力,劉英杰.學校體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19(4).
[3]朱繼華,尹懷珍.談太極拳的保健特點和在高校推廣的價值[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10(3).
[4]朱有源.太極拳健身功效的機理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2,24 (2).
[5]張江洲.太極拳鍛煉青年人抗氧化酶酯質氧化水平的變化及其相關性[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92,(2).
[6]夏云健.太極拳鍛煉對大學生健身作用的觀察[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91,(3).
G804
A
1006-8902-(2017)-03-SY
周雪(198,-),籍貫:山東禹城,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