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學院體育學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淺談體育教學中管理學要素的滲透
□孫 曦
(宜春學院體育學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一所學校的發(fā)展,離不開強大的師資隊伍、聞名的學校品牌、高水準的畢業(yè)生技藝水平,而這些都和教學質量息息相關。不同于一般端坐在課堂上的教學形態(tài),體育教學還需兼顧活動課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學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心理和行為進行矯正的過程,是對學生體育精神進行塑造的過程,說到底要進行教學管理的過程?,F(xiàn)代管理學以對人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習慣的規(guī)范化為主要學科內容,有利于構建科學化和多樣化的體育教育教學方式,因此,應當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管理學要素,除了教會學生知識技能以外,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身心素質,遵守規(guī)范,增強他們適應環(huán)境和工作能力,多教思考和實際操作的方法,就等于交給他們解決問題的鑰匙。開展多環(huán)節(jié)相銜接的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更多地參與體育教學中,敢于發(fā)表意見,敢于開動腦筋,在日常體育教學中運用好管理學的各類要素,是本文將主要著力探索的問題之一。
體育教學 管理學 要素滲透
由于體育教學是一個多環(huán)節(jié)的過程。為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依據(jù)學校體育的任務和體育教學的特點,本人認為應該將從體育管理的角度入手,進行各項體育教育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首先要從體育大綱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根據(jù)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體育教學要求來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排序,把體育教學的思維統(tǒng)一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體育的定位上來,統(tǒng)一到學校各學科協(xié)同發(fā)展上來,統(tǒng)一到學生身體發(fā)展和心理特點的實際情況上來,做到重點指導與知識普及相結合。
其次是對體育教學程序和流程進行優(yōu)化配置。應當將已經制定好的體育教學綱要貫徹落實到各類體育教學活動當中,在提出年度體育教學計劃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體育教學的階段性,分學期、分班級、分場地,科學的對各個教學內容、教學單元、教學階段進行劃分,使其適應學生身心發(fā)育、學校的節(jié)點性體育活動,確定好的時序應當留出一定的活動空間,能夠根據(jù)突發(fā)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再次是統(tǒng)籌開展體育課堂教學。對于大多數(shù)的教學課程而言,課堂教學是傳授教學知識、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徑,體育課程也是如此,體育教學的本質不僅要讓學生能夠對體育技能、發(fā)展歷程、基本知識有深入的了解,也要讓體育能夠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能夠把學生身體素質提升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基于此,我們經常按照三種教學方式來進行體育課程的管理:第一種是教育教學課,主要以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技術為主,結合現(xiàn)代教育手段,充分發(fā)揮多媒體作用,比如錄像演示、體育競技、大型體育運動會、體育常規(guī)運動教學等活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擴大學生學習體育課的視野。第二種是戶外活動課,內容以體育活動為主,教師要在這個課堂上對學生生活習慣進行灌輸和塑造,爭取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運用好體育相關知識技能。第三種是綜合訓練課,主要是教學與鍛煉相結合的綜合訓練課,主要是將課堂教學中的體育技能進行復習加以多次重復訓練,最后形成惠其一生的體育素養(yǎng)。
應當說,多種課堂教學模式的采用,有著不同特點和不同作用,也能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產生不同的影響。實際操作中,體育教師要能夠熟練運用,針對不同教學需求設計教學課堂模式,當然,這都需要管理學因素的充分采納。一個教學階段的完成,應當以學生對知識能力的融會貫通、身心得到不斷提升為教學目標,持之以恒,體育教學就能夠為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多種教學模式的靈活應用,與前幾種課程類型相互統(tǒng)一,就構成一套完整的體育教學管理模式。
本文認為,體育管理的關鍵詞在于規(guī)范和環(huán)節(jié),在于整體課程教學的規(guī)范和多種教學任務的結合。
體育教學管理要規(guī)范的講。教師在傳授某個動作的時候,要準確、鮮明、生動地講清楚動作的名稱、概念、原理和要求。讓學生初學時就建立起一個正確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動作的原理和要求,有利于學生通過思維上升為理性認識,為掌握動作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蹲跪式起跑的預備動作要求“臀部上抬,重心前移”。這樣的姿勢有利于起跑的啟動,而有些教師知識要求臀部上抬,學生不明其原理,只是一個勁兒地上抬臀部,達不到教學的效果。又比如,墊上頭用手支撐倒立,關鍵是要向學生講明三個支撐點,也就是頭、兩個手掌應當互成等邊三角形,講清楚等邊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原理,才能穩(wěn)定倒立。如果頭和兩個手掌的支撐同在一條線上是無法完成倒立的。在一個有些體育老師對自我言語發(fā)音的管理不夠,沒有使用規(guī)范用語,而是使用一些方言和俗語,這些信口開河或者談吐之間出現(xiàn)的表意不清楚、含義有歧義,運用一些概數(shù)的表述進行體育講解,就很難讓學生準確理解體育動作,也就更談不上動作技術是否到位。
體育教學管理要規(guī)范地進行示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學內容的完成是由老師進行示范,學生觀看并模仿,最終形成自我的體育素養(yǎng)。這就要求,第一步的動作要規(guī)范,第一??圩右岛?,否則學生對每一個動作無法進行精確模仿,更談不上動作到位與藝術性了。所以,每一堂新課的傳授上,老師務必將每一個動作做到位,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比較深刻和清晰的規(guī)范痕跡,便于學生逼真的仿效。比如,在籃球三步上籃這一動作的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接觸學生的定式模糊思維,誤把三步上籃認為是跑完三步就投籃。其實三步上籃是連續(xù)跨二步完后就上籃。教師要邊講解邊示范做給學生看,才能使學生得到準確信息。假如體育老師的示范不夠規(guī)范,一個動作漏洞太多、偏差太大,在講解中表述不清楚、分解不到位,就會讓學生難以認知新的體育動作,甚至對體育動作產生錯誤的認知,最終打下不牢固的根基。
體育教學管理要規(guī)范的教。體育教學的過程有其內在規(guī)律,這是體育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和開展體育教學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并嚴格遵循的。比如,在魚躍前滾翻這一課程教學中,在起跳、騰空等三個動作上都有單獨的動作要領,教學時務必要提前復習已經學過的前滾聯(lián)系,然后先教落地飯館,不能一味地教師示范完完整整動作就讓學生模仿練習,這樣很容易出現(xiàn)危險事故。魚躍前滾翻這一動作要求高而遠,一開始易用柔軟的障礙屋來強調、控制學生的高度,比如海綿塊、橡皮筋等,而不能直接用實而硬的代替障礙物比如跳箱子、跳山羊等。又比如,看似非常簡單的口令:立正,向左看齊、向前看教學,如果教師不注重規(guī)范的教,學生是很難掌握的,不少學生都把喊口令變成叫或讀口令。主要的原因是學生沒有完全掌握喊口令的要領,分不清楚動令、預令、重音、輕音及節(jié)奏要求。這都要求教師規(guī)范的帶喊帶練,重復強調正確的喊法。一些比較危險的教材項目,如背越式調高,教材上知識按照完整動作的順序:助跑—起跳—過竿—落地四個環(huán)節(jié)講解動作要領。而在實際教學中,多數(shù)有經驗的教師都是按照完整的動作顛倒順序進行教學,也就是按照落地—過桿—起跳—助跑進行教學,最后達到完整教學。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在沒有掌握落地動作時就急于過桿造成的危險事故的發(fā)生。
體育教學管理要規(guī)范的練。體育動作作為一種形體語言,存在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規(guī)律,教與學固然重要,訓練更是必不可少。老師在訓練課堂上,應當一絲不茍地讓學生重復已經學過的體育動作,最終形成具有一定框架的動作規(guī)范。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當多提供機會讓他們時間,比如一些畢業(yè)班的年紀,幾乎每節(jié)課的準備活動部分、整理部分都由學生輪流領帶,由老師充當學生跟著做,就會發(fā)現(xiàn)不少問題,一般會出現(xiàn)名稱下不準,比如腰部運動稱為轉腰運動、手腳腕運動稱為手腳運動等;出現(xiàn)動作不規(guī)范,很多學生不明白弓步的要求,從而做錯;出現(xiàn)口令沒有節(jié)奏感,動作做的十分別扭。
一是明確教學主體,將老師和學生進行結合。應當明確,學生才是體育教學的主體,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體育素養(yǎng)、形成體育習慣,這些都離不開學生的主管能動性,離不開學生在日常生活和今后工作中對體育行為的堅持和熱愛。當然,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可忽視,老師應當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在體育教學管理中注重多個環(huán)節(jié)的排序,為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提供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
二是以練為主,注重階段性的提升。要在學生學習中注意對各個教學階段的把控,逐步開展新教材的學習、新器械的運用、新理念的灌輸,使學生的心理逐漸適應體育教學的強度、使學生的身體逐漸適應體育教學的節(jié)奏。
三是以適度為主,合理制定訓練強度、時間間隔。練習量、強度、密度三個因素相互作用,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恰當控制,同時要注意觀察和體會身體的反應,善于自我調節(jié),就可以達到預期目的,使身體機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和有利于運動技能的形成反射。
作為管理學的重要原則之一,還應當從各種體育教學管理中廣泛開展社會主義道德提升,尤其是集體主義的理念傳授等等,對學生進行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行動保持一致的經常性教育。其次,應當抓住體育課上的一些偶發(fā)事件進行及時的表揚、批評指正等,樹立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糾正的能力,針對學生怕苦、怕累等情況進行意志品質和良好道德的培養(yǎng)教育。
[1]劉洪濤.體育管理學的發(fā)展趨勢及前景[J].考試周刊,2013, (A5).
[2]尚宏明,劉慧青.美國體育管理學培養(yǎng)方案的解讀及啟示[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02).
[3]張瑞林.論體育管理學的學科體系[J].體育學刊,2003,(01).
[4]邵桂華,聞蘭.體育管理學的學科性審視[J].中國體育科技, 2003,(09).
[5]劉勇.體育管理學學習五要[J].成人教育學報,1998,(02).
[6]康建偉.對中國體育管理學狀況的回顧與展望[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5,(S1).
[7]羅時銘.體育管理學[J].體育文史,1995,(04).
[8]黃漢升.體育管理學及其在北美的發(fā)展[J].體育科學,1993, (06).
[9]滕建.初論體育管理和體育管理學[J].體育科學.1985,(04).
[10]湯起宇.我院主持召開體育管理學教材研究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83,(03).
[11]吳寶升.體育管理學案例教學改革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 2012,(02).
[12]浦義俊,吳貽剛.北美體育管理學研究熱點分析——以體育管理學雜志為視點[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03).
[13]楊佳寧,劉君,王曉玲.體育管理學研究的可視化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0,(02).
[14]浦義俊.我國體育管理學學科發(fā)展現(xiàn)狀和問題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9,(02).
[15]王洪珅,韓玉姬.我國體育管理學科教材建設的現(xiàn)狀與改進思路[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08).
G807
A
1006-8902-(2017)-03-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