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愷宇
摘 要:中國的古代文學是一個永遠都無法徹底詮釋的時代文學。他的深邃,他的豐富,他的明朗,他的朦朧,都使他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在中國的古代文學中永遠流淌著兩種液體:一是眼淚,二是酒?!熬迫氤钅c,化作相思淚?!泵慨斢芯?,有淚的時候,便是中國古代文學最美麗,最動情,最真實的時候。
關鍵詞:陶淵明;詩;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3-0-02
中國是一個釀酒飲酒的國度,也是一個賦詩吟詩的國家。很久以前詩與酒便結下了不解之緣。對詩人來說,酒能產(chǎn)生異常的創(chuàng)作沖動和豐富的聯(lián)想,催化出靈感。詩評家唐庚用生動形象的言語將酒化為詩的蛻變過程表達出來:“溫酒澆枯腸,生小詩?!倍K軾稱酒為“釣詩鉤”,他把酒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也說得透徹: “俯仰各有態(tài),得酒詩自成?!币馑际钦f:外在的世界和人的內(nèi)心世界都是豐富多彩的、千姿百態(tài)的,到處都充滿了詩情畫意,只要喝上點酒,詩便自然出來。酒催詩發(fā),詩助酒興。高適有詩《夜別韋司士》“高館張燈酒復清,夜鐘殘月雁有聲”。杜甫有詩《春日憶李白》“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李白有詩《客中作》“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瑚珀光”。歐陽修有詩《夢中作》“棋罷不知人換世, 酒闌無奈客思家”。晏殊有詞《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蘇軾有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無論哪位詩人,哪位詞人,總有作品是流淌著濃郁的酒香的,真實而強烈,經(jīng)久不息。而說到把酒和詩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人就不得提到一個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個標志,也是把詩和酒完美聯(lián)系的第一人:陶淵明。
陶淵明對詩歌最大的貢獻就是把詩與酒有機而完美的結合,酒在陶淵明生活中是須臾不可離的隨身之物,以至于成為他生命標志性的一部分。他將酒大量入詩,在詩中以濃濃的酒意縈繞出淡淡的卻清晰的人生。陶淵明能在酒中創(chuàng)造出另一種精神境界,在酒醉后,以常人看來醉醺醺的狀態(tài),勾勒出其實在內(nèi)心世界里隱藏最深卻最真實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世界,即符合當時的時代風氣,又不乏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并且在其中完成了酒醒時未必可以完成的對于現(xiàn)實社會和自我的超越。他醉境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獨特的超越與清醒,其實讀多了他的詩以后誰都會感覺到。陶淵明的飲酒是一種人生境界,他那種獨飲的意趣,看起來有點寂寥,又有點自得,下酒的小菜倒是不一定的,因為更加有滋有味的是品味人生。陶淵明對以此表達靈魂的熱愛也是有據(jù)可考的:據(jù)逯欽立先生統(tǒng)計,陶淵明現(xiàn)存詩文142篇,凡說到飲酒的有56篇,占其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四十,其中年代可考的有40余篇。梁昭明太子《陶淵明集序》云:“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薄捌袨ⅰ彪m則夸張,但以酒大量地寫入詩,確以陶淵明為第一人。杜甫《可惜》詩云:“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這一大量而清晰的數(shù)據(jù)足以讓我們相信,是酒讓陶淵明感覺自在,是酒讓陶淵明可以最真實地表達情緒,是有了酒才讓我們看到一個有靈魂的陶淵明。
陶淵明的飲酒詩和他的田園詩一樣,是他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陶淵明看到了社會的腐朽,但是沒有力量去改變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會的危機,但是找不到正確的途徑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復歸。正是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改變現(xiàn)實社會,才借酒澆愁、借酒遁世,在酒的幻覺之中營造自己的社會理想。從陶淵明的飲酒詩,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其少年般的純真、琴音般的清峻、與人和睦相處的仁愛精神。所以我們亦可以謂之“借酒釀詩” ——借飲酒催發(fā)詩情,在飲酒詩中傲視世俗的詐偽,追求自然和本真,表現(xiàn)出不屈從流俗、剛正不阿的態(tài)度。
在他的詩中我們可以找到最直接的證據(jù)就是陶淵明的飲酒詩。陶淵明的飲酒詩一組有二十首,雖然看上去仿佛沒有什么直接的關聯(lián),但是我們仔細品讀以后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些是具有相同的特點的,于是也就可以把他們分成幾個類別來進行更深一步的解讀。陶淵明最突出的貢獻可能要是他的田園詩了,他以清新淡雅的風格,恬淡幽靜的韻味創(chuàng)造了一個隱士所能創(chuàng)造的最美好的意境,陶淵明的避世而獨自享受著歸隱中的怡然自得也是可以從他的飲酒詩中得到此中的真意的,所以在飲酒詩中有一類就是表現(xiàn)避世的詩,例如其十二《積善云有報》、其三《行止千萬端》。
其十二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善惡茍不應,何事立空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不賴固窮節(jié),百世當誰傳。
人們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陶淵明卻覺得也不盡然,在詩中詩人舉了很多位善人的例子來證明善有善報之尅的說教是空話,但是這些詩人雖然在世時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在去世后去可以流芳百世,而他們能名傳后世以來的就是與世無爭,固守貧困的節(jié)操,恰恰陶淵明就是這樣一個固守窮節(jié)的貧士。
其三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 是非茍相形,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 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這首詩講的主要意思就是三代以來,人們從來都是是非不分,只是順著時事局勢而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只有阿諛奉承。所以作者要與世俗相違背,要追隨其他隱士,歸隱山居,與世俗無關。
像這樣以隱居自慰而拒絕再仕,避世據(jù)俗,與世無爭的詩還有《結廬在人境》、《貧居乏人工》、《清晨聞叩門》、《長公曾一仕》等。在他的飲酒詩中如果分得仔細一些還有一些是關于他在思考和總結自己的隱居生活后所寫的一些詩,例如《在昔曾遠游》、《少年罕人事》、《疇昔苦長饑》、《棲棲失群鳥》。但是陶淵明作為一個隱士也是時常想到人生名利,例如其十三《顏生稱為仁》
其十三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蕕年,長饑至于老。
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
客養(yǎng)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足惡,人當解意表。
前八句說名不足貴,后四句說身不足惜,都是憤世之言。從其中我們雖然可以看到此時的陶淵明是憤世嫉俗的,但是從他如此深的詩意中可以看出在他內(nèi)心深處還是有出仕的期望,而又由于仕途不盡他意而充滿了矛盾的心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自古少年志遠者不少,但于猛志之外又懷揣素志,陶淵明是第一人。
中國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白居易的這首詩就說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到了北宋,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確定。歐陽修盛贊《歸去來兮辭》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歐陽修還說:“吾愛陶淵明,愛酒又愛閑”。北宋王安石曾說過,陶淵明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坝性娙艘詠頍o此句者。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個而矣”。
陶淵明的飲酒詩給予我們一個更為真實的陶淵明,陶淵明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在于,用酒而能不為酒傷.飲酒而能不被酒所役。也可以說正因為酒讓陶淵明的酒香酒意流芳百世,在題中我所提到的綠酒即為新酒的意思,只要有酒,陶淵明就會給予我們不斷的隱者之魂,所謂綠酒開芳顏,即是引用他自己的詩句,對他和就酒密切關系的最好寓意。一個“性嗜酒”的陶潛,不會僅僅酒視作無聊時的消遣,“悠然見南山”和“猛志故常在”都是一種吶喊,或許對懷有俠氣的陶潛來說,這酒不得不飲,以吐胸中塊壘而快之,這樣也成就了他的獨具一格和偉大。
陶淵明詩文的語言,看似質(zhì)樸,實則奇麗。在平淡醇美的詩句中,蘊含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陶淵明在飲酒后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為后世歸隱詩人做出了榜樣,陶淵明不僅是魏晉風流的代表,更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一個歸宿,許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是厭倦了官場的時候,往往回歸到陶淵明,從他身上尋找新的人生價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對于我們而言,陶淵明在酒后留下的東西卻更為豐富,不僅讓我們看到一個時代的標志,一個時代的心境與情懷,更是一種精神用那個時代的語言在今天最真實和飽滿的詮釋,綠酒開芳顏,陶淵明的酒成就了他的酒后的愉悅與興奮,這種情緒也就成就了他淡淡的卻回味無窮的情懷。或許有一天我們中的某人會在酒潤臉頰的時候在捧起陶淵明的詩集,浸沒在舊舊的紙張散發(fā)的悠悠時代氣息的中,在濃濃的酒意里體會那份綠酒開芳顏的美好與灑脫。
參考文獻:
[1]《陶淵明》 作者:楊義 邵寧寧 出版社:岳麓書社 出版日期:2005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悠然見南山》 作者:韋鳳娟 出版社:濟南出版社 版次:2004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