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達, 李 勇, 趙 俊
(四川華電木里河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四川 西昌 615000)
從立洲水電站充水工作談應急管理
蔣 達, 李 勇, 趙 俊
(四川華電木里河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四川 西昌 615000)
應急管理在安全生產、安全發(fā)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各類安全事故頻發(fā),應急管理已引起了各級領導的廣泛關注,但目前各行各業(yè)應急管理工作仍存在諸多不足。以立洲水電站充水工作應急管理作為切入點,分析了當前應急管理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同時,從立洲水電站充水事故預案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著手,就應急管理的重要性進行了論述。
立洲水電站;引水系統(tǒng);充水工作;應急預案;應急響應
立洲水電站位于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境內的雅礱江一級支流——木里河干流上,是木里河干流(上通壩~阿布地)水電規(guī)劃“一庫六級”中的第六個梯級電站,上游接固增水電站,下游為錦屏一級水電站庫區(qū)。立洲水電站采用混合式開發(fā),樞紐工程由碾壓混凝土雙曲拱壩、導流洞、引水隧洞、調壓井和地面廠房、生態(tài)小機組等建筑物組成。水庫正常蓄水位高程2 088m,最大壩高132m(不包括墊座),水庫總庫容1.897億m3,具有不完全年調節(jié)性能。全站總裝機容量為355MW(主廠房裝機3×115MW,壩后生態(tài)廠房2×5MW),多年平均發(fā)電量為15.46億kW·h。
立洲水電站主體工程于2010年2月開工,引水系統(tǒng)采用一洞三機聯(lián)合供水方式,由進水口、隧洞、調壓井、壓力鋼管及鋼岔管等建筑物組成。豎井式進水口位于大壩上游約70m處,進水口底板高程2 051m;2012年9月引水隧洞全線貫通,隧洞總長16 726.9m,布置于右岸山體中,內徑D=8.2m;調壓井距廠房約520m,由調壓井豎井、閘門井、阻抗孔、閘門檢修設備及通氣孔組成,頂部平臺高程2 155m,底板高程2 018m,高度137m;壓力鋼管由上下彎段、斜井段和下水平段及支管直段組成,主管段長455m。2015年11月28日,大壩下閘蓄水;2016年8月3日、13日、29日,3臺機組相繼投產發(fā)電。生態(tài)機組計劃于2017年投產發(fā)電。
立洲水電站引水系統(tǒng)的充水過程按先充壓力管道(蝶閥前)、再充引水隧洞及調壓井、最后充壓力管道(蝶閥后)及蝸殼、尾水管等次序進行,充水過程由隧洞進水口事故閘門控制。引水隧洞及壓力管道分兩階段充水:第一階段為壓力鋼管充水(分兩級完成);第二階段為部分引水隧洞和調壓井充水(分兩級完成)。
2.1 壓力鋼管充水
立洲水電站壓力管道上平段末端底板高程為2 001.55m,下平段底板高程為1 874.75m,高差126.8m,壓力管道充水分兩級充滿:第一級充至1 940m高程,第二級充至2 001.55m高程。每階段充水后需穩(wěn)壓15h,若無異常情況發(fā)生,方可進入引水隧洞充水程序。壓力管道充水分級及時間安排見表1。
2.2 引水隧洞充水
表1 壓力管道充水分級及時間安排表
立洲水電站引水隧洞進口底板高程為2 051m,引水隧洞末端底板高程為2 001.55m。引水隧洞分兩級充滿。
第一級:開啟電站進水口事故閘門(開度為0.2m),對引水隧洞、通氣孔、調壓井進行充水,10h39min后,引水隧洞及調壓井滿水水位達到高程2 028m,關閉進水口事故閘門,穩(wěn)壓24h。
第二級:若第一級充水過程無異常,開啟進水口事故閘門(開度為0.2m)繼續(xù)充水,11h52min后,引水隧洞及調壓井滿水水位達到高程2 078m,穩(wěn)壓觀測48h。
庫水位暫按穩(wěn)定在高程2 078m核算,屆時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適度調整,引水隧洞與調壓井充水分級及時間安排見表2。
2.3 尾水管充水
表2 引水隧洞與調壓井充水分級及時間安排表
導葉處于關閉狀態(tài),先從木里河向尾水渠充水至高程1 880.5m,然后打開尾水閘門平壓充水閥向尾水管內充水,待充水至與尾水平壓后,提起尾水閘門并將其鎖定在檢修平臺上,記錄尾水管充水時間。
在尾水管充水過程中,隨時檢查水輪機頂蓋、導水機構、主軸密封、測壓系統(tǒng)管路、頂蓋均壓排水系統(tǒng)管路、尾水錐管進人孔的漏水情況,記錄測壓表計的讀數(shù)。
2.4 蝸殼充水
在引水隧洞和壓力鋼管充水完成且進水口和調壓井事故閘門均已提起后,導葉處于關閉狀態(tài),而尾水閘門處于提起狀態(tài),慢慢打開水輪機進水閥旁通閥向蝸殼充水,使蝸殼中的積氣完全排除,至水輪機進水閥前后平壓后,記錄蝸殼充水時間。
為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發(fā)生,完善應急管理機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處置可能發(fā)生的不安全事件,確保立洲水電站充水工作安全、有序進行,木里河公司本著預防和應急并重的原則,特制定了充水應急預案,明確了應急響應流程(圖1),根據(jù)不同的險情劃分了響應級別,針對不同的響應級別細化了應急響應程序(圖2、3、4)。
3.1 應急響應流程
應急響應流程見圖1。
3.2 應急響應分級
立洲水電站本次充水過程響應級別總共分為三級,分別為:Ⅰ級響應(木里河公司級)、Ⅱ級響應(立洲分公司、電廠級)、Ⅲ級響應(施工企業(yè)項目部級)。
3.2.1 Ⅰ級響應風險
(1)發(fā)生無法完成本次充水工作的地震等自然災害。
圖1 應急響應流程圖
圖2 Ⅰ級應急響應程序圖
(2)引水隧洞超標滲水引起隧洞坍塌、擊穿。
(3)調壓井或引水隧洞沿線邊坡大面積垮塌。
圖3 Ⅱ級應急響應程序圖
圖4 Ⅲ級應急響應程序圖
3.2.2 Ⅱ級響應風險
(1)發(fā)生不影響繼續(xù)充水的較大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2)引水隧洞保壓不穩(wěn)。
(3)廠房機組蝶閥或生態(tài)廠房蝶閥工作異常。
3.2.3 Ⅲ級響應風險
(1)發(fā)生不影響繼續(xù)充水的小范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2)進水口事故閘門工作異常。
(3)調壓井事故閘門工作異常。
(4)主電源出現(xiàn)異常斷電情況。
(5)通訊出現(xiàn)中斷情況。
(6)其它。
3.3 應急響應啟動
發(fā)生險情后,搶險隊立即將險情及所啟動的應急預案上報應急組,并按照預案要求做好現(xiàn)場的處置工作。應急組接到險情報告后,根據(jù)險情狀況,向領導小組、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報告,領導小組根據(jù)險情狀況對險情級別進行研判并宣布應急響應等級。應急組按領導小組宣布的響應級別立即組織開展險情處置。
(1)Ⅰ級應急響應程序。
(2)Ⅱ級應急響應程序。
(3)Ⅲ級應急響應程序。
3.4 應急響應解除
(1)Ⅰ級應急響應解除: 公司充水工作領導小組據(jù)情決策解除應急響應。
(2)Ⅱ級應急響應解除: 立洲建設分公司、電廠據(jù)情決策解除應急響應,并上報充水工作領導小組、應急組。
(3)Ⅲ級應急響應解除: 施工單位據(jù)情決策解除應急響應,并上報立洲建設分公司、電廠。
立洲水電站引水系統(tǒng)充水過程中遇到了部分問題,公司充水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宣布啟動了應急響應并落實了具體的處置措施,使問題得到了及時處理,確保了充水過程安全和充水工作的順利完成。
4.1 調壓井事故閘門水封問題的處理
7月8日上午,在立洲水電站壓力鋼管充水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調壓井事故閘門右側(順水流方向)門槽主軌門楣以下部分存在扭曲情況,與安裝基準偏差6mm,導致閘門在下放至底坎后兩側水封及頂水封與門槽軌道水封面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間隙,不能起到封水作用。由于該項缺陷完全不影響充水工作,公司啟動了Ⅲ級應急響應,充水工作繼續(xù)進行,7月9日,針對缺陷內容召開了專題會,確定了處理方案并于7月10日完成處理。
4.2 進水口閘門控制系統(tǒng)故障的處理
7月15日,在充水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進水口閘門250kN固卷啟閉機高度限位儀編碼器及觸摸屏故障,因其不影響充水工作,公司啟動了Ⅲ級應急響應,經廠家電腦調試發(fā)現(xiàn)原件損壞且現(xiàn)場無備品而無法及時更換,經現(xiàn)場應急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將閘門自動開啟改為手動人工操作開啟,閘門開啟參數(shù)由原設計的20cm調整為12cm,并由經驗豐富的人員操作,閘門啟閉正常。
4.3 蝶閥密封漏水缺陷的處理
7月10日上午,在立洲水電站引水系統(tǒng)充水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三臺機組進水蝶閥存在檢修密封部件的傳動、導向、指示機構工藝套螺母外側漏水等缺陷。充水工作領導小組對此高度重視,立即下令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分三次組織召開了專題會,會上認真討論并確定了技術處理方案:7月15日起關閉調壓井檢修閘門,進行引水隧洞充水,同時對蝶閥前壓力鋼管進行排空,然后對蝶閥漏水等缺陷點進行處理。7月17日,蝶閥缺陷處理完成,壓力鋼管充水工作繼續(xù)開展,蝶閥密封漏水應急處理流程見圖5。
圖5 蝶閥密封漏水應急處理流程圖
就本次應急預案實施過程看,木里河公司由于建立了健全的應急管理體系,在問題發(fā)生后及時啟動了應急預案,采取了有效措施,使缺陷得到了高效的處置,防止了事故擴大,確保了充水工作順利完成。但是,期間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充水前演練不夠嚴謹、作業(yè)人員對應急處置程序不夠熟悉、違章現(xiàn)象依然存在,一旦發(fā)生較大的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設想。因此,若要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水平,仍需進一步加強教育培訓,堅決杜絕僥幸思想,全面提升應急管理意識及應急技能水平。
水電工程具有點多、面廣、自然條件多樣、建設周期長等特質,其應急管理具有突發(fā)性、多樣性、集中性特點。因此,水電項目的應急管理必須貫穿于項目全過程,以確保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事故的發(fā)生;并且確保一旦事故發(fā)生,應能立即利用現(xiàn)有的應急資源,及時作出科學的解決和應對措施,安全、高效的進行事故處理,防止事故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結合當前行業(yè)現(xiàn)狀,若想進一步做好應急管理工作,一是要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強化責任意識;二是要提高應急管理意識,杜絕僥幸思想;三是要加大應急管理投入,增強保障能力;四是要加強應急管理培訓,使應急管理從思想上和操作技能上深入人心,全面提升公司全員的整體應急響應能力,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fā)事件的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責任編輯:李燕輝)
2016-10-10
TV7;TV737;TV
B
1001-2184(2017)01-0115-04
蔣 達(1970-),男,四川達縣人,副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碩士,從事水電工程安全監(jiān)察技術與管理工作;
李 勇(1969-),男, 四川廣元人,安監(jiān)部主任,工程師,從事水電工程安全監(jiān)察技術與管理工作;
趙 俊(1989-),男,四川蒼溪人,助理工程師,學士,從事水電工程安全監(jiān)察技術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