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興寧市第十小學 王春娟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曾益其所不能。”這話說明,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經(jīng)過了一番艱難困苦的磨煉后才成功的。縱觀今天的學生,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既具有時代賦予的優(yōu)點,又表現(xiàn)出明顯的弱點:生存能力弱、責任感不強、承受能力差等。故對孩子進行磨難教育,讓孩子從小體味苦難,學會“吃苦”,從而提高孩子的毅力、耐力和承受能力,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好處。那該怎樣對孩子進行磨難教育呢?筆者認為,可從如下幾點做起。
君不見,好些孩子在家里養(yǎng)尊處優(yōu),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些家長在理智上支持磨難教育,在情感上卻又怕孩子受苦:孩子參加夏令營時面包、飲料、火腿腸塞滿了大包小包;還有的與孩子一路同行,“俯首甘為孺子?!?,沒座位自己站著讓孩子坐著,這樣只能讓孩子更加嬌生慣養(yǎng)。而在一篇關于青少年教育的文章中談到:“我們?yōu)槿烁改傅牟磺泛⒆右率抽_銷,不欠孩子昂貴的學習費用,不欠孩子婚嫁支出……只欠一條,就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那么,我們?yōu)槿烁改傅木鸵獓@這唯一的一筆‘債務’而全身心投入進去?!?/p>
所以在生活中,家長要給孩子設立磨難教育場所,從孩子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及時的給予適當?shù)膯l(fā)和引導,如吃飯時不能挑三揀四,穿衣服不能喜新厭舊,還要讓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草坪之類的勞動……從而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吃苦的精神;同時可以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磨難中成長并獲得成功的事例,讓孩子知曉遇到挫折、困難是正常的,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鼓勵孩子以這些名人作榜樣,勇敢面對,一定能戰(zhàn)勝它們!此外,家長要以身作則,“身教勝于言傳”,家長對待磨難的態(tài)度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對待磨難的方式。
學校不要把磨難教育作為工作中的“一手鮮”,組織一兩次野營、旅游……做做樣子,這只能讓學生感到新奇,根本起不到磨煉的作用。而是要立足于日常學習生活,打造磨難課堂,真正讓孩子得到磨煉。
教師要以課堂40分鐘為突破口,讓學生克服自身的好動性,養(yǎng)成認真聽講的習慣,培養(yǎng)自律、自學的品質(zhì);在學習過程中適當?shù)卦O置一些難題,讓學生在付出大量的勞動后獲取成功的喜悅,加強克服困難的自信心,使意志力得到鍛煉。
如參加個人的自我服務勞動、值日、分報等;參加社會公益勞動,例如,打掃敬老院、鋪路、打掃街道衛(wèi)生等;參加技巧性勞動,如做風箏比賽,扎燈籠比賽等。讓學生積極參加勞動,在磨難中鍛煉,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
對于野營、夏令營等活動,應輕形式、重效果。此外,還可以讓孩子到農(nóng)村、企業(yè)、軍營等條件艱苦的地方去體驗生活。
磨難教育,還必須以符合兒童發(fā)展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前提,把握適當?shù)亩?。要引導孩子根?jù)自己的實際能力設定目標,并循序漸進的完成。這樣孩子不會有過多壓力,也會因為階段性的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前進的信心和毅力。在體驗中,還應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來開展磨難教育,才有利于兒童的發(fā)展:一些成績好的學生,由于生活在贊揚聲中,養(yǎng)成了驕傲,受不了批評等缺點,對他們著重要進行“勝不驕”的教育。而一些成績差的學生,受的挫折太多了,要讓他們體會成功,恢復他們的信心,對他們要進行“敗不餒”的教育,否則將適得其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泵坊ㄒ驗榻?jīng)受住了風雪嚴寒,所以開出了不凡。磨難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必須長期堅持。孩子學會了吃苦,能吃苦,那么他就能克服學習中的種種困難,順利地完成學業(yè),將來走向社會,必以最堅韌昂揚的姿態(tài)迎接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