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鉉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 無錫機電分院,江蘇 無錫 214028)
透視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服務的商業(yè)價值
顧 鉉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 無錫機電分院,江蘇 無錫 214028)
借鑒“網紅”的思維開展信仰教育,需要樹立“教育服務也是產品”“信仰教育也是教育產品”的理念,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信仰傳播新渠道,制作接地氣的“信仰教育產品”,用網絡營銷思維實現信仰教育效果的最優(yōu)化。
教育服務產品;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網絡營銷;網紅
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教育是一項任何時間都不能中斷的教育工程。而進行有效的教育,在師生間形成“融洽、互動、響應、支持、共勉“的氛圍,是德育教師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就馬列主義信仰教育引進經濟學相關知識,借鑒“網紅經濟”觀念做好教育教學工作談三點看法。
教育的本質是教書育人,基本活動是為求學者改善心智、輸送知識的服務過程?,F代社會早就把為消費者提供的各種服務,視為不具有實物存在的“產品”?!敖逃债a品是商品,它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教育服務在市場交換中形成教育市場?!盵1]所以,樹立教育服務是商品意識,制作精良教育產品,滿足學生求知欲,是當下教師必須確立的新思想。教師一旦對教育服務具有了“產品”意識,就會產生“拿出好產品”的源動力,就能樹立以好課程立身,以好演講揚名的思想,工作勵精圖治、不斷進取。學校一旦對教育服務有了“產品”意識,也會敦促教師們拿出與時俱進的好課程產品,提升學校競爭力與美譽度。
既然“教育服務是產品”,就應承認他們的商業(yè)價值。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中同樣如此。我們應該揚棄免費提供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產品的做法。長久以來,從事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老師總是盡力將課程演繹精彩,以求提升教學效果,卻從未把服務當作商品,用營銷的理念來實現傳播,只是慷慨地免費贈予。可免費贈予有時未必被受教育者接納,相反,受教育者會覺得自己被迫接受某種思想。因為免費的午餐往往引發(fā)不了對饑餓的恐懼,反而會帶來超越食欲需求上的大量浪費。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學者丹尼爾·卡尼曼和弗農·史密斯,在心理和實驗經濟學方面做了研究,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在日常的經濟交往中給予和被給予的心理感受價值與實際價值會出現4倍左右的偏差。即當付出100元時感覺好像給了200元,而得到100元時感覺好像只得到50元。[2]這就可以解釋:為何青年學生面對免費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課程顯得漫不經心,甚至有抵觸情緒。那么套用諾獎得主的思維,“代價是珍惜的前提”。教育產品做得好,才會被追捧,才會吸引受眾為產品付出代價。所以讓學生有償使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教學資源會從心理上激發(fā)學生的珍惜感,有利于馬克思主義信仰等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
商品只有本身與時俱進,“接地氣”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追捧。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產品也是如此,要提升產品的商業(yè)價值就要從呈現方式,營銷載體和傳播渠道上下功夫。
首先,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產品要在呈現方式上“接地氣”。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要獲得青年學生的喜愛和認同,必須使用當代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用輕松幽默的段子,用詼諧幽默的圖片,用輕松智慧的小視頻打動學生,主動親近這些“文化商品”時,潛移默化地接受主流意識形態(tài)。
其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產品要在營銷載體上“接地氣”。當薩爾曼·汗的數學輔導視頻風靡網絡,成為人們自學的助手時,現代教育技術的專家們敏銳地捕捉到了在線教育教學的前景。網絡技術的延伸豐富了教育服務產品供給的形式,特別是在線教育的發(fā)展為購買教育服務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提供了新的選擇。[3]
再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產品要在傳播渠道上“接地氣”。有人說現在的90后是指尖上的一代。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設備的應用,社交網絡的興起,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突破了傳統(tǒng)的時空限制。微博、微信、知乎圓桌等互動性平臺具有便捷性、開放性和精準性等特點,使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傳播方式、存在形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耙环矫妫S多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內容以影視媒體、網絡等傳播形式,拓展了青年學生接受文化信息和價值觀念的途徑;另一方面,大量以視覺感官的形式把抽象的意識形態(tài)轉化為日常生活中廣為接受的價值觀念,克服了以文字形式傳播意識形態(tài)的局限性,極大地增強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播的效果?!盵4]
任何商品價值的實現都依賴于恰當的營銷手段。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產品同樣需要營銷。搭乘“網紅經濟”這班列車,實現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產品的商業(yè)價值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可行性。
“網紅并不是全新的概念。芙蓉姐姐、犀利哥、鳳姐是老一代的網紅。而現今,以Papi醬,咪蒙等為代表的網紅進入了新階段,他們具有較高的傳播效率,以及極強的營銷價值和品牌傳播杠桿?!盵5]教育服務產品既然要營銷,就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在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老師們已經清晰地知道利用網絡媒體等的重要性,但是不可否認,很多教學資源并沒有得到學生應有的追捧,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例如許多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精品課程網站訪問量稀少等現象,嚴重浪費教育資源,人們常把這種現象歸咎于教學內容上,其實未必!近期央視新聞聯(lián)播和人民日報都集中報道了一個80后上黨課場場爆滿的新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80后老師徐川,以過硬的文史哲功底,為學生們上黨課既叫好又叫座。同樣的內容,不同的人來演繹,效果就不同。聯(lián)想到前段時間的袁騰飛講歷史,紀連海、易中天、錢文忠等老師在百家講壇上的精彩演講。他們講課的內容顯然均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但是人氣超高,聽眾無數,在網絡上有極高的號召力,也算得上網紅。這些事例提示我們要順應網絡時代的“粉紅現象”,拿來為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所用。
“網紅經濟思維”要求高度關注“粉絲”。小米因為米粉而迅速成長,蘋果因為果粉而穩(wěn)坐手機神壇霸主之位。只要有粉絲就會有口碑。對于營銷產品的企業(yè)來說是這樣,對于營銷“思想意識”的老師來說同樣如此。從本質上說這兩種營銷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讓自己的產品深入到消費者的頭腦中。所以企業(yè)要經營粉絲,有志于成為“網紅”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老師也要經營粉絲。對鐵桿粉絲要構建社群化,因為構建社群能讓聲音傳得更遠!以徐川為例,目前他的問答專欄閱讀量已超過700萬,微博微信粉絲15萬,每天晚上回復學生們的問題直到凌晨,成為徐川的常態(tài)。[6]可以估算下在徐老師的引領下,有多少青年學生愉快地接受了共產主義信仰。
“網紅經濟思維”要求催生專業(yè)的“紅人” 。成為“網紅老師”對于一個普通老師來說是對自己提升的一個大挑戰(zhàn)。前文所說的徐川有一句心得,“即使是1個小時的課必須要有10個小時的備課”。目前網上比較火爆的PAPI醬,ayawawa等都是具有長遠的付出和勤勉與粉絲分享的網絡界勞模。由此可見,要成為受到青年學生追捧的“網紅老師”必須具備兩種優(yōu)秀的基本素質。一要明確自己的身份。就像徐川那樣知道自己是向青年學生傳播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老師,不僅自己有信仰,而且還要向青年學生傳播自己的信仰。二要有專業(yè)背景,網紅“咪蒙”擅長寫深入靈魂的雞湯文,這是他十幾年的報社記者積累的成果。徐川的成功也是建立在扎實的專業(yè)功底上的。
[1] 靳希斌.論教育服務及其價值[J].教育研究,2003(1).
[2] 胡懷國.2002年度諾獎得主卡尼曼和史密斯及其對心理和實驗經濟學的貢獻[J].社會科學家,2003(3).
[3] 田曉偉. 政府購買在線教育服務產品: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探索[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5(19).
[4] 揭曉.論文化產業(yè)視閾下主流意識形態(tài)大眾化傳播[J].廣西社會科學,2015(10).
[5] 溫濟聰. 網紅經濟的春天來了嗎[N].經濟日報,2016-4-5(11).
[6] 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徐川:這位‘網紅’揣著一顆紅心[DB/OL].(2016-6-20).http://www.js.xinhuanet.com/2016-06/20/c_1119071774.htm.
責任編輯:仲耀黎
2016-12-05
本文系江蘇省2016年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課題項目“網絡環(huán)境下紅色資源在信仰培育中的運用與價值”(編號:2016-R-47393)與江蘇省2015年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列寧的信仰建設思想及當代價值”(編號:15MLD002)研究成果。
顧鉉(1971—),女,江蘇無錫人,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A81
A
1671-8275(2017)02-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