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鵬,王光明
(曲阜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山東 曲阜 273165)
習近平青年學習觀的三重維度
劉 鵬,王光明
(曲阜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山東 曲阜 273165)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青年學習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從原因、內容和應秉持的態(tài)度等三個維度對青年學生如何進行“學習”作了全面闡發(fā),“為何學”“學什么”“如何學”架構起了其“三位一體”的青年學習觀。習近平青年學習觀有利青年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利于樹立文化自信;有利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習近平;青年學習觀;主體架構;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針對存在問題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譜寫了新時期治國理政的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涵括豐富,既涉及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宏觀領域,也包括青年修身做人等微觀領域??v觀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學習”一詞出現(xiàn)頻率頗高,從原因、內容和應秉持的態(tài)度等三個維度對青年如何“學習”進行了全面闡發(fā),“為何學”“學什么”“如何學”架構起了其“三位一體”的青年學習觀。
“為何學”是學習的前提批判,只有知曉學習緣由,才能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tài)度。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強調青年要進行學習,其原因在于學習是立身做人的邏輯基礎和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一)學習是立身做人的邏輯基礎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本身,在這一過程中,工具的發(fā)明和使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工具的發(fā)明和使用則是人類學習、認識世界的必然結果。古人講“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人的本領不是天生的,只有通過學習和實踐才能獲得。《論語》開篇即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道出了“學習”的重要性;《大學》有言:“古之欲明明德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致知”所強調的也就是“學習”;《中庸》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修道之教”所呼應的正是“學習”。總之,“學習”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前提和基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學習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題,也是報國為民的重要基礎。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yè)從實踐起步”[1]。
(二)學習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五千余年文明發(fā)展成果中洋溢著學習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好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薪火相傳,歷久彌新。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學習傳統(tǒng),體現(xiàn)在孔子“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的見賢思齊、反求諸己之中,還體現(xiàn)在孟子的“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孟子·盡心上》)的“君子三樂”之中,還體現(xiàn)在“聞雞起舞”“頭懸梁,錐刺股”的堅毅精神之中,還體現(xiàn)在“螢囊映雪”“鑿壁借光”的聰明才智中,還體現(xiàn)在“一日不讀書,便不能生活”的孫中山先生身上,還體現(xiàn)在博覽群書的“書生”毛主席身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中華民族歷來注重學習”“中國要做學習大國,不要驕傲自滿,不要妄自尊大,而是要謙虛謹慎、勤奮學習,不斷增益其所不能”[2]。
“學什么”指向學習的主體內容。在學好自己課業(yè)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黨史、國史和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一)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所貫穿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于提高青年學生的辯證思維等各種能力大有裨益。
(二)學習黨史、國史
隨著網絡、新媒體的發(fā)展,業(yè)已進入各種社會思潮叢生、價值觀念相互激蕩,東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時代。以“歷史揭秘”為噱頭,經過別有用心之人精心“剪裁”“拼接”的“史實”在網絡上大行其道,其實質就是通過“重新評價”歷史,歪曲近代中國革命歷史、中國共產黨歷史,進而否定共產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青年學生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面對經過“包裝”的歷史虛無主義時總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蔓延必定會引發(fā)人們思想的混亂和黨的執(zhí)政危機,進而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清代學者龔自珍說過,“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鼻嗄陮W生應加強對黨史、國史的學習,朔本追源,了解祖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這樣定會使得“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無“用武之地”。
(三)學習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以兼容并包的情懷建構了世界文化之林的一幅壯麗圖景。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發(fā)展歷程中,中華民族長期處于領先狀態(tài),屬于開時代之先的“領路者”。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內在缺陷,中華民族逐漸走向衰落,傳統(tǒng)文化日漸凋零。當前,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西方的芯片、薯片和好萊塢大片——“三片”日益充塞青年學生的日常,“快餐”文化盛行,呈現(xiàn)一幅“外來和尚好念經”的景象,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似乎已被遺忘。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命脈,其中所蘊含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天人合一”“以人為本”“貴和尚中”“剛健有為”等思想正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我們立足世界的根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拋棄傳統(tǒng)、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3]。因此,青年學生要樹立文化自信,自覺學習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繼承、發(fā)展的揚棄過程中實現(xiàn)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如何學”指向學習的方法和目的。學習要有正確的方向指引,要堅持不斷學、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做到學以致用。
(一)把握正確的學習方向
俗話說“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把握正確的學習方向,能夠規(guī)避知識的異化。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于青年學生的學習、成長具有引領作用。青年學生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引導,才能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二)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現(xiàn)今,知識更新頻率日益提高,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緊跟時代潮流。習近平總書記曾以讀書為例,指出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就可以用一輩子;在工業(yè)經濟時代,一個人讀十幾年書,才夠用一輩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因此,只有堅持不斷學習,才能使自我不落后于社會的發(fā)展,緊跟時代潮流。所以,青年學生要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yōu)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只有這樣才能夠贏得主動、贏得優(yōu)勢、贏得未來。
(三)堅持學以致用
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要義就在于學習和實踐要相結合??鬃诱f過:“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意即如果一個人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所學,那么即使他懂得再多,也沒有什么用處;孟子提出“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傳達出知識的歸宿在于運用的箴言。誠如兩位先哲所言,這些箴言都旨在告誡學人要做到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所學付諸于實踐,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4]。
習近平青年學習觀對于青年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樹立文化自信,實現(xiàn)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進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青年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作為立身處世的基點,指向人類生存生活的廣闊領域,既是人類生活的現(xiàn)實基礎又是人類發(fā)展的價值歸宿。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拜金主義、唯“物質”主義的橫行,人們的三觀養(yǎng)成受到了影響和挑戰(zhàn)。“三觀盡毀”作為當下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語,以詼諧戲謔的口吻傳達出人們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體悟。但是其中傳達出的人們尤其是廣大青年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異變實質卻不容小覷。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是作為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存在。因此,只有堅持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青年才能在層層迷霧中,撥云見日,養(yǎng)成正確的三觀。
(二)有利于青年樹立文化自信
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世界文化百花園中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獨特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血脈和精神紐帶。因此,加強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學習,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僅僅是故紙堆中的經書而是在現(xiàn)實中煥發(fā)生機,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進程中實現(xiàn)發(fā)展,既有利于青年加強對祖國歷史的認知,也有利于青年樹立文化自信的觀念。
(三)有利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社會的發(fā)展,歸結為人的發(fā)展。而人的發(fā)展進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青年的發(fā)展。因此,青年作為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青年作為國之棟梁,被毛澤東同志形象地比喻為“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傳達出了青年的蓬勃生機之意。所以,只有青年的素質和本領得以提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逐步實現(xiàn)。正如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所論及“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币谎砸员沃?,青年作為國家之棟梁,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xiàn)中國夢的進程。因此,青年只有自覺地進行學習,才能使自己、國家和民族始終立于不敗之地。正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所期許“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yè)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4]。
[1] 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0-22(02).
[2] 習近平.攜手追尋民族復興之夢: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9-19(03).
[3]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01).
[4]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02).
責任編輯:仲耀黎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Xi Jinping’s View of Youth’s Learning
LIU Peng, WANG Guangming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es on how young people should study, made an overall explanation for young students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reason, content and proper attitude, and has constructed the “three in one” youth learning concept of “why to learn”, “what to learn” and “how to learn”. Xi Jinping’s youth learning concept is helpful for young people to develop the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world and values, to establish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to achieve the China dream of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Xi Jinping; youth learning concept; main structure; meaning
2017-02-15
劉鵬(1983—),男,山東濟寧人,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yè)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D261
A
1671-8275(2017)02-0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