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臺山市居正學校 陳卓行
葉圣陶先生曾說:“習慣是從實踐中培養(yǎng)出來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yǎng)成習慣,而且都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苯逃枷爰覟跎晁够舱f過:“人的好習慣就像是在銀行里存了一大筆錢,你可以隨時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個人的壞習慣就好像欠了別人一筆高利貸,老在還款,老還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边@個比喻非常好,可見,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會讓人終生受益的。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從小抓起,從點滴做起。
我們學校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很多學生都是外來務工子弟或是附近農村的農民子弟,這些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長文化素質較低,家庭教育相對薄弱,部分出現了“不講衛(wèi)生、不懂禮貌、不知勤儉、不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等不良傾向,這些行為如不及時加以矯治,就會不斷惡化、甚至影響一生,在這樣的現狀下,學校加強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呢?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我覺得可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第一,班主任老師利用班會課不斷、長期加強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教育和熏陶,讓學生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并能潛移默化學生,讓學生人生成長發(fā)展的全過程,始終在思想道德方面,在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方面,有所提升,有所發(fā)展。
第二,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如果只是單一地對學生進行灌輸說教類教育,只會讓學生反感、麻木,所以教師需要不斷變換教育形式。最好的教育形式就是設計、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從心靈深處受到教育,引導隊員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學校,并每個月定期評選出各班的小明星,樹立榜樣的作用;開展各種比賽,例如有關于良好行為習慣的繪畫比賽、演講比賽,讀書征文等多種活動,讓學生去認識美、深化美的影響;還可以利用板報、宣傳小櫥窗、廣播等媒介,對學生講述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遼闊領土,杰出人物,讓學生有美的熏陶;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傳唱民族歌曲,講英雄故事,談改革開放后的家鄉(xiāng),開展寫觀后感等民族精神系列活動,讓隊員們感受今日祖國的繁榮昌盛。
第三,嚴格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舉止,對于學生細小的進步的優(yōu)點,一定要及時表揚,對于學生細微的錯誤和不良習慣,一定要即使告誡,幫助學勝改正,只有做到防微杜漸,才能讓學生自覺抵制不良誘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意志力不堅強,不能長久堅持,難免為一時的貪玩而忘了自己許下的“承諾”,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在于有一個比較科學的管理制度,隨時督促學生、提醒學生。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少先隊大隊部的日常管理來量化、規(guī)范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的作用,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監(jiān)督、檢查、記載,對全校學生日常行為進行檢查、量化評比并定期通報、講評,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通過行為規(guī)范教育和行為常規(guī)管理,做到行為規(guī)范教育制度化、行為習慣自覺化,使行為規(guī)范真正融人到學生的思想中,體現在學生的言行舉止中。定期評選出“行為小標兵”,讓他們起到榜樣的作用。制定學生成長手冊,每月認真進行四評,即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評、教師評。特別要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找出自己的優(yōu)缺點,給那些對自己缺乏自覺控制能力的學生適當的機會,讓他們能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行為,使他們分清是非、善惡,意識到自己過錯的性質、危害及克服方法。如果學生把道德規(guī)范與本人的有關行為進行聯系、對照評價,就會對學生道德行為發(fā)展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
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最完備的教育模式是‘學?!彝ァ逃瑢W校和家庭是一對教育者。”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溫馨港灣,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重要教育途徑,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重復,更不是簡單繼續(xù)。良好的習慣受多方面影響,因此,只有把家庭和學校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共識,整體培養(yǎng),齊抓共管,才能固化學生的好習慣。我們學校的老師充分利用“校訊通平臺”“班級微信群”電話等現代化手段建立家校聯系,提高教育教學和管理成效,讓家長能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和老師溝通,從而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班風班貌有了很大的改進。
由于學生年齡較少,所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容易受到多種外來因素的影響,為了促使學生初步養(yǎng)成的習慣得到鞏固,我們在日常管理中采取了一些強化措施,主要有:
(1)循序漸進.反復磨練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更是如此。學校針對學生的年齡階段,根據實際制定了階段目標和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督促學生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在不斷的磨練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嚴加要求,多加鼓勵
改變不良習慣與建立新的良好習慣是一個相當艱巨的斗爭過程,良好習慣養(yǎng)成只有在嚴格的要求下才能完成。老師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地與不良習慣作斗爭,自覺地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養(yǎng)成自己的良好習慣。
(3)加強檢查,強化評比
由大隊部成立檢查評比小組,每天早上和中午分別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紀律、衛(wèi)生、出操等情況進行巡視檢查,發(fā)現問題扣該班的分,每一周評比一次,并頒發(fā)流動紅旗,學期末再根據一個學期的評比結果評選出文明班。通過這樣的強化評比,使學生的良好習慣逐步在養(yǎng)成,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習慣養(yǎng)得好,終身受其益;習慣養(yǎng)不好,終身受其累??傊囵B(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件大事,它需要社會、家庭、幼兒園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要我們思想上高度重視,措施得力,嚴格要求;只要我們堅持不懈,耐心抓、反復抓、抓反復,最終能促進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從而為孩子以后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