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石室雙楠實驗學校 左 蓉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從事教育行業(yè),亦如此。與人打交道難,與走在成長路途中的“小人”交往,可謂難上加難。細數(shù)起來,每天處理大大小小的麻煩定不止“八九”件,因而,我們只需記住“一二”件的好。
于我而言,這好便是:能教書育人,留在講臺上。我的身份很尷尬,目前是一位代課老師。之前在編,因為個人原因,招聘到異地一所學校任教,需“過關(guān)斬將”,才能進入編制。正因如此,我格外珍惜這份工作,與在編老師共事,顯得岌岌可危。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嚴格要求自己:上好每堂課,認真批改每份作業(yè),悉心對待每位學生。慢慢地,這些變成我教育職業(yè)的習慣。當身邊同事抱怨“錢少事多,無法生存”時,我視若珍寶;當班主任感嘆“自己都需要求助心理醫(yī)生”時,我已及時調(diào)整情緒;當外界充斥著有關(guān)教育的負面信息時,我坦言“永遠堅守”。因為,我心里只有教育那“一二”件好。無論是扮演教學者,還是班級管理者等角色,我都用心從事教育這份職業(yè),常懷感激。下面是我從教過程中的真實案例及感悟,以此分享。
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已有近九個年頭,在這不長也不短的教學時間里,漸漸形成屬于自己的語文教學風格。雖然模式尚未完全固定,或者固定性不那么強,但是像這樣顛覆性的教學嘗試的確是新課改促使自己的一次飛躍,教學中的成長讓我記住了教育的好。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是戲曲單元,語文老師默認戲曲非考查的知識點,何況在九下如此匆忙的教學時間里,直接跳過或者粗略走一遍,是絕大多數(shù)語文教學者的“明智”選擇。我也認可,以前也是這樣做的,可是卻總感覺像漏掉點東西。既然作為獨立的單元呈現(xiàn),作為獨特的文學體裁,肯定有它存在的必然性:感知別樣的文學樣式,完善語文知識體系。靜心思考,采用何種手段才能既達成教學目標又適合戲曲這種文學體裁。不難想到,將文字轉(zhuǎn)換成真實場景,搬進課堂,那就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觀看既成戲曲片段作品,一種是讓學生自編自導(dǎo)自演。而前者,戲曲成品并不切合課文選段的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學生僅作為一位觀眾置身文本之外,一笑一樂則結(jié)束;后者也許能帶來意外之喜,只是操作起來具有挑戰(zhàn)性,至少于我來說是這樣。既然前者不能選,那就只有盡全力將后者做到最佳。
執(zhí)教《威尼斯商人》時,首先自己深度解讀課文,然后了解學情,側(cè)重抓住學生對戲曲感興趣的點和演一幕戲曲的期望度,最后做充分的課前準備,差不多都是學生的工作。學生自行確定導(dǎo)演、編劇及演員,導(dǎo)演編劇由課代表擔任,據(jù)他們對同學性情的了解,選定中意的演員。并且?guī)ьI(lǐng)演員分析課文,把握人物形象,編寫劇本……這些都放手交給學生完成,我只制作了幾張符合場景的課件來作為舞臺背景。登講臺表演之前,只知道他們排練過一次,且我沒在場亦沒指點。他們的正式演出,將我驚呆了:不論是學生改編的臺詞、制作的簡單道具,或者臺上結(jié)合劇本配有的每一個動作、表情,還是結(jié)束后“觀眾”的獨特點評。我都可以讀出課堂之外,學生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探究。這次戲曲表演加點評課,成功調(diào)動學生對戲曲的認知興趣,以至于后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格外順利、容易。一次挑戰(zhàn)帶來的教學效果,讓我為只一震,難以想象學生身上還有多少等待我們開發(fā)的潛能,更不知道教學生涯還會帶給我多少意外之喜。只明白用心教學,能收獲精神上的愉悅,嘗到超越自己的樂趣。
剛剛畢業(yè)這一屆,是我擔任班主任帶的第一屆學生,本來對于毫無經(jīng)驗的我就有難度,何況班上不乏有調(diào)皮的、身心有缺陷的、學困生等,且不在少數(shù),這更讓我意識到責任的重大,謹慎處理每件事情。在這期間各種離奇“案件”發(fā)生不少,因此,批評教育的話語占據(jù)著我們一半的交往內(nèi)容。我都在猜測:畢業(yè)之后,憶起我時,是不是定格在生氣和發(fā)怒的樣子。至少不會讓他們覺得留念,而當我因個人原因,不得不暫停擔任班主任工作時,學生們的反應(yīng)讓我重新認識了青春期的他們。
臨近八下結(jié)束時,學生們看出了我身體的變化,也知道下期會有一位新班主任來帶他們,雖然我只字未提,他們也心照不宣似地不問。這是我想要的狀態(tài),會考和九年級才是中心任務(wù),讓我們順其自然的面對這次分離。于是,期末考試后,我和班委商議散學典禮,按慣例用班費購買獎品,頒給成績優(yōu)異和進步大的學生。安排好之后,班委分頭行動,各負其責。散學典禮如期進行,到頒發(fā)獎品環(huán)節(jié)卻遲遲不見文具,我馬上提醒班長備好獎品,可班長說沒買?!盀槭裁??”我驚訝地問,最后一次還犯這么荒唐的錯,結(jié)束都不能圓滿?!耙驗檫@些同學不要。”班長答道。“都不要?”我著急地問,我擔心他們怕班費不夠,我倒貼。一位獲獎的學生站出來說:“我們自愿放棄的!”我愈加疑惑……
“起立!”班長發(fā)令,沒等我反應(yīng)過來,全班已齊刷刷的站好。
“老師,您辛苦了!”學生們整齊的彎腰、敬禮!
從后排走來兩名學生,一位手捧大束百合,雙手獻給我,另一位則展開一幅簽有每位學生名字和祝福話語的字畫。眼前的花花綠綠模糊了我雙眼,頓時不知所措……
感動的并非是那束芬芳美麗的百合,亦不是那幅意義非凡的字畫,更不是意料之外的安排,卻是那些批評和責備沒有淡化我們的師生情,最終定格在記憶中的是那些好。就像我現(xiàn)在想起他們,會微笑?;蛟S這就是教育工作與其他工作的本質(zhì)區(qū)別。
當我們現(xiàn)在立于學生中間,還在為處理瑣碎的麻煩“八九”煩惱時,想想解決之后“一二”所帶來的愉悅、滿足、幸福,以及人性中最純粹的美好,而這些只有學生才能帶你領(lǐng)悟。讓我們珍惜與學生的點滴歷程,遇見教育里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