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丹博
出版融合背景下知識產權內容出版編輯能力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文/劉丹博
出版融合是當前我國出版業(yè)在互聯網高度發(fā)展的知識產權時代的發(fā)展方向。出版融合即傳統(tǒng)出版與新興媒體出版的融合。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內容的出版,對于傳播知識產權知識,深入廣泛宣傳黨和國家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展示我國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中的重大工作建設成就,突出宣傳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對于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支撐作用,大力推進知識產權文化建設,營造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良好輿論氛圍意義重大。因此,提升知識產權內容出版的編輯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出版融合時代,編輯必須具備時刻把握時代發(fā)展脈絡的能力,因為時代發(fā)展脈絡一方面與選題策劃緊密相關。我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十分重視知識產權內容出版,要求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出版在信息化條件下的影響力、傳播力和競爭實力,推動出版業(yè)和知識產權事業(yè)更好更快發(fā)展。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中堅力量就是奮戰(zhàn)在出版生產一線的編輯,然而實際工作中,部分編輯常做的傳統(tǒng)知識產權出版數字化只是將傳統(tǒng)意義上的知識產權紙質出版物載體上的內容數字化,但這“僅僅是‘融合發(fā)展’的初級階段,不是真正適應網絡傳播模式;真正的‘知識產權內容數字融合運營’是對于出版策劃、技術平臺以及網絡營銷體系的融合與系統(tǒng)管理”。實踐中,知識產權內容出版融合實際上為編輯自身提供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機遇。
工作中,編輯常常掌握知識經濟時代的熱點話題和社會潮流以及各種學科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將它們加工整理到知識產權內容出版中,不但能夠推動知識經濟社會新的知識產權內容的傳播,也能同時滿足廣大讀者對知識產權內容的熱切需求。例如圍繞黨和國家的知識產權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活動、重大事件、重大題材、重大理論問題等主題而進行的主題出版的策劃就是時代發(fā)展方向緊密聯系的典型。另一方面與圖書編校質量密不可分,編輯必須樹立較強的敏感性,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和篩選信息,才能提高把握時代發(fā)展脈絡的能力。
首先,傳承嚴格的政治把關意識。知識產權內容出版是黨的宣傳思想輿論主陣地之一,無論何時何地,編輯都要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出版導向放在第一位,絲毫不能放松。相比傳統(tǒng)出版,新興的知識產權出版同樣需要,甚至更需要編輯樹立嚴格的政治把關意識。因為新興知識產權內容出版利用發(fā)達的互聯網技術和普及的各種移動終端,將巨大的信息量以虛擬的網絡環(huán)境和個體化的傳播方式迅速傳播出去,其傳播面和受眾是難以估算的,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無法想象的。而信息本身確實存在正、負兩方面的內容,也不排除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故意傳播有損國家安全、利益和榮譽的反動言論和暴力、淫穢和迷信的落后文化。所以,編輯在出版融合發(fā)展的各環(huán)節(jié)、全過程中,知識產權圖書應該時刻保持警惕,將負面信息消滅殆盡,自覺地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tǒng)一。
其次,傳承扎實的專業(yè)能力。編輯的專業(yè)能力主要包括選題策劃能力、文字加工能力兩大方面。傳統(tǒng)出版中編輯的選題策劃能力主要表現在對新選題的開發(fā)上,而這一能力實現的重要途徑是通過對內容的政治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判斷上。而在出版融合時代,知識產權圖書內容的呈現、傳播和營銷模式已呈現出多元化,反而對編輯自身的選題策劃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另外,出版融合過程中,一方面,編輯要面對新興媒體中比傳統(tǒng)出版物多的多的讀者群體,另一方面,互聯網給所提供的的巨大資源庫和便利的搜索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作者的寫作水平普遍低下的不爭事實,所以,出版行業(yè)中對知識產權內容質量的加工就顯得更加重要。編輯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產權文字加工能力,確保知識產權出版物邏輯正確、內容健康、語句通順,從而為廣大讀者提供優(yōu)秀的知識產權作品。
第三,傳承強烈的職業(yè)自信。不可否認,在2007-2008年甚至更早,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內容數字化和電子閱讀器的出現給傳統(tǒng)的紙媒出版行業(yè)帶來巨大沖擊,數字出版與之對抗,甚至終將代替紙媒出版的言論讓傳統(tǒng)出版行業(yè)的編輯壓力巨大,甚至一度失去職業(yè)自信。而互聯網搜索引擎的發(fā)展和輸入法的迅速普及也扯掉了傳統(tǒng)作品寫作艱難的面紗,編輯這一工作也是去了在大眾心中的神秘感。但編輯必須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樹立強烈的職業(yè)自信。即時在互聯網技術的沖擊下,內容的生產依舊為王,何況在當今出版融合的背景下,內容的重要地位更是不可撼動。而內容的生產既依托作者寫作也依托編輯加工,甚至編輯的策劃能力在此更勝一籌。所以,作為編輯,一定要認清自我價值,樹立強烈的職業(yè)自信。
首先,提升知識產權內容出版全媒體策劃及營銷能力。我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財政部聯合印發(fā)《關于推動傳統(tǒng)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變革和融合傳統(tǒng)出版和新興出版生產經營模式,建立健全一個內容多種創(chuàng)意、一個創(chuàng)意多次開發(fā)、一次開發(fā)多種產品、一種產品多個形態(tài)、一次銷售多條渠道、一次投入多次產出、一次產出多次增值的生產經營運行方式,激發(fā)出版融合發(fā)展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薄兑庖姟方o出了出版融合的具體路徑,而表現在知識產權內容出版工作中即是全媒體策劃和營銷。在出版融合的背景下,編輯在策劃知識產權某一選題時,不能僅僅考慮紙質出版物這一種單一的產品形態(tài),而應該從出版融合的角度進行全媒體策劃,如會議、影視、手機客戶端、各大網站或者微信服務號等。全媒體策劃一方面可以實現“一次開發(fā)多種產品”,也能夠促進“一次產出多次增值”。因為全媒體策劃帶來的交互體驗能夠將讀者的需求直接反饋給編輯,編輯可以根據讀者的反饋直接為其量身定制推送知識產權內容。同時,也可以嘗試運用二維碼鏈接的方式將視頻、閱讀圈、微課等資源融為一體擴容知識產權傳統(tǒng)出版物。在實際工作中,這種全媒體策劃對作者而言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因為這無異于是對作者的全方位宣傳,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作者運用自身人際資源參與營銷的積極性。全媒體策劃與全媒體營銷密不可分,甚至在策劃的過程中就可以營銷,而在營銷的過程中還可以繼續(xù)策劃。相比發(fā)行人員,編輯對出版物的內容更加了解,可以更好地推介出版物。由此,具備全媒體策劃和營銷能力是出版融合對編輯自身提出的最大要求,也是編輯自我能力提升的標志。
第二,提升知識產權內容網絡編輯能力?!兑庖姟分赋觯骸巴卣剐录夹g新業(yè)態(tài)。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加強出版內容、產品、用戶數據庫建設,提高數據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和運用能力。”由此看出,知識產權內容網絡編輯能力是出版融合對傳統(tǒng)編輯提出的發(fā)展要求。出版融合中,出版行業(yè)的呈現方式、傳播方式和讀者的閱讀習慣已經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這些變化要求編輯在具備傳統(tǒng)的專業(yè)能力之外,掌握一些基本的網絡編輯能力,更有利于編輯實現出版產品和新興出版的融合。具體來說,網絡編輯能力包括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數字版權、網絡編輯基本技能和網絡編輯出版實務三大塊內容。在工作過程中,網絡編輯能力一般通過參加培訓的方式獲得。值得一提的是,掌握幾個基本的軟件和語言可以迅速提高網絡編輯能力,如Dreamweaver,photoshop和html語言等等。
第三,提高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出版融合改變了傳統(tǒng)出版的生產過程,使單一的流水線生產變?yōu)榫W狀的生產方式,也改變了以往一個編輯單獨負責一本書,埋頭苦干的情況,轉而變成團隊合作的生產與銷售相融合的出版方式。在此過程中,編輯應具備較強的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在出版融合的整個流程中,通過各部門成員的幫助和配合,出色地完成知識產權內容的出版工作。
總之,出版融合對知識產權內容出版的編輯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相關出版部門應積極推進出版融合背景下知識產權內容的編輯培訓工作,為編輯的職業(yè)成長提供的進步的階梯。而編輯也應重視自身能力提升,不斷學習和強化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以期在知識產權內容出版融合游刃有余。
(作者單位: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