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第十三中學 侯方才
風風雨雨二十多年的教師生涯,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初三任教,幾乎每年面對的都是稚嫩的新面孔,由于彼此不了解,所以不可避免地會有矛盾和摩擦,這時,就需要做老師的用寬容和愛心去面對,去包容。
案例一:剛過去的一年中,就發(fā)生過兩次小小的矛盾。第一次,講解完一份習題后,我問誰都做對了,舉手,我正滿意地表揚著,驀地,季心雨拍案而起:“我同位趙曉都做對了,舉手了,你怎么不表揚?”我們都嚇了一跳。我趕緊承認錯誤,真沒看見她舉手,更沒想到她也都做對了,誠懇地表揚了她一番。這一年來,趙曉很認真地學著,我很欣慰。過后,我對季心雨這樣說的:“老師真沒看見她舉手,你何必那么大聲,那么生氣,小姑娘,學著溫柔點,可好?不過,你的正義感挺強的,這很好?!睆哪且院螅拘挠昕偸俏⑿χ?、脆脆地甜甜地叫我。第二次,上課時我發(fā)現(xiàn)柴亞寧趴在桌上,我以為她不舒服,摸摸額頭,不燙,就在這時,我發(fā)現(xiàn)她的書上寫著:我再也不學物理了!??!我吃驚地問:“怎么了?”她氣憤憤地說:“我這道題做的和同位一樣,她的對了,怎么我的就錯了?”我趕緊一看,釋然了,“她的也錯了,老師批錯了,打個錯號吧。你看,你們兩個班的作業(yè),這么厚一摞,兩節(jié)課時間,我批完的。哪能一點錯不出?老師沒有針對你,你感覺老師平時對你不好,故意針對你嗎?”她搖搖頭,“那這么一點錯,你也不肯原諒老師,還生這么大的氣?”她笑了?!耙院笥惺裁词?,直接和老師說,好不好?”她重重地點了點頭。
退一步,海闊天空。寬容不僅需要“海量”,更是一種修養(yǎng)促成的智慧。對于學生的錯誤,如果一味怒發(fā)沖冠,狠狠批評,有時不但不能促使學生悔改,而且會使學生“破罐子破摔”,甚至使學生與老師形成對立情緒。這樣教師與學生,不可能很好地溝通和交流,教育教學自然不會取得成功。
寬容和理解,是師生之間強有力的紐帶,它將老師和學生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寬容是高山,它能容下鮮花,也能容下荊棘;寬容是大海,它能容下江河,也能容下小溪;寬容是絲絲春雨,它能融化頑固的冰層,也能喚醒沉睡的愛心。人與人交往,都試著寬容,試著理解,這樣在人生舞臺上,才能奏出更美好、更和諧的樂章。
案例二:身為一個老師,多年的教育生涯可能會麻木我們的神經,使自己不經意間做出失誤或者錯誤的舉動。幾年前,我曾經見過這樣一幕:幼兒園教室里,午飯過后,孩子們自由的活動。一群孩子中間,一個個子偏矮的男孩手握空礦泉水瓶,在那兒聲情并茂地唱《酒干倘賣無》,聲音稍有點粗,與他的年齡不太相符,與歌聲卻那么相稱。幼兒園的孩子能唱這樣的歌,且唱得這樣好,我不由得好好打量了他一下:亂糟糟的黃而干枯的頭發(fā),臟兮兮的小臉,拖著長長的鼻涕,臟舊的衣服,光腳穿一雙黃球鞋。在其他孩子的掌聲中,他又唱起了《故鄉(xiāng)的云》《黃土高坡》,都是老歌,但字正腔圓。我詫異的站在那里,聽了起來。“閉嘴吧,你!”一聲尖銳的怒喝,嚇了我一跳,孩子的歌聲也隨之戛然而止。隨后,在老師的責備聲中,唱歌的孩子被罰站,其他孩子乖乖坐回到座位上。我沒敢再看那孩子一眼,倉皇離開,心里依然惴惴地,仿佛罰站的孩子是因為我的緣故。后來,千方百計打聽出,那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媽媽智力好像有點問題,他家住在垃圾場邊上。但我再沒有見過那個不討老師喜歡的孩子,再也沒有知道他后來的情況。有人說:每一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原本就很完美了,教育能做的就是要為他們錦上添花,如果你實在不能添花,那就小心呵護她,千萬不要損傷她。對待完美的孩子我們尚且要小心,何況本身不完美的孩子呢?再換一個角度,作為老師的我們,又何曾完美過?那么,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去苛求孩子完美呢?
給學生多一些寬容,就多打開一扇心靈之窗,擁有一份真愛的溫馨,收獲一份成功的喜悅。在寬容對待學生的同時,也就寬容地對待自己周圍的一切,從而收獲更加智慧、更加從容、更加豁達的人生。
常懷一顆寬容之心,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會更加融洽。教師對待學生,應從愛心出發(fā),把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用真誠的愛心關愛每一位學生;用欣賞的眼光觀注每一位學生;用理解和寬容,善待每一位學生。所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溫馨的愛心傾注之下,我們的很多失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反思:在當今的社會,每個學生的背后都飽含父母期待的目光,每個學生身上都承載著家庭和社會厚重的希望,每個學生的現(xiàn)在都將影響著國家的未來。這就要求我們要寬容地善待每一位學生。
第一,尊重學生,傾聽孩子的心靈之聲。相信學生,給他們以解釋、傾訴的機會,能夠蹲下身來,真誠地傾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人格,走進他們多姿多彩的心靈世界。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贏得他們的尊重,“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
第二,善待學生所犯的錯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犯錯誤本身就是人生的必修課。學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有待于教師去培養(yǎng)塑造,難免會有失誤。教師一定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去善待學生的錯誤,善待犯錯誤的學生,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學生犯了錯誤以后,老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危害性,并和學生一起分析怎樣做才能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對于學生的錯誤,我們都應給予無限的關懷,要相信愛可以改變一切,對學生進行寬容而不失嚴格的教育。教育學生時,要力爭不和學生站在對立面,以學生的心理作為出發(fā)點,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需要怎樣做才能更好。這樣,學生覺得你不是在批評他,而是在幫助他,心靈溝通了,他還會犯錯誤嗎?我們還怕學生犯錯誤嗎?
第三,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個性化的學生。人是有個性的,如果沒有了個性不僅沒有豐富多彩的世界,同時也會喪失一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我們不能強求每個人的性格特征都是我們所欣賞的,但是我們有職責使學生的個性朝著有利的方向進行,以使其符合社會的期望。所以老師必須持寬容態(tài)度,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個性,不斷地幫助他們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勢轉化為優(yōu)勢。
實踐證明:只要教育教學得法,沒有一個學生是不可救藥的。善待學生,是一種境界,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智慧。只有常懷一顆寬容之心,孩子們才會在老師的呵護關愛下,健康、茁壯、快樂地成長。老師的寬容,不是示弱,不是妥協(xié),而是一份責任,一種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