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簡陽市三岔鎮(zhèn)初級中學 李曉春
新教師大多是“撒網(wǎng)式”教學,眉毛胡子一把抓,筆記做一大篇,沒有突出重難點,學生學得累,自己教得累,效果也不理想。
新教師在教學中無法將教學內容與具體的教學情境和與教學有關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總是刻板地依賴特定的原則、規(guī)范和計劃。
新教師在教學中只管“教”,不知道如何去組織引導教育教學活動,如果遇到突發(fā)事件就更是手足無措。
新教師與學生之間要么過于親密,自己毫無威信,甚至影響課堂教學;要么與學生的關系搞得很僵,缺乏應有的親和力。
新教師不能正確地認識評價自我,易出現(xiàn)“高估自我”或“低估自我”的現(xiàn)象。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熱情高漲,認真負責,大有干一番事業(yè)的決心和信心。但是隨著教育教學中不斷出現(xiàn)的問題和矛盾,大小環(huán)境消極因素的影響,很快就表現(xiàn)得消沉、苦悶、彷徨,熱情急劇下降。從而出現(xiàn)進取心下降、鉆研精神不足、課堂教學應付了事等現(xiàn)象。
就以上這些困惑,我總結了以下幾點解決的方法。
第一,不斷學。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教師本身一定要定好這個位,牢固樹立不斷學習、終生學習的思想,以保證自身素質穩(wěn)定在一定的水平之上。作為現(xiàn)任教師,要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需要再學習;要參與綜合實踐課程的開發(fā)指導,需要再學習;面對現(xiàn)代各種教育理論理念,需要再學習;隨著教育硬件的改善,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需要再學習……作為基礎教育的教師,應當注意知識學習的文理交融、專兼結合、淵博并行、主副不悖,向復合型人才素質的方向發(fā)展。
第二,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這種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組織教學能力、教育學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運用教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幾個方面。缺乏這些能力或不能綜合顯示這些能力,就很難保障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成功完成教學任務。
作為外顯的教學能力,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課堂教學行為,它往往可以通過這樣幾點來衡量能力的優(yōu)劣:一是教學目標的明確性;二是教學行為的多樣性;三是教學任務的取向性;四是教學活動的參與性;五是教學氛圍的和諧性;六是教學訓練的充分性;七是教學方法的恰當性;八是教學過程的起伏性;九是教學指導的應變性;十是教學效果的顯著性。
既然教師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個人、學校、社會又非??粗亟處煹哪芰λ?,因此,不斷提高和完善我們的能力素質,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就教師個體而言,綜合的高質量的能力素質不可能一蹴而就,新教師應保持和發(fā)展自身的特長,有選擇有步驟地彌補差距,千萬不能急于求成,或盲目地此長彼消,抹殺了個性特征。
第三,培養(yǎng)自己多向的交往能力。一些專家認為教學活動的本質是交往,教育的功能應在交往中得以實現(xiàn)和強化。而交往能力的核心應定位在師生關系的建構上,因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既是一切教育理論研究的起點,也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建立真正的、而不是膚淺的,長期的、而不是暫時的,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部領域的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教師的交往能力還應當是多向的,如何接待家長,如何與同事相處,如何與社會方方面面的人來往,如何與上級領導交流等都需要較好的交往能力。我們可以斷言:不會交往的人幾乎無法成為一名好教師,特別是優(yōu)秀的中小學教師。
第四,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雖然新教師都學過心理學知識,但是,擁有心理學知識本身并不等于具備了健康的心理素質。
教師健康的心理素質,主要包括正確的態(tài)度、堅強的意志、積極的情緒、健全的理智、良好的性格五個方面,以及與這些方面相聯(lián)系的自尊、自信、自律。我們應當認識到,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心理是可以調節(jié)的,人格是可以塑造的。正因為如此,教師有必要審視自己的心理現(xiàn)狀,尤其是新教師,要隨時修正心理上的偏向。
作為一種社會職業(yè),教師健康的心理素質對知道學生,特別是對可塑性很強的未成年人的成長過程是極為重要的。在突發(fā)事件面前,教師的冷靜與正確的處理,往往使學生受益終生;反之,教師的失態(tài)和失誤的處理,往往也能影響學生的終生。
不容置疑,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教師,不可能在某些特殊的場合和事情上完全地超凡脫俗。問題的關鍵往往在于把握心理防線上的度?!斑m可而止”“三思而后行”這些古訓,其實是告誡后人修身養(yǎng)性的訣竅。而已具有一定心理學知識的教師,更應加強自身的心理素養(yǎng),掌握好事物發(fā)展的度和事物發(fā)展的引導方法,使自身的心理素質保持在健康的水平上。
第五,強化自身作為教師的人格特征。教師的人格特征應該充分體現(xiàn)自己的職業(yè)要求。一是敬業(yè)愛生。敬業(yè)愛生的前提是教師個人必須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y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壯大和強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只有這樣才談得上促進世界的發(fā)展,這一人格特征集中表現(xiàn)在對“學生的一生”傾盡全力,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執(zhí)著追求。二是奉獻負責。即具有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盡心竭力地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并能把單純的“責任”變成豐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和“愛”注入教育事業(yè),播撒在學生的心田,能夠為學生的一生負責和奉獻。三是民主寬厚,即具有民主意識,不搞“一言堂”,無等級觀念,能較好地成為學生這一學習團體中的一員,能理解、尊重和寬容他人,能容忍和原諒學生的過錯等。四是敬重合作。能敬重學生、家長、同事、領導和各行各業(yè)的工作者,善于和學生、同事、領導、同行溝通與聯(lián)系,能進行建設性的合作和規(guī)范化競爭,并在合作與競爭的同時獲得最好的個人成長環(huán)境。五是正直真誠。在學生面前不說假話、不做假事,更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中弄虛作假,并能與他們真誠相處。六是自律進取。能在尊重自己的基礎上嚴格自律,以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投身于教育教學工作。
新教師的成長和成熟是一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提高來保證自己揚長避短,化消極為積極,變被動為主動,增強自身的自我約束力和自我提高的自覺性,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擔負起新世紀教育發(fā)展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