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齊河縣表白寺鎮(zhèn)實驗小學 張孝煥
我們一直用蠟燭、春蠶來比喻老師,的確,幾千年來老師所承擔的角色,就是一年四季站在高高的講臺上,用一只小小的粉筆,在一方黑色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著,撒播下知識的種子。夜色深沉,老師的窗前常常燈光依然閃爍——
老師真的很辛苦,很令人敬佩??墒恰?/p>
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是信息網(wǎng)絡的飛速發(fā)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社會各行各業(y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無不沐浴著這種多彩、新奇、快捷、便利、興奮、愉悅的新元素。
根據(jù)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多媒體電化教學在課堂中廣泛應用,根據(jù)孩子們身心發(fā)展和家庭,社會與教育的密切關聯(lián)。我大膽的構思了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自主、自信、平等”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王敏勤教授曾經反復提到新的課堂必須有一定的模式,不能讓一堂課自由散亂。我非常贊同王教授的觀點,一堂課必須組織有序、有效、有理。否則就失去課堂的重要性。同時我又認真反復研讀了全國小學語文專家王文麗老師,魏星老師,虞大明老師的教學論著,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學生的課堂,也是我們每個老師的課堂——我們跟學生一樣也是學習的主體。
“成功的課堂是學著,學著,老師沒了。失敗的課堂是學著,學著,學生沒了。”課堂應該是我們師生共同的舞臺,我們不僅僅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著,更是參與者。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這種以教定學、“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fā)與身心的發(fā)展。在一次公開課上,我嘗試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互換聽講角色,講課的學生在充當“小老師”的過程中產生了滿足感,同時他們也感慨“上好一堂課真的不容易”,從而真正體會教師工作的艱辛,增強紀律觀念,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對于聽課的學生來說,這種角色互換不僅給他們帶來新鮮感,而且通過“小老師”與教師的比較,學生更加尊重教師。
“自主、自信、平等”的教學方法,由原來的“老師問、學生答”變?yōu)椤皩W生問、老師答或學生答”,這樣就營造出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例如,學習《詹天佑》這一課時,學生提出了問題,”問題一提出,學生們就陷入思考,當“小老師”正準備叫學生回答問題時,有個大膽的學生提議:“讓老師先回答這個問題?!逼渌麑W生一聽,立刻興奮起來,于是鼓掌要求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于是,“小老師”說:“先由張老師回答,然后其他同學補充?!苯又?,我就像學生一樣站起來回答,”我回答之后,其他學生紛紛補充發(fā)言。這樣的問答形式,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實現(xiàn)師生平等,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新課程標準主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因此學生應成為課堂的“主角”。在我的“師生共同學習”課中,教師也是學生,參與學習、交流,而“小老師”與學生們充分互動、一起探究教材內容,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理念。學生有了“我的課堂我做主”的感覺,于是學習熱情更加家高漲,他們更加樂于討論、交流和表達。就這樣,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所有的學生格外積極和投入,差生也積極參與其中。例如,學習《老人與海鷗》時,“小老師”在課堂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從課文中的那些語句可以看出老人喜愛海鷗?”,學生甲回答:“老人每天不行二十余里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睂W生乙回答:“老人為海鷗的動作那么嫻熟,他們配合那么默契?!睅讉€學生在課文的相應片段,找到了語句,當小老師要總結時,一個平時不愛說話,學習成績較差的男生站起來,紅著臉說:“老師,從第十二段:老人眼睛里帶著企盼。第十三段: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這兩個地方也能看出老人對海鷗的喜愛。”教室里一片寂靜,孩子們一起看著我。我快步走到男生面前,拍拍他的肩膀,高聲說:“回答的很好”同學們熱烈地鼓掌,從此這個小男孩變得積極起來。學習語文的的興趣變得濃厚了。
一是成立6人學習小組,選出組長;
二是成立家長委員會,每月開展一次公開課,邀請家長參加;
三是老師明確不同課型的大體流程,讓每個學生知道;
四是選定授課內容,布置課前預習。
進行這一教學方法時,要挑選一些內容比較簡單,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課題。基于這種想法,我選擇《老人與海》由于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閱讀能力,知識基礎較扎實,同時這課很容易激發(fā)學生興趣,所以上課難度相對較低。我布置了這一內容,學生便積極預習和備課。
4.給學生準備的時間,進入授課環(huán)節(jié)
小組長組織本組學生寫出一份簡單的教案,備好的“教案”,應以書面形式交給教師。之后,教師進行認真審核并當面指導。接下來,學生進入授課環(huán)節(jié)。在審核時,教師要著重看學生所備內容的重難點是否準確,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在授課時,學生可按照事先的教學設計,在總體方向的指引下自由發(fā)揮。
5.老師評價小結
學生授課之后,一般會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這時教師重新走上講臺,首先對“小老師”的授課情況進行簡要點評,然后,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不足之處,恰當補充、指正。從而,有效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教學方法的完善與發(fā)展。
總之,讓老師也成為學習的主體,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讓學生成為小老師,組織課堂,具體運作起來,可能會有很多的問題出現(xiàn),需要我們逐一因勢利導,慢慢解決。我相信,我們的每位老師都會有獨特的感受,我們的學生更會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