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直屬機關幼兒園 古惠茹
《在節(jié)日活動中對幼兒開展感恩教育的實踐與研究》是我園在廣東省教育學會學前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申報的“十二五”課題,為了使幼兒的感恩意識向更深層次發(fā)展,促進幼兒在感恩中從“知”到“行”的擴展,我園與家長展開了充分的交流與協(xié)作,通過有效地引入家長資源,在廣大家長的熱心支持與幫助下,成功地開展了一系列以感恩為主題的幼兒社會實踐活動。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可見,教育要與實際生活和社會相聯系、通過親身體驗才能獲得成效。幼兒社會實踐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延伸,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活動。幼兒感恩教育要取得實效,實踐是最好的方式,而社區(qū)教育資源豐富,有效地利用社區(qū)人力、物力、教育場所等的優(yōu)勢,不僅能擴大教育的空間,還能使感恩教育的形式、內涵得到進一步的擴展和深化,讓幼兒在走進社會的大課堂中、在實踐中,更好地激發(fā)愛周圍的人、愛家鄉(xiāng)、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我園以感恩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以教師、家長共同帶領孩子走出校園、服務社會的一種方式參與。在對幼兒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上,家長和教師達成一致共識,認為這是對孩子了解社會、了解各行各業(yè)的艱辛與不易的直接生活體驗,是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和感恩意識的有效途徑。
安全是頭等大事,在幼兒園教育中非常重要,許多幼兒園對幼兒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敬而遠之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因此我們以家園協(xié)作的方式,借助家長的力量來開展活動,使孩子的安全得到家長的有效看顧,嚴防各種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如在場所的選擇上,熱心的家長會事先實地考察,保證場地、環(huán)境等能夠適合孩子活動,然后再擬定一份《安全指引》,方便全體家長熟知。
實踐活動一般安排在周六、日或其他假日時間,這時孩子的父母都放假,有時間、有精力共同參與活動,保證了活動開展時間充分,不至于太匆忙而流于形式。
我園對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激發(fā)了師生、家長的參與熱情。參與策劃和協(xié)助的家長專業(yè)多元化,相互熟悉,彼此了解,能夠進行有效地溝通和協(xié)調,便于大家分配相關的工作和任務,為共同完成活動出力。另外,相關的實踐活動通過與聯系單位的溝通交流,明確活動的目的,得到了他們的積極配合,為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
有意愿參加實踐活動的家庭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如參加義賣活動時可以準備一些小玩具、文具或其他家庭閑置物,慰問敬老院時購買一些小禮物等,參加這種花費無幾的活動既能讓孩子受到教育又能增進親子關系,家長們都是非常樂意的。
在家長參與幼兒社會實踐活動中,本著尊重、平等、互助的原則,我園教師充分挖掘利用家長專業(yè)多樣性的資源,與家長共同制定活動方案。首先,對于實踐活動的地點和內容的選擇方面,家長們除了在日常接送時間的簡短交流外,沒碰面的還紛紛在班級微信群中出謀獻策,一起出點子、說想法,并表示愿意幫忙聯系相關單位,最后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選定內容和地點?;顒拥倪x擇大都是立足本地原有的社區(qū)資源,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便利。其次,以家委會代表或活動倡議者執(zhí)筆起草詳細的活動方案,包括活動內容、活動目標、活動準備、人員分工、活動過程等,之后將完成的方案發(fā)送到微信群接受大家的修改建議,再最后形成具體的確定性方案,以自愿為原則接受以家庭為單位報名。最后,教師、家長分別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讓孩子明確參加活動的目的和行為規(guī)范,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欲望,鼓勵幼兒大膽與社區(qū)人群和實踐環(huán)境進行積極互動,確保幼兒真正以參與者的身份親自參與來獲得直接經驗和感受。
手有余香志愿者協(xié)會是當地較大的適合公益組織,我園有許多家長會利用假日去參加義工活動。一些班級在協(xié)會的協(xié)助下參加了“愛心義賣、濟困助學”活動,孩子們和父母一起共同準備了圖書、玩具、文具、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是自己種植的瓜果、蔬菜等物品到文化廣場人流較多的地方義賣,最后將籌集到的資金定向捐贈給貧困學生、重癥患者和殘疾人士。
一是到附近農村到家探望殘障兒童,一起聊天、玩耍并贈送禮物;二是到縣特殊學校慰問,通過給特殊兒童送禮物等形式,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同情心,培養(yǎng)了關愛弱勢群體的情感;三是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家長和孩子們帶上精心準備的水果、糕點、小禮物和老人們歡聚一堂,還給老人表演了精彩的節(jié)目,歡樂的氣氛使老人們個個眉開眼笑,孩子們在活動中培養(yǎng)了尊老、敬老、愛老的情感。
一些班級開展了“講衛(wèi)生、愛文明”公益活動,家長、孩子們分別帶上掃把、鏟子、塑料袋等分別到公園、大型小區(qū)進行義務清潔活動,孩子們不怕累不怕臟,積極參加撿垃圾、掃地等,通過勞動理解了環(huán)衛(wèi)工的艱苦,強化了環(huán)保意識,知道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愛護環(huán)境。
在“11·9”消防宣傳日到消防大隊參觀,受到了消防員的熱情接待,通過各種活動了解到消防員工作的辛苦,萌發(fā)了對消防員的崇敬、熱愛與感激之情,提高了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清明節(jié)期間,為了讓幼兒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和感恩,組織大班級孩子到縣烈士陵園掃墓,獻上親手制作的花圈,用自己的方式來緬懷先烈、紀念先烈、感恩先烈。
所有的這些社會實踐活動,都得到了廣大家長的大力支持和肯定,使孩子們在最真實的生活中,通過親自用眼、用手、用心去獲得最直接的感受,在真情實感中學會關愛身邊的人,這種情感體驗的獲得遠比說教來得更加真實、真切,這種教育形式的影響將是最深刻難忘、受益終身的。
幼兒社會實踐活動,在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打破了校園的壁壘,為孩子們了解、接觸社會搭建了平臺,使孩子們拓寬了社會視野,在實踐中體會,在活動中成長。幼兒社會實踐活動,將成為我園園本課程一直開展下去,將會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更加豐富、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