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黃埔區(qū)禾豐小學 劉秀玲
新課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全新的教學理念,強調(diào)學習方式的轉變,所以合作學習成了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而合作學習作為對傳統(tǒng)教學組織形成的一種突破和補充,已經(jīng)被教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堂教學之中,并逐漸顯出獨特的優(yōu)勢和魅力。然而,因為教師對小組合作探究的精神實質(zhì)把握欠佳,表面化、形式化的理解又往往使合作學習探究誤入沼澤,甚至背道而馳。觀其現(xiàn)狀,不足之處有四點。
合作探究作為新的教學理念越來越被廣大語文老師接受,并頻繁地走進了語文課堂。于是語文課上,我們常??吹浇處煏r不時地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學生圍坐在一起情緒高漲地討論問題。但是很多的討論卻因為老師要急于完成預設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在還沒有結果之前就被粗暴地打斷了,合作成了課堂的點綴。有些老師更是曲解了合作學習的內(nèi)涵,為了體現(xiàn)新課程、新理念、新標準,無論是日常的教學還是公開課、研究課,無論什么教學內(nèi)容,一概進行合作學習。不管問題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問題都拿來小組合作。有時候問題過于簡單,簡單到從課本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有時候問題難度過大,學生摸不著門,老師又沒有能及時地提醒和引導,以至于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之后仍是一臉閑惑,一無所獲。久而久之,在學生眼中合作討論也就是成了一種形式。這種合作探究學習,表面上看學生們積極參與,實質(zhì)上卻流于形式。合作教學成了語文課堂的“花瓶”和所謂課改精神的“道具”。試問這樣的合作教學意義何在?
正因如此,在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中我們不能為討論而討論,讓合作教學空泛為一種形式,應該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難度、教學目的等的不同判定是否開展合作教學,同時給學生討論的題目應該根據(jù)學習的現(xiàn)狀精心選擇,避免隨意性。只有這樣學生的討論才不會流于形式,才會收到成效。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充分說明合作學習要以學生的自主思考與自主探究為基礎,否則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勢必助長學生的依賴心理。因此,我們首先應在課前布置適當?shù)念A習題,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思考題應該是經(jīng)過老師梳理的,能夠體現(xiàn)教材重點、難點以及多數(shù)學生認為是疑點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宜多,要有討論的價值。其次,“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可以說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行為。每個學生都會有對文本的獨特感受、獨特體驗和獨特理解。因此在討論前我們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最后,在討論中我們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學生在表述中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可以了,我們千萬不要刻板地引導學生的思路往自己既定的方向延展,更不要隨意扼殺學生的思想。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思考才會有個性,而不是人云亦云;學生的思考才會有深度,而不是浮光掠影。這樣的合作學習才能把要探究的問題討論得更廣闊和深刻。
無論是在什么課上,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參與到學生中去,在參與中放下”師道尊嚴”“權威心理”同學生一起討論,一起交流,為學生的合作學習起到一個榜樣的效應。這樣一方面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及時地調(diào)整教學的進度,另一方面給學生一種無形的期望,激勵學生積極討論、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同時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該講則講,該點則點,該評則評,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在合作學習中得以迸發(fā),在思維碰撞、方法共創(chuàng)的氛圍里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真正含義。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教師是主角,學生是聽眾,在合作教學的語文課上,這樣的情形已有了改變,但一不留神,合作學習就會成了“優(yōu)生”挑大梁,“學困生”跑龍?zhí)椎募俸献鲗W習。其表現(xiàn)形式是少數(shù)人學習,多數(shù)人旁觀。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習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學生頻頻發(fā)言,其他人則成為“多余人”,坐在那里靜聽;小組匯報時,真正發(fā)言的任然是那一兩個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參與合作學習的只是少數(shù)幾名學生,大多數(shù)學生則游離于學習過程之外,達不到共同發(fā)展的要求,這種只注重學生個體而忽視整體提高提高的合作學習,能促進全體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嗎?
因此,要想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促進全體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我們首先應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剛剛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走出來,一問一答,獨立學習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間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解決默寫問題,學生一下子肯定會不適應。因此,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大膽發(fā)表自己意見,即便說錯了也要給予贊許的微笑,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就會卸下心理包袱,表達的欲望就會越來越強烈,這無疑會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其次,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交給學生合作的方法。在小組分工時,交給學生分工的方法:根據(jù)不同成員的能力,讓他們承擔不同難度的任務,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在小組合作時,教育學生要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于傾聽對方的意見;有不同意見,也要等對方說完,自己再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碰到分歧或困難,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性地解決問題。當然我們應該看到,這些技能和品質(zhì),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練成的,我們要有意識地長期培養(yǎng),潛移默化。這種長期培養(yǎng),僅僅依靠課堂的訓練也是遠遠不夠的,應重視學生課后小組合作學習的延伸。
合作學習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較新的教學方式,早教學中存在著各種不足是正常的,面對不足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以便及時地進行彌補和改進。作為教師,一方面,要根據(jù)學生特點、課文特質(zhì),設計不同的合作形式,求得學生合作的最佳效果,真正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之間也應該經(jīng)常地開展小組合作式的學術探討,不斷反思、改進,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適應新課程的教學。
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合作教學中多些理性的光芒,那么,合作精神的花朵必定能開得更加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