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市清鎮(zhèn)市站街鎮(zhèn)貴化中學 尹 敏
審美教育有助于促進人的知情意全面發(fā)展。高中語文教材中,古典詩詞這種文學樣式更是具有了美育這種功能。但縱觀我們的教學實踐不容樂觀,教師教學模式死板,學生學習興趣減退,更談不上獲得審美體驗和提高審美的能力。
首先,功利心太嚴重。學生現(xiàn)在學習詩歌不過就是看在高考詩歌鑒賞和名句填空才勉為其難學習。他們死記硬背,甚至還要求老師幫他們定制答題模式,決不會從提升自己的詩意人生方面去考慮。
其次,詩歌本來有許許多多精美的描寫,有對大自然的歌頌,有對現(xiàn)實的嘲諷,有對未來情景的設(shè)計,但這些東西學生充其量只把它當作升學的一道門坎,從不會站在山巔呼喚:我的幸福就在這里。
最后,既是詩歌,自然是有詩有歌,但學生們只把它當作“詩”來讀,從不會去聯(lián)系“歌”。我國許多詩歌來自于民間,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把這些情境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出來形成了具有音樂美的歌。但我們的學生既不會唱更不愿意去想像。
朗誦歷來就是詩歌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學生朗讀的時間越來越少,自然導(dǎo)致朗讀的興趣也越來越小。“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那么我們就應(yīng)該在瑯瑯的讀書聲中體味“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鎖清秋”的寂寞孤獨之情;“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愛國情懷;“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之意;“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菽洲!”的苦痛之心。
(1)聽著名朗誦家的配樂朗誦音頻
朗誦中配樂可以渲染氣氛,引發(fā)聯(lián)想,增強想像,強化感情,再加上朗誦者聲情并茂、扣人心弦的表達,一定能產(chǎn)生強烈的震撼效果。比如,在教學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我選取鮑國安的配樂朗誦音頻;柳永的《雨霖鈴》,除了可以找朗誦還可以播放歌手辛曉琪《俠義見青天》中的插曲演唱。假如我們能這樣細心以致苦心搜集這種歌曲播放甚至教學生學唱,我相信,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提升詩歌鑒賞的品位。
(2)教師范讀
教師范讀,可以給學生以直觀的立體形象,女教師輕柔優(yōu)美的音質(zhì),男教師雄渾深厚的磁性,肯定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還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范讀中加深對教師的禮敬之情,所謂“尊其師,信其道”者也。教師范讀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語感,于漪老師說過,教師本身對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才會有多深,教師的范讀正是教師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的外在體現(xiàn)。
(3)學生分組朗誦比賽
比如,教學《再別康橋》,我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也可以是男生為一組,女生為一組,也可以是男女生搭配。教師要在比賽前指導(dǎo)他們朗誦的技巧和節(jié)奏,學生可以自行編排動作手勢,也可以有伴舞,還可以演唱《人間四月天》里的主題曲《再別康橋》,形式不拘一格,這樣的比賽肯定比全班齊讀有趣得多。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既可以讓學生體會詩歌情志,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第一,教師根據(jù)所教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和能力制作符合學生欣賞習慣的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體會詩歌內(nèi)容和作者情感。比如,教學《聲聲慢》,可以選取與詞中景物大致相配的圖片:遼闊的天空、大雁、古代愁美人、夜晚、梧桐、細雨等等,在相關(guān)圖片上把詩句寫上去,同時找朗誦大師朗誦的音頻或者最好是教師自己的朗誦配合著,加上古箏、簫、笛之類樂器演奏的純凈的輕音樂,制作成幻燈片或者flash動畫,讓學生在音詩畫中感受詩人的離愁思親之情,在朗誦家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中體味詩人對人生的感慨。
第二,高中學生信息技術(shù)能力有的比教師還強,所以,我們還可以放手讓學生來制作課件,放手讓學生自己來解讀詩歌,品味詩歌。教師做到點評到位,不作深入補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讓我們的課堂活起來。這樣的詩歌教學方法,還有什么樣的學生不愿意接受呢。
寫作永遠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當體會了詩歌中的某一意境,某一場景,某種感情,教師就要緊緊抓住這一瞬間,提示學生用文字把自己的感悟表現(xiàn)出來。
(1)寫鑒賞性短文
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主題或者藝術(shù)手法,寫一段短文,然后在班上交流,達到相互完善相互補充理解的效果。
(2)學習創(chuàng)作古典詩歌
教師可以將簡單的絕句格式、押韻規(guī)律、平仄對仗等知識教給學生,指導(dǎo)學生仿制創(chuàng)作古典詩歌,這樣也可以收到審美的效果。
(3)學習創(chuàng)作現(xiàn)代詩歌
現(xiàn)代詩歌形式不拘,體例多樣,題材廣泛,內(nèi)容充實,所以,學習寫作要容易得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詩歌征文活動,班級中也可以成立詩歌興趣小組,等積累到一定程度,還可以給班級學生出版詩集。
如此,我們的詩歌教學將會有一片廣闊的天地,學生的人生將充滿詩意。
于漪老師說過:“語文是很美的,如果我們教了很多年卻沒有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那我們的教學就不能算是成功的。”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應(yīng)該提升自我修養(yǎng)與審美情懷。
首先,教師要大量閱讀文學藝術(shù)作品。教師加強閱讀文學藝術(shù)作品,有助于提高個體的感受能力,獲得美的享受,更有助于積累審美的經(jīng)驗。教師要具備終生學習的理念,通過自己的學習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最終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具有“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的人。
其次,大量閱讀教育學美學等著作。語文教師的理論涵養(yǎng)學識水平是學生的標桿,是鼓動學生理性思維的作用力。同時,在學習文學、美學等著作時,還能學到一定的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技能、技巧,從中受到啟發(fā)。在對教材文本的解讀過程中才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因此才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欣賞美的能力。
我們作為教師,要加強教師審美修養(yǎng),以較高的審美能力、健康的審美情趣,去影響和塑造自己的教育對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的創(chuàng)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