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農光民,梁秀安,黃麗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南寧530021)
兒科學全英文教學技能培訓模式的探索
李燕,農光民,梁秀安,黃麗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南寧530021)
對廣西醫(yī)科大學兒科學全英文教學中技能培訓模式進行探討。兒科教研室精選教材,依托校內技能培訓中心,綜合應用輔助教學手段,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提高醫(yī)學留學生臨床技能培訓效果,探索培養(yǎng)國際化醫(y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
兒科學;全英文教學;臨床技能
全英文教學是我國高等醫(yī)學院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廣西醫(yī)科大學自2001年開始招收來自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國家的留學生,開展醫(yī)學本科全英文教學。十余年來,兒科教研室承擔了兒科學全英文教學任務,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年來臨床技能培訓日益受到重視,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也逐漸融入教學實踐,培養(yǎng)具有與國際接軌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的人才是教師面臨的新課題?,F(xiàn)結合兒科教研室技能培訓經(jīng)驗,對如何提高全英文教學質量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教材是教學的載體,其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質量。當前有多種全英文版的兒科學教材,學生自備的教材也參差不齊,其內容、深度與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兒科學》[1]教材(8版)有很大差別。教材的不統(tǒng)一容易造成教學內容的混亂,難以使留學生接受和我國學生一樣的醫(yī)學教育,因此教材選擇是關鍵問題。兒科教研室目前在教學中使用教材、講義、輔助教材和實習指導,在理論授課階段使用薛辛東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等醫(yī)藥院校教材《Current Pediatric Diagnosis&Treatment》[2],該教材具有較強的理論性,但實踐技能內容較少。因此,兒科教研室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以我國教材為藍本,參考權威的國際兒科學教材《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3],編寫難度適宜、語言規(guī)范的講義和實習指導,以明確學習范疇,使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同時鼓勵學生廣泛涉獵,了解學科新理論、新進展。這種方式既有利于統(tǒng)一管理學生,又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和拓展知識面。在編寫講義過程中,參編教師也得到了規(guī)范化訓練,提高了英語應用能力。
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授課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管理體系,更加注重學生對醫(yī)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全英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保證學生按教學目標掌握專業(yè)知識,真正讓學生學以致用。技能培訓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留學生將來能否成為合格的醫(yī)學人才。技能培訓內容繁雜,解剖部位等專業(yè)名詞生僻難記,見習過程中小兒體格檢查和操作都較難實施,是學生不易掌握的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考慮到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積極思索對策。
2.1 備課管理策略
教師備課是全英文教學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包括全英文教案準備、課堂表達、登臺試講3方面。全英文授課對教師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求其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能夠看懂英文專著,并和學生進行交流。為此,教師應做如下準備:(1)課前完全掌握相關醫(yī)學詞匯。由于醫(yī)學英文詞匯通常較為生僻、拗口,課前要反復誦讀、糾正發(fā)音,授課時才會脫口而出。課前教師應掌握教學內容,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及答案做到心中有數(shù)。此外,應將重點內容或學生未聽明白的部分通過操作示范來講解,講解時語速應稍慢,復雜語句及操作步驟可重復一次,讓學生徹底消化知識。(2)教案編寫。通讀相關英文專著,熟悉授課的重點、難點,認真編寫教案,制訂完整的見習計劃,做到授課時內容精煉、條理分明。(3)提高英文聽、說能力。學校開辦了英語口語培訓班,聘請優(yōu)秀的外籍教師,使在職教師英語應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研室還要求授課教師觀摩優(yōu)秀教師講課,以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和授課技巧。(4)教研室組織集體備課,教學試講,邀請英語專業(yè)教師或外教旁聽,使教師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力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2.2 實施多元化課堂教學策略
倡導LBL教學法與PBL教學法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教師積極鼓勵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參與課堂活動。如在講授體檢方法時,教師請2~3名學生上臺演示頭圍測量、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等操作,既活躍課堂氣氛,又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
2.3 見習管理策略
醫(y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必須通過實踐來規(guī)范操作手法。兒科學體檢實踐地點設在本校附屬幼兒園,選擇中小班兒童作為體檢對象,留學生分組進行體檢。在見習過程中,留學生與兒童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交流困難,此時帶教教師應充當翻譯角色,進行適度引導,使他們能夠充分接觸和溝通,順利實施體格檢查。教師在示教標準手法的同時進行全英文講解,其肢體語言可形象地表達出知識要點,有助于學生理解。例如測量頭圍,教師示范操作手法,同時用英文表述知識點,即測量時軟尺將經(jīng)過眉弓上緣(arcus superciliaris)和枕骨粗?。╰uberositas of occipital bone),接著就相關知識點提問,如正常3個月的嬰兒頭圍是多少。學生既可看清楚操作,記憶知識點,又能形象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同時提高思考能力。在各個系統(tǒng)見習課中,教師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深入病房見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課堂上盡量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病例討論等新穎的教學方式。分組進行體格檢查時,教師要巡回指導,示范正確的手法并強調對應的英文概念。有些留學生較自由散漫,見習時要強調紀律,端正學習態(tài)度。見習時還要強調人文關懷,對小兒應注意溝通和關心,體檢手法輕柔,爭取其配合。平時教師還應注意總結教學經(jīng)驗,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4 輔助教學策略
綜合使用體檢錄像、模擬教具、多媒體以及微信平臺輔助教學,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擴展有限的課堂[4]。講課時運用圖片、多媒體等多種輔助教學手段來表述知識點,可以幫助留學生理解和記憶。體檢錄像可規(guī)范學生操作手法,加深學生記憶。在量頭圍、稱體重等兒科基本技能培訓中使用模擬教具,并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臨床實踐,掌握知識點。
2.5 建立和完善綜合評估體系
教研室嚴格落實見習考勤制度,對學生實施分階段考核方案,加強臨床技能考核,嚴格監(jiān)控實踐教學。以體檢見習課為例,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習正確體檢手法、完成兒童體檢表格外,還需參加包含身高、體重、頭圍測量的具有兒科特色的技能考核項目。教研室組織師生課后互動交流,總結教學經(jīng)驗,逐步完善課程建設。建立網(wǎng)絡同行互評、師生互評的評價體系,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近5年來,兒科教研室編寫了《兒科學全英文見習指導》及《兒科學常用醫(yī)學詞匯》等培訓教材,承擔了留學生兒科學全英文教學工作,并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全英文教學師資隊伍,多位兒科學青年教師在授課比賽中獲獎,兒科學課程入選“第二期來華留學英文授課品牌課程”,取得了可喜成果。
在國內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為使我國教育在國際舞臺上更有競爭力,留學生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任重道遠。探索和完善兒科學全英文教學,順應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改革趨勢,對實現(xiàn)來華留學戰(zhàn)略目標和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兒科學教師不斷努力。
[1]王衛(wèi)平.兒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
[2]薛辛東.Current Pediatr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
[3]Vaughan,Victor C,McKay,et al.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M].London:W B Saunders Company,1987.
[4]蘆起,余加林.微信在兒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4(10):9.
G420
A
1671-1246(2017)11-0005-02
廣西醫(yī)科大學教育改革項目“角色扮演法在兒科見習課中的應用”(2016xjgb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