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長治縣師莊小學 張俊鮮
我們首先要搞清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為什么要來到課堂上學習數學?這個問題似乎淺顯,卻值得我們思考。小孩子學習數學無非是為了用,為了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為了長大后能在社會上生存。因此,我們的數學不能遠離生活,不能脫離現實。這也是當前教改的一大精髓,這就要求我們在備每一節(jié)課前都要想到這些知識與哪些實際例子有聯(lián)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盡量做到能在實際情境中融入數學知識的,就不干巴巴地講;有學生熟知的喜聞樂見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題;能動手操作發(fā)現學習的,就不灌輸,不包辦代替;有模仿再現實際應用的練習,就引進課堂,與書本練習題配合使用,總之,“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新的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觀察、動手操作、大膽猜測、合作與交流等數學學習活動,而且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角色、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數學的探索性思維在教學中的最高點,它不依常規(guī),尋求變化,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考慮問題。我認為在農村進行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索性思維需要抓好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假如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整個心理活動都處于主動的狀態(tài),就會聚精會神地去學習并真正掌握數學概念、性質及基本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因為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能讓學生從“知識型”轉化為“智力型”,讓學生學會全面地綜合地思考問題。比如小學高年級的應用題里的一題多解,它需要思維的廣泛性,所以教者必須多讓學生多動腦筋,多去想想,才能形成良好思維能力的習慣。
小學生遇到知識重難點往往不容易解決。這時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加深學生對新課重點、難點的理解和記憶,鞏固教學內容,可利用多媒體技術設置“飛入”“切入”“百葉窗”等動畫效果和“打字”“機關槍”“爆炸”“打碎玻璃”“風鈴”等聲音效果,或把重點、難點設計成彩色文字。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特點,多設計一些與概念相關的問題進行鏈接,從多個角度、不同方面考查學生對概念內涵的理解及對外延的把握,從而增加課堂容量。對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和知識,如教學圓特征,可設計圓形、方形、三角形、橢圓形車輪的車子。通過幾何畫板生動地演示出多種車輪前進的過程,將抽象的知識變?yōu)殍蜩蛉缟膭赢?,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理解了圓形車輪阻力最小,最穩(wěn)定的優(yōu)點,從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過去,應用數學意識的教學是我們數學教學中的一個失落,課堂教學不講數學的實際來源和具體應用,只讓學生死記硬套。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fā)展,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必需常識,如果數學教學仍舊視而不見,只滿足于“本本思維”,不管實際應用,那就太不合時了。要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并且能應用于現實生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因此,進行素質教育既要研究教師的教,又要研究學生的學。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形成中掌握其規(guī)律、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fā)展。布魯納提出:“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結構把它聯(lián)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被遺忘的知識?!彼裕瑪祵W教學中的學法指導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如何引導學生通過知識的聯(lián)系,怎樣歸納、怎樣系統(tǒng)的整理,使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運用到實際中去。
比如,現在最流行的嘗試學習方法及操作法、遷移類推學習法等,讓學生學會分析、比較、綜合、逆向、假設解題方法,以指導分析方法為例,比如,甲車每小時行a千米,乙每小時行b千米,兩車相向而行,經過5小時相遇,兩個一共行駛多少千米的路程?甲乙兩車從中點向相反方向行駛,甲車每小時行a千米,乙車每小時行b千米,經過5小時,兩車相距多少?甲乙兩工程隊合修一條路,甲每天修a米,乙每天修b米,經過5天修完,這條路有多長?甲乙兩人從大橋兩端相向走來,甲每小時走a米,乙每小時b米.經過5小時兩人相遇,大橋有多長?小紅買了a本語文練習本和b本數學練習本,每本5角錢,一共用多少錢?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可發(fā)現上面三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都可概括為同一個數學表達式5a十5b,使學生認識到一個數學表達式可以概括無數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揭示出它們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從而為以后應用題教學作好準備。這樣在引導學生分析過程中,挖掘了數學知識的內在智力因素,學生能借助學法很好的消化、吸收、應用數學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
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每一位教師觀念的轉變、知識的更新、行動的研究并將這些體現在每一個教學活動中,使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話,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產生實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