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同友,周亞軍
(1.淮陰工學院 院辦,江蘇 淮安 223003;2.鹽城工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1)
紅色資源與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基于江蘇地區(qū)紅色資源的優(yōu)勢分析
韓同友1,周亞軍2
(1.淮陰工學院 院辦,江蘇 淮安 223003;2.鹽城工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1)
紅色資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其呈現(xiàn)方式鮮活生動,融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于一體,對大學生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感染力。紅色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耦合關系,因為紅色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宗共源、紅色資源的發(fā)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一脈相承、紅色資源的運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標一致;江蘇區(qū)域紅色資源具有豐富性、獨特性和可利用性等積淀豐厚的獨特優(yōu)勢;將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有效路徑包括挖掘紅色資源當代價值、推進紅色資源進課堂,重視校園紅色文化環(huán)境建設、發(fā)揮文化的隱性育人功能,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突出體驗式教育的作用。
紅色資源;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1]。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精神層次的培育,屬于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活動。有效的精神培育需要讓認識主體從體驗和感受中加深對培育內容的認識,需要借助合適的載體使認識主體對培育內容產生共鳴和認同,進而內化為認識主體的思想和行為準則。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和主導權,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2]。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寶貴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文化多樣、價值多元的今天,依托紅色資源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培育,能增強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民族精神及時代精神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大學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內化為內心的堅定信仰和執(zhí)著追求,不斷增強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江蘇地區(qū)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紅色資源數(shù)量和內涵極為豐富,能夠滿足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際需要,能夠增強和促進大學生在對紅色資源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而實現(xiàn)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認同。
有關“紅色資源”最早的研究,學術界比較統(tǒng)一的觀點是認為開始于譚冬發(fā)、吳小斌2002年在《老區(qū)建設》第七期上發(fā)表的《“紅色資源”與扶貧開發(fā)》一文,在該文章中最早提出了“紅色資源”這一概念,并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對其含義進行了表述[3]。此后,對紅色資源的研究逐步為更多的學者所重視,并從不同的角度對紅色資源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積極的學術探討,但迄今為止仍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
在《辭?!防?,“紅色”一詞除了表示色彩之外,還賦予了新的意義,“紅色,除了象征溫暖、歡樂、吉祥外,還具有以下幾種含義:(1)共產主義的;(2)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的;(3)革命的;(4)“左”的政治的;(5)強烈信仰的;(6)新民主主義時期的,等等”[4],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以及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著作中,“紅色”也是頻繁出現(xiàn)的詞匯,可見,在中國的現(xiàn)當代史中,“紅色”一詞已經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色彩和意識形態(tài)色彩,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無產階級政權的階級屬性色彩。
“資源”一詞在《辭?!返慕忉屖恰百Y財?shù)膩碓矗话阒柑烊坏呢斣础?。而馬克思的著作里又認為“勞動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轉變?yōu)樨敻弧盵5],在這里,馬克思認為資源包括自然材料和社會財富兩個方面。筆者認為,資源應該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產生,并能夠被人們所開發(fā)利用并服務社會與人類的一切自然要素和社會要素的總和。
至此,筆者認為,紅色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中國人民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進行偉大實踐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能夠滿足社會發(fā)展、人類需要并能夠被人們開發(fā)利用的一切物質財富和非物質財富的總和,概括來講,它包括紅色物質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和紅色人物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6]而如何發(fā)揮紅色資源獨特的優(yōu)勢,開展內容生動的主題實踐活動,進而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等問題,首先需要認真研究紅色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相互關系。
2.1 紅色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宗共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凝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國外先進文化的基礎上,緊密聯(lián)系中國時代特征和人民愿望所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它集中反映了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寶貴財富。紅色資源中的革命遺存、制度文化、革命精神生動地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熱愛祖國、英勇奉獻、開拓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作風,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為了建設新中國、實現(xiàn)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的崇高理想和信念,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息息相關,他們共同成為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
2.2 紅色資源的發(fā)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一脈相承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共產黨人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并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鐵軍精神等革命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共產黨人繼續(xù)把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相結合,使得中國的經濟和綜合國力得以快速提升,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并形成了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具有新的時代特征的精神典范。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至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明確的概括和形成??梢哉f,紅色資源的發(fā)展過程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它們的形成與發(fā)展是相互交融的。
2.3 紅色資源的運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標一致
當前,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目的就是要進一步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地位,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共同理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改造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獨具一格、影響深遠、內容豐富的寶貴財富,也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紅色資源見證了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歷程,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地位是歷史和人民所賦予的,昭示了共產黨執(zhí)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當今文化多元、價值多元的國際環(huán)境中,挖掘紅色資源就要以其豐富的內涵、生動的感染力和深遠的影響力,營造健康積極的社會輿論氛圍,引領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維護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教育引導人民群眾繼承和發(fā)揚崇高的愛國精神和奮斗精神,積極投身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去。這與當前在全社會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
3.1 江蘇區(qū)域紅色資源的豐富性
江蘇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據(jù)相關統(tǒng)計,全省13個省轄市分布有紅色資源近300處,且分布較廣,蘇南、蘇中、蘇北均有分布。根據(jù)我國制定的《旅游資源調查、分類和評價》(GB/T18972-2003)中的標準,江蘇區(qū)域紅色資源包括了近現(xiàn)代人文活動、近現(xiàn)代革命建筑和設施、近現(xiàn)代遺址與遺跡3個主類以及社會經濟文化活動遺址、綜合人文旅游地、單體活動場館、景觀建筑與附屬型建筑、居住地與社區(qū)、歸葬地、地方旅游商品7個亞類和包括歷史事件發(fā)生地、軍事遺址、軍事觀光地、展示演示場館、碑碣、名人故居與歷史紀念建筑、陵區(qū)陵園、墓群等在內的13個基本類型,可以說呈現(xiàn)形式多樣、蘊含內容豐富。
3.2 江蘇區(qū)域紅色資源的獨特性
與其他地區(qū)相比,江蘇地區(qū)紅色資源有其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一是新四軍抗日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之地,黃橋戰(zhàn)役、沙家浜軍民魚水情、新四軍重建軍部都發(fā)生在這里,目前江蘇地區(qū)的鎮(zhèn)江、泰州、鹽城等地都有新四軍革命遺址和紀念館;二是解放戰(zhàn)爭中大型戰(zhàn)役的重要遺址遺跡,被稱為三大戰(zhàn)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shù)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zhàn)爭樣式最復雜的淮海戰(zhàn)役就是以徐州地區(qū)為核心展開的,其形成淮海決戰(zhàn)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三是革命英杰輩出之地,周恩來以及被稱為“常州三杰”的瞿秋白、惲代英、張?zhí)椎冉艹龅睦弦惠厽o產階級革命家都誕生于江蘇,此外,劉少奇、鄧小平、陳毅、劉伯承、粟裕等著名革命先輩也均在江蘇地區(qū)從事過革命活動;四是革命烈士永垂與遇難同胞共眠之地,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長眠著從1927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被國民黨屠殺的近十萬共產黨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革命的志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則反映了日本侵華戰(zhàn)爭初期日本軍國主義在南京犯下的大規(guī)模屠殺、強奸及縱火、搶劫等戰(zhàn)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五是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見證之地,梅園新村紀念館就展示了我黨與各民主黨派在白色恐怖中攜手合作、結下深厚情誼的經歷。
3.3 江蘇區(qū)域紅色資源的可利用性
新中國成立以后,江蘇省委、省政府及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十分注重紅色資源的挖掘和開發(fā),通過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不同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江蘇地區(qū)的紅色資源具有體量大、價值高的特點,其中重點的、有代表性的紅色資源已逐步“捆綁”發(fā)展,通過“抱團式”發(fā)展、“品牌化”打造,形成了資源共享平臺。如徐宿地區(qū)的淮海決戰(zhàn)紅色資源,淮安地區(qū)的周恩來精神,鹽阜地區(qū)的新四軍鐵軍文化,南京地區(qū)的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的重大歷史罪證、見證地、史實和人物資料等,都是極其珍貴的紅色資源,既是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優(yōu)質教材,也是具有教育功能和經濟價值的旅游資源,更是社會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特色專題資源。
4.1 挖掘紅色資源當代價值,推進紅色資源進課堂
紅色資源具有融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于一體的特點,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內涵,生動體現(xiàn)了革命先輩們對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堅守、對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踐行和發(fā)揚。高??梢砸源藶榛A素材,概括引申為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政治信仰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而這些正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內容。同時,紅色資源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也極大的豐富了教育的方式方式。通過開發(fā)挖掘江蘇區(qū)域紅色資源,并將其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中,向大學生講述江蘇地區(qū)的革命故事、英雄傳說、名人軼事,讓他們直接了解所在區(qū)域紅色資源的相關內容,增強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自豪之情,進而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組織學生參觀革命遺址等紅色資源教育基地,拉近歷史和現(xiàn)實的距離,讓學生在直觀的、感性的認識中,了解、接受紅色資源中所承載的革命精神、愛國情感和高尚品格,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4.2 重視校園紅色文化環(huán)境建設,發(fā)揮文化的隱性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具有廣泛的參與性和滲透性,能夠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應積極主動的將紅色資源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隱性育人功能,使大學生在校園紅色文化環(huán)境的浸潤和熏陶下,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行動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要進行校園紅色物質文化環(huán)境建設,將有地方特色的紅色資源滲透到校園建筑、環(huán)境規(guī)劃以及文體設施等硬件的改進和建設上,將紅色資源所蘊含的先進文化體現(xiàn)在校園物質文化景觀中,使其成為傳播的載體;另一方面,要進行校園精神文化環(huán)境建設,通過網絡、專家講座、校園廣播等宣講的方式,加強對紅色文化在校園的宣講力度,同時還要積極開展有學校特色的校園紅色文化學術、藝術、文娛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紅色文化的主體參與度,營造濃厚的校園紅色文化氛圍,使學生置身紅色文化環(huán)境之中,實現(xiàn)紅色精神的滲透。
4.3 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突出體驗式教育的作用
習近平同志指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7]可見,實踐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作用。中宣部等部門出臺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見》中指出,緊緊抓住教育基地建設、管理和使用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更好地為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服務,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服務,為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服務。高校要依托地方紅色資源優(yōu)勢,加強紅色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志愿服務、勤工儉學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地的參觀、實踐中,去體驗、感受、理解革命先輩的愛國精神,進而升華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同時,要結合課堂教學,圍繞學生關注的現(xiàn)實問題、熱點問題,組織學生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如調研紅色革命史實、體驗革命生活、征文演講、讀書報告等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紅色資源的精神內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從對紅色資源的感性認識上升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認同。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EB/OL].[2016-12-12],http://www.dangjian.cn/specials/xxjd/lizheng/201612/t20161212_3941751.shtml.
[2] 胡錦濤.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胡松,朱小理.近十年來關于紅色資源研究述評[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1(1):55-59.
[4] 辭海編委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5]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習近平.貫徹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N].人民日報,2014-12-16(01).
[7]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4-05-05]http://edu.people.com.cn/n/2014/0505/c1053-24973276.html.
(責任編輯:張中勝)
Red Resourc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Red Resources in Jiangsu
HAN Tong-you1, ZHOU Ya-jun2
(1.The Principals Office,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3, China; 2.School of Marxism,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224051, China)
Red resources are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e advanced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vividness with which they are presented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ir ideological, artistic and entertaining functions appeal to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t should be a conscious a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make a good use of red resources as an efficient carrier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Red resources are rich in content, includ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host of red historical figures. They have a coupl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because with the same origin, the development of red resource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have the same strain, and the use of red resources and the goal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consistent. Red resources in Jiangsu region have many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richness, peculiarity and utilizability. The effective ways to integrate red resources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clude tapping into the contemporary values of red resources, promoting the utilization of red resources in the classroom, fostering with determination a red culture on campus, bringing the educative function of culture into full play, furth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base and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red resource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2016-11-05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2015ZDIXM035)
韓同友(1965- ),男,江蘇淮安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461
A
1009-7961(2017)02-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