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一師第二中學 吳利紅
我們都知道,牛是反芻動物,通過反芻,將胃部半消化的食物重新咀嚼、消化,直至吸收。這是一種生理結構的獨特之處,也是一種生物本能。
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也勢必會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反思自己的選擇與決斷,以期做出更加準確的行為。這種反思可能是自覺或不自覺的行為。應該說,善于反思自己的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會多一些正確的方向把握而少走彎路。
作為教師,我們可以通過教學行為的反思,思考教學行為、檢驗教學效果,并在最短的時間內補進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在課堂教學的技能和素養(yǎng)方面快速地成長起來。
但是,老師們從思想深處,對教學反思是持應付、排斥和畏難情緒的。那么,教師為什么不愿、不想、不會寫教學反思呢?客觀上來講,是教師對教學反思的撰寫缺少理論引領,有無從下手之感。主觀上來講,是教師職業(yè)的倦怠引發(fā)的一系列消極情緒與做法,諸如網(wǎng)上下載抄襲、胡亂寫寫應付差事,甚至還有教師為此大發(fā)牢騷,認為寫教學反思完全是多此一舉,平添教師負擔。
從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教學內容的各個不同時期來看,我認為教學反思可以抓住以下幾個時機。
時機一:在課堂教學之后進行反思
在上完一節(jié)課后的3-5分鐘之內就要立刻進行反思,反思學生的課堂反應、課堂氣氛、教學內容、重難點突破以及教學效果,這是一個去蕪存菁的過程,是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設計,進一步把握教材,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最佳時機。
時機二:在作業(yè)批改之后進行反思
作業(yè)批改是檢查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一邊批改,一邊在教案或教材中進行標注,記錄學生錯誤,思考學生出錯的原因和補救措施。在批改作業(yè)時,也可以對自己教學中知識點的滲透與突破進行有效的反思,及時對學生進行糾錯和補差,彌補教學中的疏漏之處。
時機三:在期中考試之后進行反思
期中考試之后的試卷分析是非常好的教學反思,也是教師進行階段性總結的一個最佳時機。在每學期的期中試卷分析時我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都慣于將學生考試中的失誤歸結為三種:一是責難出卷教師題目出得偏、難、刁;二是責備學生沒有把老師講過的內容牢牢記??;三是推責于前任。總之,與己無關,將責任全都推卸給他人,根本沒有站在自身教學的角度去查漏補缺,去反思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偏差和失誤,也根本不去思考孩子在自己的手中是否有所改變,有所成長。
時機四:在學期結束之后進行反思
每學期結束,我們可以將自己一個學期下來每一課后的教學反思和期中試卷分析進行梳理與歸納,調整自己教學行為中的偏差,并及時加入新的元素,以期在下學期的教學中得以實施與踐行,使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日臻完美。
時機五:在一輪教學之后進行反思
小學語文、數(shù)學、英語及其他教材曾經(jīng)有很多版本的變更。這就勢必要求教師對教材進行一輪教學之后,以充分的教學智慧去仔細比對幾種不同版本教材的優(yōu)劣,從中獲得更多的教學心得與感悟。這樣的一種長期的觀察、比對與思考,更加能提升教師專業(yè)的成長與進步。
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切入點,來喚醒教師教學反思行為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視點一:對教學理念的反思
教師應從新課標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是否更新,是否在課堂教學中得以體現(xiàn)和實踐,是否以高效課堂的理念引領教學。
視點二: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該說是教師把握教材知識要點及重難點的真實體現(xiàn)。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握應該契合自己的教學整體設計,既有獨特個人色彩,又能結合自己任教的學情、班情和個人性格特點與教學對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的“加減運算”。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反思應該包括: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否明確,目標的確定是否難易相當,是否比重適當,教學目標是否從三維角度出發(fā)并考慮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視點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將教學過程中的精彩片斷詳細地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通過反思將教學片斷不斷加以改進、完善,供自己以后或他人在教學中使用。對教學瑕疵之處,認真進行回顧、剖析,找出形成原因,分析關鍵因素,探究解決策略,形成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并通過對教學過程進行再梳理、再發(fā)現(xiàn)、再研究、再創(chuàng)新,使自己在教法上更受啟發(fā),探究新的方法與策略,在知識上進行拓展,使教學設計趨向合理。
教學反思,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表達。
策略一:點滴式反思
即抓住教學中某一細節(jié)進行反思,不在乎于內容與篇幅的長短,而在乎于點滴的收獲與感悟。例如,對“板書設計”的反思,從小處看,是教師教學功底的體現(xiàn),從大處看,則是教師教學思路的整理與歸納。又如,一個教學問題的設計、一個例題的選擇等等。
策略二:案例式反思
在教學中,一個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處理,一個學生問題的回答引發(fā)的思考,一個精彩的片段……即便是當時流水賬式的記錄,日后都將成為教師撰寫教育敘事故事、教學案例分析的重要素材。
策略三:交流座談——說課式反思
教師可以通過說課的方式進行自我反思、回顧與診斷,也可以以他人為榜樣,借鑒和傳承,從而使自己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對于課堂教學,無論是評價自身還是評價他人,都更加敏銳和獨到。
雞蛋,從外面打破,只能是一份食物;而從里面打破,則是一個新生命。教師只有通過由內而外的反思,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才能喚醒生命的自覺。我希望越來越多的教師能夠從教學反思中不斷成長,獲得生命的高度與品質的提升,也使我們教學的對象——孩子們的生命充滿積極向上與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