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龍川縣通衢鎮(zhèn)華城小學 黃學立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學生存在著“師云我云”的現象。這樣會禁錮學生的思維,阻礙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教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去主動探索。在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協調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教師要激勵和培養(yǎng)的“自主學習”可以使用以下幾點措施。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培養(yǎng)學生的選擇意識和選擇能力,對學生以適應社會甚為重要。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小學生創(chuàng)設選擇的空間,讓學生體味自由選擇的輕松和快樂,這也是引發(fā)“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如果以統(tǒng)一的要求來對待每一位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平衡現象,而且把選擇的空間留給學生,就能啟動學生的內驅力,讓更多的學生各施其才,感受成功。如教學“簡單應用題”時,教師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復習準備后,出示題目:某工廠有男工364人,女工91人……?(補充問題后再解答)師:“根據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生甲:“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生乙:“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或女工是男工的幾分之幾?”生丙:“男工是女工的幾倍?”問題提到這,有些學生迫不及待地說,還可以這樣:“男工占全廠人數的幾分之幾?女工占全廠的幾分之幾”師:“你能列出多少條算式呢?”試著想一想,做一做,也可以討論一下?!狈答仌r,教師對于正確的思路和解法都給予肯定和鼓勵,如“你能理解這個問題,老師真高興!你能根據兩個條件,想出兩步計算的問題,真了不起!”這樣,學有余力的學生拔高一節(jié),并產生“勝有一籌”的成就感,而其他學生也能在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品嘗到學有所獲的喜悅,覺得自己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學生的興趣是一咱非?;钴S的心理意向活動,興趣的激發(fā)可以把學習需要從潛伏狀態(tài)轉化為活躍狀態(tài),使其成為學習活動的直接動力,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教學“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時,教師給學生提供了一些貼近生活的統(tǒng)計表,如“聽課教師的年齡統(tǒng)計表”,“小組男女生人數統(tǒng)計表”“本節(jié)課教學用具,學生用品統(tǒng)計工作表”等,讓學生選擇一、二張進行調查整理,學生可以獨立做,也可以合作。然后把自己認為最滿意的一張介紹給大家。于是,學生紛紛離座,興致盎然地投入學習活動,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完成學習任務。興趣,作為學習活動內在的激素,可以使學生的思想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使課堂成為一個“百鳥爭鳴”的學習樂園。
學生學習教學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需要有學習教學的動機去激勵他們,推動他們,這種動機可能是外部動機——來自家長、教師的教導,獎懲等,但最重要的是內部——學生對教學知識的向往和用學到的教學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樂趣等。因此,教師善于通過創(chuàng)設懸念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驚奇、疑惑,新鮮感等,從而激勵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動機。有了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例如,教學“運用商不變規(guī)律進行有余數除法的簡便計算時,出示更有小猴、八戒、大圣的幻燈片,講述了一個八戒分桃的故事:有一天,20只小猴到花果山摘桃子,他們共摘了130個桃,正在他們?yōu)樵趺捶痔野l(fā)愁的時候,豬八戒來了,小猴們忙請八戒來分桃。豬八戒眼珠一轉,忙說:“好辦,好辦?!庇谑撬攘惺?,然后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計算:130÷20=6…1算出后他說,你們每只小猴分6個,還余1個,就歸我了。小猴卻說沒問題,正當小猴們拿著桃子準備回家時,大圣來了,掄起金箍棒要找八戒算賬,這下可把小猴們弄糊涂了,他們想,八戒好心給我們分桃,大王為什么時候要找八戒算賬呢?……隨著上述情境的不斷展開,學生趣味盎然,懸念頓生,思維處于欲罷不能的噴悱狀態(tài)。
在新授課之前,一般都要設計課前學習,也叫鋪墊學習,這是為導入新課或講解新課架橋輔路而設計的練習,旨在針對教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為實現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遷移起到鋪墊作用。使新知識之間形成坡度,從而降低新知識的難度。例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可設計以下兩個準備練習:3×( )<25
5×( )<36 ( )×2<13( )×5<42
通過課前練習,為新知識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降低了新舊知識的難度,能促進新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學“分數化小數時”,一上課,師生舉行一個別開生面的競賽,由學生報出幾個分數,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說出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數,教師當然出奇制勝。在學生失敗后,教師馬上道出他們認識沖突:“為什么老師如此神連?奧妙何在?”學生帶著渴求心態(tài)探求其中規(guī)律,在初步得出結論后,教師再次創(chuàng)設一次認知沖突:讓學生判斷幾個不是最簡分數化小數的結果是否正確。學生又出現失誤,從而促使學生從反而吸取教訓,完善對這一規(guī)律的認識,使重點突出,難點分散。
一般出現在授課過程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它與所授內容密不可分,它對學生的理解起著點“睛”作用,往往會使學生“頓悟”它的設計量少而精。如教學有關倍數的應用題以后,可設計的以下一組文字段:
①12的3倍是多少?
②12是3的幾倍?
③12里面有幾個3?
④12個3相加是多少?
通過這組對比練習,使學生立刻明白: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這兩類應用題的不同之處。
總之,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至于激勵和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與參與性,把學生引向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他們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狀態(tài),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既長知識,又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