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全紅 史紅霞
志愿服務是指任何人為社區(qū)、社會提供無償?shù)姆锹殬I(yè)化援助服務,而志愿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的行為。黨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tài)化”①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2頁。。長期以來,志愿服務在培養(yǎng)公民社會責任感、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大學生則是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的主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歷來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的主要方式。2010年,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開始將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和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結合起來,產(chǎn)生了一定教學成果。本文通過分析這種模式,試圖找出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中的不足,致力于探索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志愿服務是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方式,對于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文化素質(zhì)、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增強大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1.大學生志愿服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
中國青年志愿服務始于上世紀60 年代的學雷鋒活動。1993年共青團中央正式啟動中國大學生志愿服務。大學生是這兩項志愿服務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志愿服務活動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服務社會的一種重要形式,符合當代青年特點,可以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社會所倡導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只重視理論學習、不注重社會實踐的不足。大學生志愿服務也是一項道德實踐活動,在服務社會的同時滿足了大學生內(nèi)在的道德發(fā)展要求,使他們在服務中思考,在服務中提高,既幫助了別人,又服務了社會。志愿服務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展現(xiàn)自我風采的重要方式。
2.大學生志愿服務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涵
大學生志愿服務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于無形中開展了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核心理念是無償奉獻,使大學生在活動中既奉獻了愛心又服務了社會,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實踐中培養(yǎng)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大學生志愿服務就是實踐活動的最好方式。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在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的同時,尊重大學生的個體需要,關注每位大學生的自我潛能,使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獲得自我成長的機會,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
3.大學生志愿服務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成功,關鍵看大學生能否將理論知識內(nèi)化為思想意識,進而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行動。大學生志愿服務可以促使學生把理論和現(xiàn)實結合起來,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根據(jù)道德知識看待社會現(xiàn)實,內(nèi)化為自己的道德意識,然后產(chǎn)生道德行為。從而使自己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操得到提高,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大學生的愛心行動自然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公眾的贊譽,從而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成就感,有利于培養(yǎng)堅定的道德信念,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根據(jù)對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加入志愿服務內(nèi)容可以調(diào)動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其對理論知識的認可,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
大學生志愿活動對于塑造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奉獻精神都有著重要作用,是高校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因而,在大學生群體中,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加強志愿服務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從2010年開始將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引入到思想政治實踐教學中,最典型的方法就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到托老院奉獻愛心,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
1.大學生志愿服務實踐活動進入實踐教學課程的實施過程
教師需要做的前期工作有:(1)提前向?qū)W生說明此事,指派班干部負責節(jié)目采排和禮物的采買工作;(2)向?qū)W生介紹托老院和在住老人的基本情況;(3)告知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注意事項;(4)播放以往志愿服務活動的視頻,使學生有必要的心理準備;(5)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但不強迫學生參加。
活動當天,必須由教師帶領學生前往活動地點,師生共同捐資為老人準備水果、糕點、牛奶等食物,還會為老人表演一些精心準備的節(jié)目,并幫助老人按摩、剪指甲、洗頭、洗腳、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等。
截至現(xiàn)在,共計組織志愿服務活動60余次,參加活動學生達到2000余人次,拍攝電子照片2000多張,制作視頻30多個,這些電子照片和視頻全部放在了QQ(249799699)空間里,供學生觀看和轉(zhuǎn)載,為學生留下了美好記憶。
活動之后,學生需要提交一份參加這次活動的心得體會。課堂上由教師先播放活動照片和視頻,然后由學生代表談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心得體會,教師最后做出點評,提出希望。
2.活動成效考察的標準
思想政治課,尤其是實踐教學的效果不能通過書面考試來檢測,因為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在生活中顯示出來的。因此教師沒有將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表現(xiàn)和分數(shù)聯(lián)系在一起,只是將學生書寫的心得體會作為考評成績的一部分。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基礎上,教師把挑選的心得體會發(fā)表在QQ空間里。
目前,我院已經(jīng)建立了夕陽紅托老院等四個實踐基地,為保障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我院在思想政治實踐教學中引入大學生志愿服務內(nèi)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1.學生的志愿精神有待提高
在我國,志愿精神起源于古代的慈善文化,儒家、道家等思想中包含的仁愛、互助、奉獻等重要內(nèi)容。我國志愿服務起步較晚,廣大群眾對志愿服務的精神內(nèi)涵、價值理念及社會功能缺乏了解,對大學生志愿服務不夠理解和支持,有的人認為大學生志愿者是為了作秀,有的人認為他們是為了加分、入黨等才去幫助別人,還有的人甚至對大學生志愿者不夠尊重,致使部分大學生降低了服務熱情。
有些大學生志愿服務意識確實比較差,他們不明白為什么要去幫助別人,認為這種事情和自己無關。即使參加了志愿服務的學生,也不是為了奉獻愛心、幫助別人,他們有的是懷著從眾心理去做,有的則是礙于情面,才勉強參加。到了托老院,表現(xiàn)也不積極,服務意識很淡薄。
2.志愿服務經(jīng)費欠缺
目前,我院大學生志愿服務經(jīng)費都是由領導、教師和學生捐贈的,數(shù)目有限。每次活動前,教師都要動員學生捐款,工作量較大,領導和教師的經(jīng)濟負擔也比較重,學校沒有專項的資金支持,影響了教學實踐的效果。
3.形式簡單、內(nèi)容單一
我院大學生思想政治實踐活動主要有社會調(diào)查、博物館參觀、烈士陵園掃墓等主要形式,但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只有托老院服務這一項,內(nèi)容過于單一,應該積極探索新的適合我院實際的志愿服務項目。
4.考核方法比較落后,有待探索尋找新的考核方法
目前,我院大學生志愿服務考核的方法是:自愿參加活動的學生提交心得體會,獲得一定的平時成績,計入期末考試總分中。沒有參加活動、沒有提交心得體會的學生沒有這項平時成績。考核方法比較落后,精神獎勵更是欠缺,有待尋找新的考核方式。
5.志愿服務活動社會影響力不大、知名度不高
我院開展托老院志愿服務活動已經(jīng)超過7年,4家托老院分別多次向?qū)W生贈送過錦旗和感謝信,社會反響很高。但我院從未請任何媒體進行過宣傳,也未與其他單位和組織開展過合作,社會影響力并不大,知名度還有待提高。
1.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教育
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務、團結的理想和共同使這個世界變的更加美好的信念。為了讓學生把握志愿服務精神的實質(zhì),作為大學生志愿活動的組織者,我們要制定志愿者培訓大綱和培訓計劃,系統(tǒng)地講解什么是志愿精神、志愿服務的主要內(nèi)容有哪些,志愿服務中的注意事項等,使大學生志愿者對所從事的服務活動有更加清楚的認識。我們要加大志愿服務精神的宣傳,吸引更多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去。使參與者注重精神的滿足,享受被喜歡被需要的感覺和與人共事的樂趣,并以一名志愿者為榮①張娟.志愿活動在中國——訪北京大學志愿服務與福利研究中心主任丁元竹教授[J].今日中國(中文版),2004(11):第24-25頁。。我們可以嘗試通過媒體宣傳和報道大學生志愿者的先進事跡,加深群眾對大學生志愿者的理解和支持,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
2.加強大學生志愿者培訓,提高志愿者的素質(zhì)
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前,我們要先對志愿者進行總體培訓,對托老院的情況進行總體介紹,并確定志愿者的工作范圍。還要對具體工作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到托老院進行志愿服務,需要大學生志愿者了解相應的業(yè)務知識,如如何給老人進行按摩,給老人剪指甲需要注意什么,給老人分發(fā)食物時要怎樣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等等。為了大學生志愿者的長遠發(fā)展,我們還要培養(yǎng)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3.積極通過各種途徑解決經(jīng)費來源
志愿服務活動的宣傳、組織以及志愿者培訓等都需要資金支持,而以消費性群體為主體的大學生志愿者們付出了勞動,本身應該是被獎勵的,不應該被加重經(jīng)濟負擔。我們可以在校內(nèi)建立“志愿者專項基金”,基金通過學校支出、師生共同捐贈和吸引社會贊助等方式來獲得。有了基金的支持,我們就可以順利開展服務活動,提高志愿服務質(zhì)量。另外,建立多渠道的資金籌措機制、加大經(jīng)費投入力度、科學管理經(jīng)費也是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
4.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考核制度,建立激勵機制
目前我院的考核制度不能很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可以嘗試將志愿服務工作與大學生課程學分相結合,在成績上肯定大學生志愿者,激發(fā)他們的服務熱情。目前我們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志愿服務激勵政策,主要依靠教師的口頭表揚,效果不明顯。我們可以嘗試運用學校的力量,進行榮譽獎勵與表彰。學校可以根據(jù)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效果,把志愿服務活動與三好學生、優(yōu)秀團員的評選相結合,學校甚至可以給予志愿者一定的物質(zhì)獎勵,使志愿者的行為得到學校的認可。
5.要有品牌意識,塑造大學生志愿服務品牌
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要有良好的信譽,讓良好的信譽轉(zhuǎn)化為品牌效應,推進大學生志愿服務發(fā)展。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和網(wǎng)絡等,擴大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社會影響,讓更多的人認可和支持大學生志愿服務。我們要嘗試編寫出版《大學生志愿服務》教材,創(chuàng)辦“大學生志愿服務課程網(wǎng)”。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等常規(guī)課程中,講授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相關內(nèi)容,傳播志愿服務理念,調(diào)動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熱情。
6.利用微媒體和校園文化,宣傳志愿服務工作
我們要充分利用校報、校園網(wǎng)、校內(nèi)電臺、演講比賽、文藝演出及海報等方式加強輿論宣傳,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利用“微直播”,進行志愿服務宣傳。微直播是通過匯集微博上的信息,全方位展現(xiàn)大型活動進程的直播平臺。通過這一直觀化的現(xiàn)場展示,增強大學生參與意識。同時,微直播也有助于整理素材,以活動剪影方式保留每位參與者的活動資料。通過運用微媒體技術,加大志愿服務宣傳力度,增強志愿服務的號召力。
總之,我們要通過探索新的方式,提高志愿服務水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實效性。
[1] 黃小玲.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德育功能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3
[2] 唐靖.大學生志愿服務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yè)大學,2013
[3] 胡凱,楊欣.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4] 吳倩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探析[D].南京:南京工業(yè)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