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艷
(中山大學(xué)南方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970)
W.S.默溫詩歌中的莊子美學(xué)思想
鄧小艷
(中山大學(xué)南方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970)
美國桂冠詩人W.S.默溫(1927-)兩次榮膺普利策詩歌獎,其長達六十余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歷程,呈現(xiàn)著詩歌風(fēng)格的多樣性,早期的神話題材及神秘主義,中期的無標(biāo)點式創(chuàng)作及深度意象,至后期的生態(tài)關(guān)懷及禪思頓悟。默溫的詩歌,尤其是中后期詩歌吸收了莊子思想,本文試圖從默溫與莊子思想之緣,默溫詩歌中體現(xiàn)的生命自由、悖論之美、虛靜坐忘,旨在為讀者提供另一種解讀默溫詩歌的視角。
W.S.默溫;莊子美學(xué);自由;悖論;虛靜
20世紀(jì)以來,中國文化對美國詩歌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經(jīng)典中國古典詩歌、典籍的英譯,以及禪宗佛教和道家思想在美國的流傳。五六十年代,舊金山文藝復(fù)興時期,一些美國當(dāng)代詩人從道家思想中尋求靈感,比如華萊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肯尼斯·雷克斯羅斯(Kenneth Rexroth)、詹姆斯·賴特(James Wright)等。從默溫的詩歌和采訪中,我們均能感受到莊子思想的影響。國內(nèi)外學(xué)者對默溫詩歌的研究面廣,從詩歌形式、意象主題、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到生態(tài)批評,以及少量文獻討論禪佛思想對默溫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本文將從默溫詩歌中的生命自由、悖論之美、虛靜坐忘三個方面闡述莊子美學(xué)思想對默溫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20世紀(jì)50年代及60年代,美國最盛行的東方文化思想即禪宗,大量有關(guān)禪宗的論文和公案出現(xiàn),與此同時《道德經(jīng)》也很風(fēng)行,即中國道家思想在當(dāng)時的美國青年中也相當(dāng)流行,默溫正是這些青年詩人中的一位。在美國的詩歌運動中,1910年代的意象主義與19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舊金山文藝復(fù)興,中國文化論述,尤其是中國詩歌被吸收入美國詩歌,重要的譯作如龐德的Cathay(1915)、亞瑟·威利的 170 Chinese poems(1918)、雷克斯羅斯的 One Hundred Poems from the Chinese(1956),而這些都是默溫經(jīng)常閱讀的譯本。熟悉默溫的讀者了解,默溫移居夏威夷,追隨禪學(xué)大師,潛心修禪。默溫自述:禪是中國道家思想與佛教結(jié)合的產(chǎn)物[1]。一方面,默溫修禪所研讀的著作,或多或少蘊含了道家思想;默溫所讀英譯版的中國詩歌,亦對他產(chǎn)生間接影響。“他覺得,即使讀的是英文譯本,仍然跟這些中國古代詩人很親近,這些中國古代詩人應(yīng)該列于世界最偉大的詩人之列”。默溫最喜歡的中國古代詩人是杜甫、王維和蘇軾[2]307。這三位詩人諸多詩歌都染著道家情懷。默溫在采訪中言道,中國古代很多詩人,大多信仰佛教,杜甫信仰道教[3]。另一方面,默溫頗愛閱讀道家經(jīng)典,對莊子甚是了解,在接受采訪時對莊子的哲學(xué)思想如數(shù)家珍[4]。
莊子向往“與造物者游”,“乘云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這些以想象為途徑的“無所待”的“游”,一方面是指形體上的逍遙,另一方面是指擺脫形體束縛,不被世俗功名所羈絆,達到精神上的逍遙。默溫可謂過著“逍遙”的一生。默溫出生于紐約,曾先后旅居西班牙、英國、法國、墨西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法國度過了一段類似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生活,棲居于法國南部鄉(xiāng)間石屋數(shù)年。也許緣于這段生活經(jīng)歷,默溫創(chuàng)作了《蜻蜓》這首詩,“鋤著大豆地,這里是蜻蜓的翅膀/從這個地點麥子曾經(jīng)/用燈光 ‘一切都在這里’/用在它上面的這些腳發(fā)出信號/我自己的腳/和鋤頭在我的影子里”(189)??v觀這首詩,讀者似乎感受到默溫喜愛的中國古代詩人王維的一首《渭川田家》中的場景“田夫荷鋤立”。詩人鋤著大豆地,不知是看到蜻蜓而稍作歇息,或是田間休息時飛來了蜻蜓,讀者不得而知,但詩人仔細(xì)觀察著蜻蜓以及蜻蜓的翅膀與腳,詩人的腳和鋤頭在“我的影子里”,如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一副寧靜的田園畫卷,時空靜止,詩人想象著“這些腳發(fā)出信號”,享受著清靜無為、不為名利桎梏的精神“逍遙”與自由。
精神逍遙閃爍在默溫詩歌創(chuàng)作的始終,早期發(fā)表的詩集《虱子》中有一首詩為讀者所熟悉,《又一個夢》,簡單的三行詩“我踏上山中那樹葉繽紛的路/我漸漸難以看清,于是我完全消逝/群峰之上正是夏天”(187),詩名為“又一個夢”,令讀者聯(lián)想到莊周之夢,莊子善于運用想象和夢境來闡釋哲學(xué)之思,默溫同樣由夢境闡發(fā),詩人在“樹葉繽紛”的山路上,閑適漫步,隨著步履深入山林,登上山頂,漸漸隱沒,最后消逝,達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喪我”境界。默溫喜歡“自然世界,樹木的世界,那古代中國人稱為山水的東西”[5]850,他認(rèn)為那才是真實的世界。于是,他的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樹”、“山”的意象。這部詩集中,另一首詩《日出時找蘑菇》,開篇寫道:
當(dāng)曙光尚未現(xiàn)出
我行走在數(shù)個世紀(jì)的栗樹枯葉上
在一個沒有痛苦的地方
盡管黃鸝鳥
從另一種生活中飛出來警告我
我醒著(205)
清晨,詩人“行走在數(shù)個世紀(jì)的栗樹枯葉上”,這樣的場景:樹葉飄落,經(jīng)年累月,厚厚堆積,獨自一人漫步其中,無世俗紛擾,詩人稱之為“沒有痛苦的地方”?!包S鸝鳥”象征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即“另一種生活”,詩人用擬人的手法賦予黃鸝鳥人性,于是,詩人“醒著”。接下來的詩節(jié),“當(dāng)雨在黑暗中落下之際/金色雞油菌完成一種不屬于我的睡眠/喚醒我/因此我上山來找到它們”。詩人又賦予蘑菇靈性,它們“喚醒”詩人來山上尋找蘑菇,全詩向讀者展示一幅樹葉、黃鸝鳥、雨、蘑菇以及人融為一體的圖畫,傳達著一種體驗:形體與精神的逍遙之旅。
“莊子將精神寄托在天地宇宙中,逍遙自在,而陶淵明將莊子的自由之境拉回到自然生活中,并內(nèi)化為精神,為本性”。[6]164默溫亦是如此。七十年代末,默溫結(jié)廬夏威夷的毛伊島,自建木屋,開墾荒地,種植珍惜棕櫚,如今綠意盎然。田園歸隱的生活,詩人時常體驗著生命自在。2009年默溫因《天狼星的影子》[7]這部詩集榮膺普利策詩歌獎,其中有一首 《不知道》(Without Knowing)(11),詩人再次借夢境抒發(fā)“無所待”的自由,“在睡夢中我正朝南飛去/是秋天/數(shù)不盡的秋伴隨著樹葉/已經(jīng)在我下方”(此處為作者自譯),默溫化用了莊子筆下“鵬之徙于南冥也”之鵬,鵬朝南飛,此詩中的“我”亦朝南飛去,“上與造物者游”。
早在先秦《墨經(jīng)》中便有“以言為盡?!敝f。英文中“悖論”一詞對應(yīng)“paradox”,有學(xué)者將“paradox”譯為“吊詭”,這個詞源自《莊子·齊物論》中“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是其言也,其名為吊詭?!盵8]85莊子作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言論本身就常以悖論的形式出現(xiàn),《莊子》一書探討天地、宇宙、生死等重大哲學(xué)問題,透射著莊子的敏銳和深刻的思想。誠如王建疆先生所言,整個莊子哲學(xué)充滿著悖論命題,并有人稱其為詭辯主義者,但若拋開學(xué)理之路,莊子走上了康莊大道——美學(xué)[9]317-318。于是,莊子諸多言論都展現(xiàn)悖論的理趣之美。不只是中國學(xué)者將悖論與美學(xué)聯(lián)系在一起,西方哲學(xué)家如黑格爾也曾指出,“悖論是事物的存在的一種方式,它可以由邏輯術(shù)語提升成為一個哲學(xué)概念,進而與美學(xué)合流,成為悖論美學(xué)?!盵10]289莊子雖沒有直接談?wù)撛姼杌蛟姼鑴?chuàng)作技法,但其言論方式和哲學(xué)思想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有著深遠(yuǎn)影響。劉若愚先生明確提到,可以不夸張地說,莊子對中國藝術(shù)敏銳的影響超出任何一部書籍。[11]30語言的悖論在中國古代道家學(xué)派的哲學(xué)著述中很顯著,尤其是老子與莊子。[12]4
默溫接受采訪時談到他涉獵道家經(jīng)典和禪佛典籍,有一天突然讀到,蘇菩提問佛祖:佛是否有可說之法,佛祖答曰:The Tathagata has no teaching to teach.默溫恍然大悟,并稱悖論存在于一切事物。[13]默溫將悖論融入其詩歌創(chuàng)作,為其詩歌增添了別具一格的深邃意蘊。
上文提到默溫的詩集《天狼星的影子》,這部詩集收錄的詩歌大多創(chuàng)作于耄耋之年,諸多詩歌好似一滴滴烈酒,經(jīng)過多年醞釀,其哲學(xué)思想愈發(fā)濃醇,悖論主要體現(xiàn)在語言內(nèi)部自相矛盾。在此舉隅,No Shadow(96)中三行詩讀來耐人尋味,
a sky in the palm ofa hand
neverunknown and neverknown
never mine and notmine
筆者姑且譯為:
天空在一片手掌中
從未不為人知也從未為人知
從未屬于我也不為我所有
初讀不知所言,“不知”與“知”詞義對立,而兩個“從未”當(dāng)屬“詞性復(fù)用”,葉維廉對老莊的矛盾語法理解精辟,“詞性復(fù)用和模棱,使得讀者與文字之間,保持著一種靈活自由的關(guān)系”[14]57,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力?!把圆槐M意”而富含啟發(fā)性,引導(dǎo)讀者根據(jù)自身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結(jié)構(gòu)對缺失信息進行補充。所謂“知”,所謂“不知”,都不是絕對的。莊子有言:“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后知之?!比藗冾^頂這片天空,有時似乎伸手可以觸及,日日觀望著,好像甚是熟悉,已經(jīng)知曉它的一切;同時,對于這片天空,人們又存有很多疑惑,并不全知;它亦不屬于任何人。這短短三行詩,看似所言為天空,細(xì)細(xì)想來,世間萬物皆是如此。
這部詩集中另一首題為My hand(74)
See how the past is not finished
here in the present
it is awake the whole time
never waiting
it is my hand now but not what I held
it is not my hand but what I held
it is what I remember
but it never seems quite the same
看過去如何尚未結(jié)束
這里就現(xiàn)在
它始終醒著
從未等待
現(xiàn)在這是我的手卻不是我曾握住的
這不是我的手卻是我曾握住的
是我記住的
但它從不看著相似
默溫這首詩,標(biāo)題為實物,《我的手》,而其詩似乎在描述虛無,與記憶相關(guān)。因為我們的記憶,過去的一切尚未結(jié)束,一直存在著,始終醒著,亦不會等待人們?nèi)ハ肫?。而記憶中的事物是無形的,不能被手握住,所以詩人說“現(xiàn)在這是我的手卻不是我曾握住的”。我們的手或許參與了過去發(fā)生的事情,曾經(jīng)體驗經(jīng)歷過。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中,連記憶也會跟著變化,或清晰或模糊,或深或淺,所以“它從不看著相似”。詩人留著“空白”,需要讀者對其進行填充,領(lǐng)會其蘊含的藝術(shù)形象,從而與詩人達到意趣的契合。
悖論的哲學(xué)之思對默溫影響深遠(yuǎn),語言的自相矛盾橫亙于默溫詩歌創(chuàng)作的始終,默溫2015年出版的詩集The Moon Before Morning,[15]有一首詩名為 Coming of Age(22),首行 It will not be enough,末句it will not be enough/it will be enough,語言表達不盈滿,夠與不夠,是相對的。
“以語言內(nèi)部的自相矛盾來表現(xiàn)不同尋常的情緒或深邃的思想?!盵16]173默溫的詩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此類表達,且舉隅一二,詩名:《光的聲音》(The sound of the Light)(277)[17]277;又如《山谷》(One Valley)(106)詩行:另一束光正在成長/沖破它們的影子/你能聽到;那些石頭中的高墻/那寂靜我正聽著/日日夜夜在去往大海的路上。默溫在談及莊子思想時,很有見地的分析莊子的“聽”之美學(xué),“當(dāng)我說某些人擅長聽,我不是指他們擅長聽別的什么,而是擅長聆聽他們自己?!盵18]正如其所言,詩人能夠聆聽光之聲,寂靜之聲。讀者在欣賞過程中努力解讀出言外之意,從而產(chǎn)生審美體驗與共鳴。
莊子繼承和發(fā)展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思想,推崇“虛靜”悟道,從美學(xué)范疇則是審美靜觀?!肚f子·外篇·天道》中“圣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虛靜”,一方面是人們的審美活動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心理表現(xiàn)和精神狀態(tài),即指主體進入凝神專注、心志統(tǒng)一的審美體驗境界。另一方面指主體立身行事的非世俗功利的處世態(tài)度和精神境界,即莊子的“心齋”、“坐忘”。莊子“虛靜”之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劉勰的“神與物游···貴在虛靜”,蘇東坡“空故納萬境”。默溫一生尋求安靜的居所,不熱衷于大都市的繁華與喧囂。曾居住于法國鄉(xiāng)間的石頭屋,自上世紀(jì)70年代至今,一直棲居于夏威夷毛伊島。無可否認(rèn),安靜的環(huán)境利于審美主體保持內(nèi)心虛靜。
默溫移居夏威夷島,歸復(fù)純樸,大部分時間用于種植和詩歌創(chuàng)作,讀者欣賞到更多關(guān)于萬物自然呈現(xiàn)的詩歌,讀者的心亦漸漸沉靜下來,似乎與詩人一齊進入虛靜狀態(tài),以自然之心去投合自然,無欲無為?!段鲏Α愤@首詩便是極好的印證:
在為創(chuàng)造的光芒中我能看見世界
當(dāng)樹葉明亮?xí)r我看見空氣
影子融化而杏子出現(xiàn)
既然樹枝消失我就看見杏子
從一千棵成熟于空氣中的樹上
它們在太陽下沿著西墻成熟著
數(shù)不清的杏子在日光中成熟著(629)
詩人久久佇立在果園中,凝神專注,靜觀陽光穿過杏樹,眼前只有樹葉、空氣、影子、數(shù)不清的杏子、西墻、日光,見物不見人。詩人凝神觀照,看著杏子成熟,全部意念活動都融化,集中注意力于客體,并非局限于耳目所觀所聞,唯有內(nèi)心虛靜方能體驗。
“萬物各具其性,各得其所,各依其性各展其能,我們要還物自然?!盵19]54葉維廉先生對道家思想及其推崇,認(rèn)為人類主體應(yīng)該還給萬物以自然。默溫的部分詩歌創(chuàng)作暗合了這一思想精髓,其發(fā)表于1999年的詩集《河流的聲音》中收錄了《夜的轉(zhuǎn)折》一詩,開篇便道:暮夏在白晝的暑熱結(jié)束后/我在天黑后走到外面寂靜的花園中/濕漉漉的樹葉姜和卡馬尼的芳香/腳下小徑的感覺依然追憶著/一股很久前就找到它的路的水流/蟾蜍在檸檬樹下沙沙作響/…(760)
詩中物各自然,詩人以虛空之心容納外物,清除雜念的干擾,內(nèi)外兩忘。花園、樹葉姜、卡馬尼、小徑、蟾蜍、檸檬樹,各具其性。 看似詩人“聽之以耳”,“寂靜的花園”,“水流”,“蟾蜍沙沙作響”,實則“聽之以氣”,即“聽之以虛”。物我兩忘,天人合一是審美的最高境界,不受形體和心智的束縛,也是虛靜空明狀態(tài)。同時也是莊子“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思想的藝術(shù)表現(xiàn)。
默溫最新詩集The Moon Before Morning,更像是一位老者將記憶、哲思、所見、所聞,悠悠道來,如同清澈寧靜的水面,虛而待物。僅擇一首短詩《前門外》(By the Front Door)在此舉隅,此詩共三行:
rain through the morning
and in the long pool a toad singing
happiness old as water(6)
雨下了整整一上午
長池里蟾蜍在歌唱
歡快和水一樣長久(此處為作者自譯)
此詩頗具日本俳句的韻味,尤其是芭蕉的著名詩作:古池——青蛙跳入水中的聲音。日本俳句與漢詩在意境情致上,有很多相通之處,此處兩首詩都以聲顯靜?!爸黧w虛位”全詩無“我”,審美主體進入虛靜境界,“任樸素的天機活潑興現(xiàn)”。[20]
默溫淡泊功名的生命哲學(xué),隱逸脫俗的生活方式,對中國古典文化的推崇,使之與莊子美學(xué)思想結(jié)下不解之緣,并成為默溫詩歌創(chuàng)作的智慧源泉之一。生命自由觀讓其詩歌充滿閑趣之志,悖論美學(xué)使其詩歌折射理趣之美,虛靜坐忘反映出自然靈性、活潑生機的萬物。從而構(gòu)建獨特的詩歌藝術(shù)世界,并散發(fā)出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樸素的美學(xué)張力。
注 釋:
① 引用詩歌后注明頁碼,中譯文引自:默溫,著.W.S.默溫詩選[M].董繼平,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1]Cavalieri,Grace.(2010.September).Grace Cavalieri interview with W.S.Merwin.http://www.gracecavalieri.com/poetLaureates/wsMerwin.html.
[2]朱徽.中美詩緣[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07.
[3]Cavalieri,Grace.(2010.September).Grace Cavalieri interview with W.S.Merwin.http://www.gracecavalieri.com/poetLaureates/wsMerwin.html.
[4]Interview:W.S.Merwin(2008.July 3),Kailua-Kona,Hawaii http://www.achievement.org/autodoc/printmember/mer0int-1.
[5]默溫,著.W.S.默溫詩選[M].董繼平,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850
[6]曹智頻.莊子自由思想研究[M].合肥: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2010.164
[7]Merwin,W.S.The Shadow of Sirius[M].Copper Canyon Press,2009.
[8]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4.85.
[9]王建疆.澹然無極[M].人民出版社,2006.317-318.
[10]黑格爾.美學(xu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9.289.
[11]Liu,JamesJ.Y.Chinese TheoriesofLiterature,Chicago,1975.30.
[12]Liu,JamesJ.Y.ChineseTheoriesofLiterature,Chicago,1975.4.
[13]A Poet and One Wild and Crazy Guru. (2010,July 2).http://theendlessfurther.com/tag/w-s-merwin/.
[14]葉維廉.中國詩學(xué)[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6.57.
[15]Merwin,W.S.The Moon Before Morning[M].Copper Canyon Press,2015.
[16]朱徽.中美詩緣[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173
[17]Merwin,W.S.Migration[M].Copper Canyon Press,2005.
[18]Interview:W.S.Merwin(2008.July 3),Kailua-Kona,Hawaii http://www.achievement.org/autodoc/printmember/mer0int-1.
[19]葉維廉.中國詩學(xué)[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6.54.
[20]Ibid.
鄧小艷(1988- ),女,湖北荊州人,中山大學(xué)南方學(xué)院助教,碩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xué)研究。
湖北經(jīng)濟學(xué)院學(xué)報·人文社科版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