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人對讀書有一種獨特的嗜好,因而在他們的詩作中,有不少以讀書為題材的讀書詩。這些詩墨意雋永,書香盎然,有一股淡淡的書卷氣,讀來令人玩味不已。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是宋代理學家朱熹所作的《觀書有感》。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一首寫景詩,其實作者是以書喻“活水”,告誡人們“方塘”并非無源之水,而是因為有了“源頭活水”,才使其清澄明凈,永不污濁。
“圣師雖遠有遺經(jīng),萬世尤存舊典型。白首自憐心未死,夜窗風雪一燈青?!边@是宋代詩人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的詩句。陸游從小到老好學不衰,此詩是他在75歲時所作。詩人晚年的生活十分清苦,但他鍥而不舍,刻苦好學的上進精神卻由此可見一斑。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的詩句。這里的“破”為書讀得多之意。二句合用,既可贊美一個人的學問和文章都好,也可用來勉勵人:要想文章寫得好,就得多讀書。書讀得多了,下筆寫文章才會文思泉涌,如有神助。
“尹家在皋橋,喧闐井市區(qū)。何以掩市聲,充樓古今書。左陳四五冊,右傾三兩壺?!边@是明代詩人文征明的《飲子畏小樓》詩。該詩通俗易懂,寥寥數(shù)語,將一個雖身居鬧市,卻依然埋頭苦讀的文人形象活脫脫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边@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勸學詩》中的詩句。古人所作的勸學詩甚多,該詩以“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為主題,勸導人們在有限的人生內(nèi)要抓緊時間學習,不讓光陰白白流逝。
“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余。白酒釀來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边@是宋代詩人葉夢得《避暑錄話》中的詩句。該詩通過“雖富而憂不足,雖貧卻樂有余”的淺顯道理,道出了知識是人類生活中的精神支柱,缺其不可,同時也贊頌了古時文人愛書惜書的人生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