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萬光彩
法經濟學視角下構建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
張 莉1,萬光彩2
(1.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 法律一系,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財經大學 金融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通過對我國試點地區(qū)排污權交易的實踐總結,指出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目前尚未真正構建,排污權交易價格在初始分配及市場交換過程中存在市場化程度低、行政管理職能界定不清晰、相關法律法規(guī)缺失等突出問題。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的特點及學科屬性決定了基于法經濟學視角構建其價格機制的必要性。從法經濟學視角出發(fā)結合不同市場特點提出若干完善建議:一級市場中的初始價格制定遵循公平與效率原則、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及完善行政管理職能;二級市場中通過完善排污權交易供求機制推動價格機制的形成、搭建交易平臺以及健全相關法律制度促進價格機制的運行。
法經濟學;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邊際成本;邊際收益
自2007年以來,國務院有關部門相繼批復了江蘇、浙江、天津、湖北等11個地區(qū)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2014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7年底試點地區(qū)基本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為全面推行排污權交易制度奠定基礎。環(huán)保部門近期通過摸底調查發(fā)現(xiàn),經過近10年的排污權交易試點工作,試點地區(qū)排污權交易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呈現(xiàn)出了不容忽視的問題。
針對排污權交易市場不活躍等癥結,圍繞排污權交易的市場屬性,從排污權交易的市場機制構成著手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排污權交易價格體系尚未真正建立。本研究從排污權交易的學科屬性和特點出發(fā),交叉運用法學與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與方法論,試圖從法經濟學視角為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的構建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議。
經過近30年的實踐,我國排污權交易的價格機制從摸索到逐步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過對排污權交易市場化過程的審思,特別是近10年排污權交易試點地區(qū)的實踐,發(fā)現(xiàn)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構建仍存在諸多方面不足和瓶頸問題,亟待完善和改進:
1.1 市場化程度低,價格機制尚未形成
我國排污權交易發(fā)展的實踐中排污權交易幾乎都是在政府行政干預下成交,且交易數(shù)量小,缺乏市場化運作。排污權交易自2007年正式試點以來,排污權交易在試點地區(qū)一直面臨著“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以試點地區(qū)上海、北京、天津為例,早在2008年三地先后建立了環(huán)境交易平臺,但截至2015年底,北京、上海兩地并沒有排污權交易,天津排污權交易同樣寥寥無幾[1]。目前的排污權交易主要集中在一級市場,真正意義上的二級市場尚未形成。
1.2 政府職能界定不清晰,在排污權交易中干預過多
從排污權交易試點實踐來看,政府在排污權交易市場中扮演“家長式”角色,幾乎所有的交易都是在政府牽線、搭橋下完成。排污權交易的一級市場價格基本是由政府部門確定。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多以政府確定的基準價格為底價,在此基礎上通過電子競價、拍賣、協(xié)議等形成排污權交易價格。由于目前供給與需求要素的缺失,交易價格不能由市場機制充分調控,帶有較濃的行政干預色彩。
1.3 市場運行不規(guī)范,存在漏洞與瑕疵
市場不規(guī)范的主要原因是排污權交易的法律制度缺失和政府監(jiān)管不力。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的形成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排污總量的核定、排污許可證的發(fā)放、交易平臺的建立等環(huán)節(jié)的支撐。無疑,上述每個過程的順利進行都需要法律法規(guī)的指引和保障。我國目前缺乏排污權交易法律制度的頂層設計,雖然試點地區(qū)相繼出臺了排污權交易的法規(guī)和政策,但是其效力和嚴謹性有待提高。排污權交易市場價格的規(guī)范運行需要政府的有效監(jiān)管,目前對排污權市場準入、交易規(guī)則和程序等,政府缺乏有效監(jiān)管。同時,政府尚未建立可行的激勵獎懲機制,規(guī)范排污權交易市場秩序[2]。
我國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的現(xiàn)狀要求必須要拓寬研究的方法和視角,針對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的癥結,應注重進行經濟學與法學交叉融合研究。法經濟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強調法律的經濟分析及經濟的法律分析,從法經濟學視角構建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有其必要性。
2.1 由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學科屬性所決
價格機制是現(xiàn)代經濟學的一個基本術語,價格機制融于市場機制的運行之中,其本身帶有濃厚的經濟學血統(tǒng)。排污權交易實質是一項經濟政策,運用到環(huán)境治理中其必然會被印上行政管制的符號。目前在我國排污權交易市場存在層次不同的兩級市場結構,一級市場以政府進行初始分配的形式為主,存在較大的行政干預手段;二級市場為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的交易,市場化程度不高,仍然需要政府進行指導和推動。鑒于以上排污權交易的特點,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不可避免地帶有行政管制的色彩。研究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應打破傳統(tǒng)的學科界限,將法學與經濟學融合,使法律的血液注入價格機制之中,從法經濟學視角研究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由其交叉性的學科特點決定。
2.2 由法經濟學本身的學科特點所決定
迄今為止,法經濟學是結合較好、影響較大的交叉邊緣學科之一。其學科魅力在于并不試圖改變法學及經濟學的基本制度及原則,而是力圖將學科基本制度與原則更清晰地呈現(xiàn)。從法經濟學視角研究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將開拓一種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經濟學重視實證研究,它可以通過成本效益來分析人們在面對法律規(guī)范和制度時會產生什么樣的反應和效果,而法學重視規(guī)范觀點,它提供的是個人的行為準則。將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論運用于分析排污權交易一級市場及二級市場價格機制,將帶來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成果。
排污權交易一級市場價格即排污權初始分配價格。排污權交易初始分配價格的合理制定是排污權交易市場活躍的源頭,是排污權交易是否發(fā)揮其市場經濟手段最大效用的源動力。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試點地區(qū)一級市場一般采用有償分配排污權的方式,初始分配價格主要由各地發(fā)改委、財政和環(huán)保部門會同制定。排污權交易初始分配價格行政干預過多,與二級市場價格脫鉤現(xiàn)象突出,應力圖從以下幾方面問題構建其價格機制:
3.1 排污權初始分配價格機制制定遵循公平與效率原則
我國在排污權實施早期,對初始分配大多采用無償分配的方式,無償分配相對容易操作,實施阻力小。但是隨著排污權交易的進一步發(fā)展,這種分配方式弊端日益顯現(xiàn)。無償分配不能有效地發(fā)揮排污權交易在治理污染中的作用,導致尋租及企業(yè)惡意排污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違背了排污權交易市場公平與效率的原則。排污權初始分配應該與市場機制相適應,制定公平、有償?shù)膬r格機制。
3.2 排污權初始分配價格機制制定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
成本—收益分析是法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環(huán)境資源具有稀缺性,排污權交易的對象是環(huán)境容量資源這種商品。在排污權初始分配中,政府實質上是對環(huán)境容量資源進行分配,環(huán)境容量資源的恢復成本是政府制定排污權初始分配價格的依據(jù)。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可以根據(jù)當?shù)匚廴疚锏钠骄幚沓杀緛泶_定初始排污權的價格,平均處理成本包括當?shù)氐奈廴咎幚碓O施的固定資產折舊、物耗、維修、管理費用、人工費用等[3]。在核算成本的基礎之上,同時要考慮企業(yè)從政府手中購買排污權相應獲得的收益,將成本與收益進行比較。排污權初始分配價格制定過高,將迫使擁有排污權的企業(yè)在二級市場交易中抬高價格,影響市場化運行;排污權初始價格過低,價格難以發(fā)揮其在污染防治中的約束和激勵作用。
3.3 排污權初始分配價格機制構建中行政管制職能的完善
我國目前的排污權交易尚處于摸索和試點階段,排污權初始分配應在政府主導下進行。目前排污權初始分配價格的制定由政府多部門會同制定,表現(xiàn)為一般由環(huán)保部門主導,發(fā)改、財政、稅務、物價等行政主體參與。通過試點地區(qū)總結發(fā)現(xiàn)各部門職責界定不清現(xiàn)象普遍存在,導致初始分配價格制定不科學。因此,需要協(xié)調在排污權初始分配價格制定中各部門的關系和合作機制,可以成立專門的機構負責排污權初始價格的制定與調節(jié)。該機構應該由環(huán)保部門主管,獨立于地方各行政部門,能夠跨行政區(qū)域、跨行業(yè)地進行排污權初始交易價格的調控,從而解決初始交易價格地區(qū)差距大、跨地區(qū)排污權交易障礙等問題。政府職能的有效開展,還需要建立必要的監(jiān)督和評估機制。在法律層面上,制定指導政府制定交易初始價格的法律法規(guī),并加強法律責任的約束。
排污權交易二級市場是排污權在排污者主體之間進行交易的場所,是排污權交易一級市場的延續(xù),也是排污權市場是否真正實現(xiàn)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二級市場的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要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并注重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科學的規(guī)范和引導,具體路徑如下:
4.1 完善排污權交易二級市場的供求機制推動價格機制的形成
在市場價格、供求與競爭三大機制相互制約、影響下,市場機制發(fā)揮著“無形的手”的作用。排污權交易二級市場市場化特征突出,排污權交易的價格機制離不開供求的作用和制約。供求機制是市場運行的重要動力,供求的相互博弈使排污權交易的均衡價格最終形成。我國目前存在排污權交易市場中的供求要素缺失等現(xiàn)狀,一方面表現(xiàn)出的突出問題是排污權交易中存在“惜售”現(xiàn)象,排污權供給嚴重不足。政府在一級市場將排污權分配給排污企業(yè),企業(yè)可以將富余的排污權在二級市場出售,形成排污權供給的主要來源,排污權供給是二級市場形成的基礎和條件。另一方面,排污權的需求缺乏,排污企業(yè)對排污權的購買動力不足。大多數(shù)企業(yè)購買排污權是在政府干預下“被迫”購買,排污權交易市場冷清。交易主體對排污權的供求取決于其對交易成本和收益的比較,解決交易中出現(xiàn)的供求矛盾問題,需要從市場本身的完善著手,通過排污權交易二級市場成本和收益的調節(jié)和控制,刺激排污權供求要素。無論擁有富余排污權的供給方,還是需要排污權的需求方,在考慮是否進行排污權交易時,市場交易成本是其考慮的首要因素?,F(xiàn)實中的排污權交易市場存在交易費用,包括交易費用、管理費用、運行費用等[4]。通過完善市場運行降低交易的費用,采取稅收優(yōu)惠等多種措施提高出售排污權的收益,才能促進供給;同時,對于排污權需求方,只有其購買排污權的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才會主動、積極地參與交易市場。因此,政府加大對排污企業(yè)非法排污的處罰力度、同時簡化交易程序減少其購買排污權的成本,是推動排污權需求的重要手段。
4.2 構建排污權二級市場交易平臺促進價格機制的運行
排污權交易平臺是排污權市場化交易的基礎,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的有效運行離不開交易平臺的建設。目前試點地區(qū)的交易平臺表現(xiàn)兩種類型,一種是以現(xiàn)有的產權交易所、能源期貨交易所為平臺開展排污權交易。一種是成立專門獨立的交易機構作為排污權交易組織平臺[5]。這兩類交易平臺大都是政府機構,較少能夠完全市場化運營。在政府主導和控制的交易平臺中,排污權交易價格的制定和調整由政府調控,價格機制難以真正形成。為推動排污權交易價格的形成與調整,政府應盡快完善交易信息平臺建設。通過供需方相關信息的公開和透明,可以有效防止交易中的囤積居奇等現(xiàn)象,完善市場的公平競爭,為價格機制的運行奠定市場基礎。鑒于排污權交易的專業(yè)及復雜特點,總結試點地區(qū)的經驗,建議各地建立專門的排污權交易平臺,進一步規(guī)范交易平臺的形式,如我國首個排污權交易中心——嘉興市排污權儲備交易中心的建立[6]。排污權交易平臺在性質上應成為獨立于政府的第三方交易平臺,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的構建也應由政府調控轉向由市場主導。排污權交易中心為排污權交易價格建立網上競價的系統(tǒng),由供需方進行市場博弈,交易平臺發(fā)揮排污權交易價格形成和調整的媒介和支撐作用。
4.3 健全排污權交易二級市場法律制度,構建價格體系
鑒于排污權的特殊屬性,排污權交易價格需要政府的適度引導和調控。在市場自發(fā)形成基礎之上,其價格的形成及運行離不開法律制度的保障和規(guī)制。目前,我國關于排污權交易價格并沒有國家層面的立法,各地應結合實際,制定符合本地區(qū)的相關法規(guī)制度。借鑒試點省市的做法,建議各地積極制定與實施《排污權交易價格標準》 《排污權交易資金管理辦法》 《排污權指標管理辦法》等地方法規(guī)[7]。排污權交易二級市場的價格體系構建還需要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的配套和支持,因此,各地應制定相關政策文件,從而形成排污權交易價格機制的法規(guī)政策體系。
我國排污權交易在試點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排污權交易市場化缺乏。排污權交易的價格機制是其市場化的標志和推動力,目前須首要研究建立反映排污權屬性的價格機制體系,為排污權交易在全國范圍實施開辟道路。由于其自身的學科特點,需要融合交叉法學和經濟學從法律經濟學的視角進行思考。法律經濟學視角為建立排污權交易價格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和提供了方法論。排污權價格機制構建的實踐應區(qū)分排污權交易一級市場及二級市場,立足于其特殊屬性,對法律法規(guī)進行完善,同時運用市場化手段進行推動。
[1]史玉成,蔣春華.排污權交易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2]柳乃萍,王鑫勇,任益萍.排污權交易制度與價格管理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2(4):15-17.
[3]王麗梅.一種排污權初始分配和定價策略[J].技術與市場,2010,17(1):25-27.
[4]沈滿洪,趙麗秋.排污權價格決定的理論探討[J].浙江社會科學,2005(2):26-30.
[5]朱皓云,陳旭.我國排污權交易企業(yè)參與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2(6):15-23.
[6]李先鋒.排污許可法律制度重構研究——環(huán)境容量資源配置視角[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32-40.
[7]張莉.法學視閾下安徽省實施排污權交易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6(2):62-65.
The Price Mechanism of Emission Trading under the 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Zhang Li1,Wan Guangcai2
(1.Department of Law,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Hefei Anhui 230031,China;2.School of Finance,Anhu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the pilot areas of China's emissions trading summary,pointed out that the emission trading price mechanism is not the real building,the emission trading price has low degree of marketization,the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defined problems is not clear,the lack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and market exchange proces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ce mechanism of emission trading and its disciplinary attributes determine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a price mechanis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aw and economics.Starting from the angle of law and economics,put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arkets:the initial price level in the market development,follow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st-benefit analysis and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function;two level market,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supply and demand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emissions trading mechanism to push prices to build atrading platform and improve relevant laws system to promote the price mechanism of operation.
law and economics,emission trading,price mechanism,marginal cost,marginal income
D922.68
A
1008-813X(2017)05-0016-04
10.13358 /j.issn.1008-813x.2017.05.04
2017-09-05
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基于宏觀審慎的貨幣政策框架研究》(11YJA790143);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法學視閾下安徽省實施排污權交易制度的研究》(SX2015A625);安徽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重點項目《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法治化路徑研究》(gxyqZD2016486)
張莉(1976-),女,安徽宣城人,畢業(yè)于安徽大學法學專業(yè),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經濟法學的研究工作。
(編輯:周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