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劍,蘇 珩,董 偉,張華杰
訓練—疲勞—(超量)恢復已經(jīng)成為構(gòu)建現(xiàn)代運動訓練體系的重要理論基礎(chǔ)和研究熱點之一[1]。近年來,國內(nèi)外的研究者開始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運動中的疲勞問題進行研究,如心理疲勞(mental fatigue)概念的界定、心理疲勞產(chǎn)生的神經(jīng)生理機制、心理疲勞的測量和評價方法,以及心理疲勞的干預和調(diào)控手段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試圖通過從個體心理層面探討運動員疲勞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效地避免運動訓練疲勞導致的不良情緒增加、訓練動機和訓練質(zhì)量下降等一系列阻礙提高訓練和比賽水平的狀況。
在運動疲勞的評定方面,目前國內(nèi)外研究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主觀自陳式問卷是通過心理學手段對運動疲勞進行評定的最易方法之一。常用的心理疲勞量表包括馬斯拉奇心理疲勞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2]、運動員心理疲勞問卷(Athlete Burnout Questionnaire,ABQ)[3]、POMS 心境量表[4-5]。這一測評方法一方面簡單易行,但另一方面也較容易受到社會期望效應和運動員訓練動機、情緒狀態(tài)、外界刺激等不穩(wěn)定因素的影響。
生理生化指標在對于采用生理生化指標測量運動疲勞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和應用[6],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證據(jù)。但這些指標的使用同樣存在相當多的不一致和困難[7],特別是對于運動疲勞對個體心理層面的影響,生理生化指標仍具有相大的局限性[8]。因此,目前采用生理生化指標評定運動性心理疲勞的可行性還有待進一步探討[9]。
個體行為指標這一類指標主要包括一些可客觀測量和評價,并受到中樞或外周疲勞程度影響的外顯行為指標,如閃光融合頻率(FFF),反應時,睡眠質(zhì)量,心率變異性(HRV)等。
總的來說,目前對運動員疲勞的研究主要采用生理生化指標評定和主觀報告以及行為觀測等3種途徑。雖然上述3類指標分別反映了疲勞這一復雜現(xiàn)象的某一部分屬性,但往往又忽略了其身心交互的整體特征。
因此,有研究者提出使用近年來在社會認知研究領(lǐng)域迅速發(fā)展的內(nèi)隱態(tài)度研究范式監(jiān)測心理疲勞的新設(shè)想[10],提出采用訓練場景作為圖片刺激,并利用內(nèi)隱態(tài)度試驗的圖片—詞匯匹配任務,觀察被試是否對訓練場景做更多的消極的匹配反應,以此來判斷運動員的心理疲勞的程度。這一途徑的優(yōu)勢在于,通過相關(guān)刺激啟動個體對某一事物的無意識內(nèi)隱態(tài)度,可以有效地避免運動員對其疲勞狀態(tài)有意無意地掩飾或夸大,從而使教練員及科研人員能夠更加真實客觀地評價高強度訓練效果。一方面避免因運動員故意夸大其疲勞程度而導致的訓練負荷調(diào)整,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避免運動員因掩飾其疲勞程度而導致的過度訓練和運動損傷。
內(nèi)隱情緒啟動(Affective Priming)作為一種研究范式是近年來社會心理研究領(lǐng)域內(nèi)一種重要的研究途徑[11],而疲勞狀態(tài)對個體行為與心理的影響長期以來都是心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已有研究結(jié)論顯示,疲勞狀態(tài)下個人體傾向于出現(xiàn)分心、沖動、反應能力下降等認知上的變化,同時也會出現(xiàn)(對于任務的)消極負面情緒的發(fā)展[12]。反過來,如果我們在內(nèi)隱情緒啟動測驗中觀察到運動員對于訓練任務的情緒效價發(fā)生變化,也可以對其運動疲勞(特別是中樞疲勞)的發(fā)展程度作出推論和評價。
本研究在回顧與總結(jié)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chǔ)之上,嘗試采用情緒啟動研究范式探討在訓練和比賽相關(guān)的圖片和文字材料的啟動下,運動員是否會對一般的生活物品和運動訓練刺激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反應。結(jié)合傳統(tǒng)自陳量表和生化指標進行對照比較,進而探討在意識閾限下對運動性疲勞進行評定的新方法。
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我們提出如下研究假設(shè):(1)隨著疲勞水平的提高,賽艇運動員進行情緒啟動測驗時更容易產(chǎn)生負性情緒反應傾向;(2)伴隨訓練疲勞程度的加深,運動員在情緒啟動試驗中的反應時會延長。
選取某省女子賽艇隊13名優(yōu)秀賽艇運動員作為被試。所有13名運動員都在同一教練組指導下從事賽艇訓練至少在1年以上,平均年齡(22.3±2.6)歲。多數(shù)運動員參加過國家級或國際級賽艇比賽,該次封閉夏訓以備戰(zhàn)全運會預賽為主要目的。所有被試均身體健康,視力正常,均為右利手。所有被試均自愿參與本項試驗。
1.2.1 情緒啟動試驗 本研究采用簡化了的經(jīng)典情緒啟動范式[13],將與賽艇訓練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圖片或詞語刺激作為情緒啟動刺激,用以在意識閾下啟動試驗參與者對于賽艇訓練情境的內(nèi)隱態(tài)度,從而進一步影響對后繼中性靶刺激的反應態(tài)度及加工時間。根據(jù)本研究的主要假設(shè),如果試驗參與者在封閉夏訓的前期和中后期的情緒啟動試驗中對中性靶刺激的評價和反應時有所變化,可以說明,以訓練情景為主要內(nèi)容的啟動刺激(圖片或詞語)在不同訓練階段對于參與者而言的情緒效價有所不同。
試驗中所使用的啟動刺激是由熟悉賽艇運動的研究者挑選出的圖片和文字(各30個)。由長期從事賽艇運動的教練員和不參與本試驗的賽艇運動員使用5點里克特評分,從中選出與賽艇運動最為相關(guān)的圖片和詞語各10個。試驗中所使用的靶刺激也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篩選,選出與賽艇運動無關(guān)的圖片和詞語個10個作為靶刺激。試驗中所有圖片均為彩色bmp格式,大小均為500×300,并使用圖像處理軟件統(tǒng)一其亮度和對比度。
情緒啟動試驗的程序使用E-prime軟件編寫。程序包括指導語、練習部分、正式試驗部分和結(jié)束語4個部分。練習部分的試驗安排與正式試驗相同,每個試次(trial)的安排為空屏(300 ms)→注視點+(300 ms)→啟動刺激(50 ms)→空白掩蔽刺激(100 ms)→靶刺激(300 ms)(見圖1)。被試被要求對靶刺激做出按鍵判斷(感受到積極情緒按“,”,消極的情緒按“。”),靶刺激在被試按鍵后消失,程序進入下一個trial。整個試驗程序包含20個練習trail和60個正式試驗的trail,其中正式試驗中有啟動和無啟動各占一半。為了防止被試形成反應預期和定勢,所有刺激隨機化呈現(xiàn)。文字材料的測驗和圖片材料的測驗在試驗程序上一致并單獨進行,同時使用ABBA設(shè)計平衡其順序效應。試驗程序記錄被試對靶刺激做出反應的結(jié)果(判斷為積極或消極)和對靶刺激的反應時間。
1.2.2 心理疲勞問卷 《運動員心理疲勞問卷》(Athlete Burnout Questionnaire),簡稱ABQ,由RAEDEKE和SMITH 于2001編制完成。問卷共有15個條目,均為里克特式五點評分,按照程度上從“從沒有”到“總是”分別計分為“1”到“5”?!哆\動員心理疲勞問卷》包括3個分量表:情緒和體力耗竭(emotion and physical exhaustion)、成就感的降低(reduced sense of accomplishment)和對運動的消極評價(sport devaluation)。
圖1 圖片材料的情緒啟動試驗一個試次的示意圖
2006年,CRESSWELL和EKLUND在運動員中對ABQ進行效度分析[14],發(fā)現(xiàn)ABQ的各個維度具有較好的構(gòu)想效度,可以用ABQ來測量運動員的心理疲勞。目前,ABQ是國際上較為通用的心理疲勞問卷,是運動領(lǐng)域測量心理疲勞最常用的自陳量表之一。
1.2.3 血清尿素氮(BUN) 血清尿素氮是了解運動員機體對訓練負荷承受能力和恢復程度的簡易而靈敏的指標,它可以幫助教練員掌握運動員的機能狀態(tài),調(diào)節(jié)和控制運動量,安排好訓練節(jié)奏,是反映生理疲勞最常用的生化指標之一。在試驗當天清晨空腹安靜狀態(tài)下采集指尖血2 ml,采用JJIDRI-CHEM3500試紙以及日本產(chǎn)Olympus-640全自動分析儀對血清尿素氮進行測定。嚴格按程序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對血樣的測試。
本研究采用重復測量設(shè)計,隊員分別在夏訓初期和中后期兩個時間點接受測試(即“一測”和“二測”),每次測試都要對被試進行情緒啟動試驗,并在試驗后使用ABQ收集被試的心理疲勞指標。在測驗當天清晨對被試進行血清尿素氮采集。
本研究所有測試均安排在遼寧丹東進行封閉式夏訓期間。一測時間在該次夏訓的初期(第1~2周),這一階段屬于適應準備期,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安排相對較??;二測時間在夏訓的中后期(第5~6周),此階段全隊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達到最大。
采用個別施測的方式對被試進行情緒啟動測驗。每個被試施測之前,被要求認真閱讀指導語,在確保被試理解指導語之后開始試驗,被試使用右手點擊電腦鍵盤反應。試驗完畢后,要求被試填寫ABQ心理疲勞問卷。然后由下一名被試進行試驗。此外,一測和二測當天清晨由隊醫(yī)統(tǒng)一對所有被試進行體檢,收集血清尿素氮指標。兩次測試使用的程序完全相同。
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對前后兩次ABQ問卷的得分進行差異比較,結(jié)果見表1。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兩次測試心理疲勞的平均值為36.46和39.46,二測中運動員心理疲勞的指標有所上升,配對樣本T檢驗的結(jié)果顯示兩次測驗中運動員的心理疲勞達到邊緣顯著(t=2.08,P=0.06)。
表1 兩次心理疲勞(ABQ)配對樣本T檢驗(n=13)
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對前后兩次血清尿素氮指標進行差異比較,結(jié)果見表2。兩次測試血清尿素氮平均值為6.48mmol/L和6.81mmol/L,二測中運動員血清尿素氮較高。配對樣本T檢驗的結(jié)果為t=-2.57,P=0.03,可以反映出隊員的生理疲勞程度在夏訓中后期顯著高于夏訓初期。
表2 兩次血清尿素氮指標的配對樣本T檢驗(mmol/L,n=13)
采用Pearson積差相關(guān)分別對前后兩次測試中的ABQ和BUN進行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一測中ABQ—BUN相關(guān)系數(shù)r=0.02(P=0.96),二測中r=0.31(P=0.42),說明兩次測試中運動疲勞的主觀報告評價指標ABQ和生理評價指標BUN之間的相關(guān)均不顯著。
2.3.1 圖片材料啟動的反應結(jié)果分析 使用卡方檢驗分別對一測、二測中被試的反應結(jié)果進行分析,結(jié)果見表3。
表3 兩次測試中被試對不同啟動條件下的靶圖片的反應結(jié)果的卡方分析表
由表3可以看出,運動員在兩次測試中,無論是在啟動條件下還是在無啟動條件下,對靶圖片做積極反應的次數(shù)顯著高于消極反應次數(shù),且兩次測試中在圖片情緒啟動條件下和無情緒啟動條件下的反應結(jié)果無顯著差異(見表4)。
表4 兩次測試中被試在啟動條件下對靶刺激的反應結(jié)果差異比較
2.3.2 詞語材料啟動的反應結(jié)果分析 采用卡方檢驗分別對一測和二測中被試對靶子詞的反應結(jié)果進行分析,結(jié)果見表5。
表5 兩次測試中被試對有無啟動條件下的靶子詞的反應結(jié)果的卡方分析表
由表5可以看出,運動員在兩次測試中,無論是在啟動條件下還是在無啟動條件下都傾向于對靶子詞做積極的反應,兩種條件下的積極反應次數(shù)均顯著高于消極反應次數(shù)。兩次測試中,反應結(jié)果在兩種試驗處理條件下均無顯著差異。
另一方面,由表6可知,在兩次測試之間的反應結(jié)果差異檢驗中卡方值為5.58,P=0.02,即被試在前后兩次測試中,在詞語啟動條件下,對靶子詞的反應結(jié)果存在顯著差異。具體的,夏訓中后期被試對靶子詞的積極情緒反應比夏訓初期減少,消極情緒反應增加。這一結(jié)果與BUN測試的結(jié)果(見表2)表現(xiàn)出較為一致的發(fā)展趨勢,即BUN水平升高的同時,被試在詞語啟動條件下的消極情緒反應增加。
表6 前后兩次測試中被試在啟動條件下對靶子詞的反應結(jié)果差異比較
2.4.1 圖片啟動的反應時分析 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別對兩次測驗中被試在不同啟動條件下對靶圖片的反應時進行的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一測中被試啟動狀態(tài)下對靶圖片的反應時的平均值818.62 ms,比無啟動狀態(tài)下的反應時793.85 ms長,但差異不顯著(P=0.51),即一測中被試在不同的啟動狀態(tài)下對靶圖片的反應時無顯著性差異。二測中被試啟動狀態(tài)下對靶圖片的平均反應時為678.32 ms,無啟動時對靶圖片的平均反應時為631.38 ms,(t=2.15,P=0.03),即情緒啟動狀態(tài)下對靶圖片的反應時比無啟動狀態(tài)下的反應時顯著延長(見圖2)。
圖2 一測和二測中被試對不同啟動條件下的靶圖片的反應時(ms)
接著對一測和二測啟動條件下的反應時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前后兩次測驗中圖片啟動條件下的反應時差異非常顯著(t=4.59,P=0.00),且一測中的平均反應時顯著長于二測。2.4.2 詞語啟動的反應時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別對一測和二測中被試在不同啟動條件下對靶子詞的反應時進行分析(見圖3)。
圖3 一測和二測中被試對不同啟動條件下的靶字詞的反應時(ms)
被試在一測的啟動條件和無啟動條件下對靶字詞的平均反應時分別為1 031.65 ms和979.41 ms(t=-1.27,P=0.51),表明不同的啟動條件下對靶字詞的平均反應時無顯著性差異。在二測中,啟動條件和無啟動條件下對靶子詞的平均反應時分別為760.73 ms和771.14 ms(t=0.35,P=0.72),說明二測中被試在啟動條件和無啟動條件下對靶字詞的平均反應時無差異顯著。
接著對一測和二測的啟動單元的反應時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一測、二測的啟動單元反應時差異檢驗t=8.24,P=0.00,由此可知,前后兩次測驗的啟動單元反應時差異顯著,一測的反應時顯著長于二測的反應時。
血尿素氮含量是機體負荷能力的反應,大運動負荷后血尿素氮上升,若經(jīng)過調(diào)整和恢復血尿素氮指標恢復正常范圍,說明機體可以適應此負荷強度;若血尿素氮持續(xù)上升或恢復極為緩慢,則說明機體不能適應此負荷強度[9]。大強度運動后,若血尿素氮升高且連續(xù)數(shù)日高于正常范圍時,意味內(nèi)環(huán)境的平衡已經(jīng)遭到破壞,機體出現(xiàn)疲勞狀態(tài),應引起教練員的高度重視。王永梅,李世昌對優(yōu)秀皮劃艇運動員的血尿素氮進行周期性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男子運動員血尿素氮BUN的基礎(chǔ)值為(5.17±0.77)mmol/L,女子運動員血尿素氮基礎(chǔ)值為(4.72±0.61)mmol/L,并且BUN的數(shù)值在訓練期間表現(xiàn)出一些變化特征[14]。此外,若機體不能適應環(huán)境的變換時,血尿素氮水平也會升高,但訓練水平高的運動員反應較小[15]。
本研究中的第一次測試為夏訓初期,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相對較小,第二次測驗為夏訓中后期,是整個夏訓過程中訓練負荷最大的階段。測試結(jié)果表明二測中的血清尿素氮平均水平顯著高于前測(6.81>6.48,P=0.03),說明后測階段運動員的身體負荷較大,生理疲勞已明顯出現(xiàn)。在夏訓中后期,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達到最大的時候,生理疲勞程度有較明顯的上升。
林嶺等[16]對運動員心理疲勞的定性研究結(jié)果顯示,心理疲勞的發(fā)生一般常見于長時間大負荷訓練的中后期(42%),封閉性訓練階段(35%)和重大比賽前后(33%)。
在本研究中,二測時間處于運動員訓練負荷最大的時期,然而與夏訓初期階段的一測相比,運動員的主觀報告的心理疲勞(ABQ)并沒有發(fā)生顯著的變化(P=0.06),呈邊緣顯著。從數(shù)值上看二測的心理疲勞水平(ABQ值)略高于一測(39.46>36.46)。在一定程度上與生理疲勞指標的發(fā)展趨勢一致,但不明顯。這一現(xiàn)象與林嶺等人之前的研究結(jié)果并不一致。這也表明,心理疲勞與生理疲勞的發(fā)展進程可能并不同步,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疲勞是影響個體運動過程中認知表現(xiàn)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在運動過程中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或者運動強度的增加,機體工作能力會出現(xiàn)下降,經(jīng)過一段時間休息和調(diào)整可以恢復,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運動性疲勞。中樞疲勞是運動性疲勞的一種,此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會受到抑制,主要表現(xiàn)為與運動有關(guān)的認知功能下降,出現(xiàn)反應遲鈍,判斷錯誤,注意力不集中等現(xiàn)象。同時也更容易產(chǎn)生消極的態(tài)度反應[17]。
本研究在簡化內(nèi)隱情緒啟動試驗中,將與賽艇訓練無關(guān)的圖片或詞語(中性情緒效價)作為靶刺激,并假設(shè)隨著訓練導致的疲勞逐步發(fā)展,與訓練情境有關(guān)的刺激(圖片或詞語)對于運動員的情緒而言將由良性或中性刺激發(fā)展為消極刺激物。從而影響個體在內(nèi)隱情緒啟動試驗中的反應結(jié)果。試驗結(jié)果顯示,與夏訓初期相比,被試在高強度大訓練量的夏訓中后期顯著地更傾向于對靶刺激做出消極反應(見表6)。這一結(jié)果與本研究的假設(shè)一基本一致。在夏訓中后期由于運動疲勞程度的顯著提高,運動員可能更多的感受到身心的不適反應,進而影響了其對運動情景相關(guān)材料的內(nèi)隱態(tài)度,于是更加傾向于在情緒啟動條件下做出無意識的消極情緒反應。此現(xiàn)象說明,生理疲勞水平較高時,情緒啟動現(xiàn)象較明顯。
被試在本研究第二次測試中,啟動狀態(tài)下對靶圖片的反應時顯著高于無啟動狀態(tài)下的反應時(見圖2),而夏訓初期的一測中則不存在此差異。這一結(jié)果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設(shè)二,即隨著運動疲勞程度加劇,運動員在訓練情境相關(guān)的圖片啟動條件下的平均反應時顯著長于無啟動條件的平均反應時。
本研究中運動疲勞自陳量表(ABQ)的結(jié)果在前后兩次測試中不存在顯著差異(P=0.06)。這一結(jié)果與生化指標(BUN)結(jié)果以及內(nèi)隱情緒啟動測驗的部分結(jié)果不一致,再次說明了運動疲勞這一現(xiàn)象的復雜性,同時說明自陳式量表這一受到意識檢查的主觀報告測試方法在反映和測量運動心理疲勞方面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運動員在主觀報告過程中出于掩飾或自我保護的原因可能有意無意地出現(xiàn)裝好或裝壞的傾向。相對而言,內(nèi)隱情緒啟動測驗中的主要結(jié)果與BUN變化趨勢一致。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運動疲勞的生理與心理成份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不同步;另一方面說明較少受到意識檢驗的內(nèi)隱情緒啟動范式在反映運動疲勞的心理成份方面可能更有優(yōu)勢(見表7)。今后的運動疲勞評價與監(jiān)控研究與應用在注重多學科綜合評價[14]的基礎(chǔ)上,對具體評價手段的時效性與同步性也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從而形成對訓練疲勞發(fā)展過程的更為精確的認識和把握。
表7 本研究中三類運動疲勞測評方法的結(jié)果對比與分析
綜上所述,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1)內(nèi)隱情緒啟動測驗主要結(jié)果與運動員運動疲勞生化指標的變化基本同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由運動疲勞導致的態(tài)度和認知變化。(2)隨著運動疲勞程度的發(fā)展,與運動訓練有關(guān)的刺激對運動員的情緒有更消極的影響。(3)內(nèi)隱情緒啟動測驗可以作為運動疲勞評價的新方法,并得到更多的后續(xù)研究驗證。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作為一次新的嘗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雖然研究者在研究前期對啟動材料進行了選擇和一定程度的標準化,但由于參與標準化的材料資源較少,造成了某些可能更具啟動效果的材料的流失;此外,圖片啟動材料可能存在刺激內(nèi)容較多,不夠單一的問題,可能造成被試在無意識狀態(tài)下對刺激的選擇注意出現(xiàn)偏差,從而影響啟動效果。
因此,筆者建議在未來進一步的研究中,應當對此進行完善,著手建立標準化的運動訓練情景的情緒啟動圖片庫和詞語庫,并進一步比較圖片材料和言語材料在評價運動性疲勞的效果上可能存在的差異。同時,今后關(guān)于運動疲勞的研究應該更加重視運動員個體在意識閾限下對疲勞發(fā)展過程的反應。
[1]PYNE D B,PORTUS M R,HOPPKINS W G,et al.Sport Performance Research at the 2016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J].Sportscience,2016,20:8.
[2]MASLACH C,JACKSON S E.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81,2(2):99-113.
[3]RAEDEKE T D,SMITH A L.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an athlete burnout measure[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01,19:165-169.
[4]MCNAIR D.Manual profile of mood states[M].Washington:Educational&Industrial testing service,1971.
[5]JüRIM?E J,PURGE P,M?ESTU J,et al.Heavy Training Stress In Male Rowers:Effects On Circulatory Responses and Mood State Profiles[J].Kinesiology,2004,36(2):213-219.
[6]LAMBERT M,BORRESEN J.A Theoretical Basis Of Monitoring Fa?tigue: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Coaches[J].Track Coach,2016,(214):6822-6834.
[7]TAYLOR K L,CHAPMAN D W,CRONIN J B,et al.Fatigue Monitoring In High Performance Sport:A Survey Of Current Trends[J].Journal of Australian Strength&Conditioning,2012,20(1):12-23.
[8]張力為.心理學研究的七個方向:以運動性心理疲勞為例[J].體育科學,2010,(10):3-12.
[9]WEHBE G,GABBETT T,DWYER D,et al.Monitoring Neuromuscular Fatigue in Team-Sport Athletes Using a Cycle-Ergometer Tes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Performance,2015,10(3):292-297.
[10]何玲,張力為.抽象及其具體身體自尊評價方式與生活滿意感的關(guān)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3):320-323,330.
[11]HERRING D R,WHITE K R,JABEEN L N,et al.On the automatic ac?tivation of attitudes:A quarter century of evaluative priming research[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13,139(5):1062-1089.
[12]SCHWARTZ D A.Fatigue of inhibitory processes in selective atten?tion:Experimental support for a theory of intentional thought and action[M].University of Michigan:ProQuest Dissertations Publishing,1999.
[13]方平,陳滿琪,姜嬡.情緒啟動研究的試驗范式[J].心理科學,2006,29(6):1396-1399.
[14]CRESSWELL S L,EKLUND R C.The 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Burnout Measures In Sport:A Multi-Trait/Multi-Method Analysi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6,24(2):209-220.
[15]王永梅,李世昌.優(yōu)秀皮劃艇運動員小周期訓練期間血尿素氮的變化特征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09,31(1):126-128.
[16]林嶺.運動性心理疲勞的概念模型、多維檢測、影響因素及干預措施[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17]KNICKER A J,RENSHAW I,OLDHAM A R H,et al.Interactive Pro?cesses Link the Multiple Symptoms of Fatigue in Sport Competition[J].Sports Medicine,2011,41(4):30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