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莉萍
(丹陽市中醫(yī)院,江蘇鎮(zhèn)江 212300)
中藥處方專項點評是中藥臨床藥學工作的重要部分,用藥不適宜處方是點評工作的重點。我院是以中醫(yī)中藥為特色的醫(yī)院,中藥飲片處方多,也常與中成藥、西藥聯(lián)用,在增效減毒縮短療程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配伍不合理帶來的隱患和不良反應。因此,要利用中藥處方專項點評工作,在藥物治療過程中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藥配伍,保證用藥安全有效?,F(xiàn)將本院門急診中藥處方專項點評中出現(xiàn)的用藥配伍禁忌歸納分析。
通過本院臨床用藥軟件抽取2017年1月1日一2017年3月31日門急診21753張中藥及與之相關的西藥聯(lián)用處方,結合中藥飲片處方點評工作,利用Excel表分類、統(tǒng)計并分析這些處方中用藥配伍的不合理之處。對不合理性按重復用藥、理化性配伍禁忌、藥理增毒/拮抗性的聯(lián)用、“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四類進行統(tǒng)計。
21753張?zhí)幏街校?12張?zhí)幏酱嬖诓缓侠硇裕コ蝗硕喾胶屠夏瓴?、慢性病、腫瘤患者長期用藥的重復處方56張,對其余的156張?zhí)幏竭M行分類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1)重復用藥:9例均發(fā)生在皮膚科,如65276114中甘草與65276116中復方甘草酸苷膠囊,復方甘草酸苷(美能)的產(chǎn)品資料說明:本產(chǎn)品與含其他甘草制劑并用時,可增加體內甘草酸苷含量,容易出現(xiàn)假性醛固酮增多癥。
(2)理化性配伍禁忌
①與藥物的堿性有關:15例,如65025522中浙貝母與65025523中順氣化痰片,因氨茶堿與生物堿類中藥及中成藥合用可增加毒性。
②與藥物的酸性有關:6例;如64389071中白芍與64389072中柳氮磺吡啶腸溶片,磺胺類藥與酸性中藥合用易析出結晶而致結晶尿、血尿;如64466432中五味子與64466433中氨茶堿片,五味子及其中成藥可與氨茶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聯(lián)用時兩藥療效均降低。
③與藥物中的鞣質或苷類發(fā)生反應:5例;如64389071中石榴皮與64389072中柳氮磺吡啶腸溶片,含鞣質中藥可與磺胺類結合,減少排泄,導致血中和肝內磺胺藥濃度增高,嚴重者可發(fā)生中毒性肝炎。
④與含金屬離子藥物(鈣、鎂、鐵、鋁、鉍等)形成螯合物,10例,如65117981中柴胡與6511798中維生素D3碳酸鈣;64904531中焦山楂與64904534中鋁鎂加混懸液。含金屬離子藥物可與含糖甙較多中藥形成螯合物,相互影響吸收,降低療效。
表1 不合理性統(tǒng)計表
⑤降低消化酶活性:9例。如65317641中檳榔與65317642中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
含生物堿中藥(麻黃、元胡、檳榔、黃連、黃柏、川烏、附子等及其中成藥)可與消化酶產(chǎn)生沉淀,降低酶活性;如64715761中白芍與64715762中多酶片,因含鞣質中藥及其中成藥可吸附或絡合消化酶制劑,使其生物利用度降低。
(3)藥理增毒/拮抗性的聯(lián)用
①與糖皮質激素的反應:22例。如65183361中紅花與65183368中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鈉,紅花可對抗糖皮質激素部分免疫抑制作用;如64906711中甘草與64906715中醋酸地塞米松片,因糖皮質激素與甘草制劑聯(lián)用可增強解毒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等藥效,并加重不良反應。
②與降血糖藥的反應:16例。如65160261中麥冬與65160262中伏格列波糖膠囊,麥冬與降血糖藥合用易產(chǎn)生拮抗作用;如65135951中葶藶子與65135953中格列喹酮片,降糖藥與含苷類成分的中藥及中成藥合用易使血糖升高。
③與咖啡因的反應:6例。如65069841中三七與65069842中氨咖黃敏膠囊,總皂苷可對抗咖啡因的興奮作用;如65069841中延胡索與處方65069842中氨咖黃敏膠囊,元胡所含生物堿抑制中樞興奮,可降低中樞興奮劑藥效。
④與降壓片反應:7例。如65292612中麥冬與65292615中珍菊降壓片,麥冬與排鉀利尿藥合用易致低血鉀;如64447071中炙甘草與64447072中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甘草與呋噻米或噻嗪類利尿藥聯(lián)用,可發(fā)生藥理性拮抗作用和增加不良反應,甚至可發(fā)生嚴重低鉀性癱瘓。
⑤與阿司匹林(拜耳)的反應:17例。如65256542中麥冬與65256544中阿司匹林,麥冬與水楊酸制劑合用易促成消化性潰瘍;如64898931中焦山楂與64898932中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與酸性中藥合用可能加重對腎臟的毒性。如64372301中麥芽與64372302中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與含淀粉酶的中藥及中成藥合用易降低活性(至少間隔2 h服用)。
(4)“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
①“顯性”的配伍禁忌:22例,其中“十八反”5例,“十九畏”5例,其他配伍禁忌12例。如65190062中浙貝母與65190063中附子;如65289631中細辛與處方65289632中山茱萸;如64327171中何首烏與萊菔子同煎服可引起口干、目干、鼻干、聲嘶、頭暈及神志恍惚等癥狀,飲茶可消除這種癥狀。
②“隱性”的配伍禁忌:15例。如64458162中萊菔子與64458163中愈心痛膠囊,因萊菔子與愈心痛膠囊中的紅參在藥效上有拮抗作用,故傳統(tǒng)用藥中視為配伍禁忌,但萊菔子可以消除“濫用人參綜合征”所表現(xiàn)的腹脹等胃腸道癥狀。如65358851中法半夏與65358852中六味安消膠囊中的大黃,因半夏可拮抗大黃瀉下作用。
(1)分析我院用藥配伍不合理問題,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1]:①藥師和醫(yī)生對藥品說明書不熟悉,且都存在中藥師、中醫(yī)不熟悉西藥藥理,而藥師、西醫(yī)不熟悉中藥性能,在調配和開具處方時有疏漏。②藥師和醫(yī)生對藥劑合理配伍知識的缺乏,在用藥指導和藥物咨詢的服務過程中,對不合理配伍用藥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毒副作用和藥源性疾病意識淡薄。③中藥臨床藥學工作不夠深入,中藥臨床藥學工作人員因自身工作經(jīng)驗的不足,在用藥監(jiān)測和用藥指導上流于形式,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2)避免不合理配伍用藥的對策:①加強繼續(xù)教育培訓工作,在開展“西學中”的同時,也要開展“中學西”;在提高在職藥學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和業(yè)務素質的同時,也要強化專業(yè)中藥臨床藥師的培養(yǎng)和教育。②強化接方審核環(huán)節(jié),利用信息化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測用藥配伍是否合理,并及時與醫(yī)師溝通。③窗口用藥咨詢服務變被動為主動,不僅僅是患者問什么答什么,而是主動查看患者的門診病歷,查詢患者的用藥史,指導患者正確服藥。④加強中藥飲片處方專項點評工作,針對??啤2?、專人進行不合理配伍用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利用藥訊、OA網(wǎng)及院部的獎懲機制,提高用藥合理性。⑤加強不良反應報告工作并建立用藥監(jiān)測報告制度,整理并發(fā)布我院常見不合理配伍用藥信息。⑥利用品管圈等手段,通過開展“提高中藥飲片處方合格率”等主題品管圈活動,降低不合理配伍用藥現(xiàn)象。⑦利用微信公眾號、電視電臺等平臺,加大藥學保健知識和合理用藥知識的宣傳與咨詢工作,加強醫(yī)藥護之間的醫(yī)藥信息的交流,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避免不合理用藥。⑧不斷完善更新臨床用藥軟件,事前對不合理用藥預警,事中對不合理用藥干預,事后對不合理用藥點評,規(guī)范臨床用藥,確保醫(yī)療安全。
[1] 賈公孚,謝惠民.藥物聯(lián)用禁忌手冊[M].第一版,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