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翊君 洪波
浙江省寧波市中醫(yī)院 浙江 寧波 315010
育陰清肺方為主治療晚期氣陰兩虛型非小細胞肺癌38例臨床觀察
鮑翊君 洪波
浙江省寧波市中醫(yī)院 浙江 寧波 315010
非小細胞肺癌 氣陰兩虛 育陰清肺方
近年來隨著中醫(yī)藥在抗腫瘤方面取得良好的療效以及實驗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突破和進展,中醫(yī)藥聯(lián)合化療防治惡性腫瘤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大量臨床試驗研究表明,中醫(yī)藥治療可以有效地提高腫瘤患者自身對放化療的耐受性,增加其對放化療的敏感性和完成率,減輕放化療產生的毒副反應,改善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使其生存期得以延長[1]。筆者在總結多年治療肺癌的臨床經(jīng)驗的基礎上,依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原則和中藥君臣佐使組方配伍規(guī)律,自擬育陰清肺方治療氣陰兩虛型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1.1 病例入選標準:①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第六分冊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2]。所有受試者均通過CT或胸片檢查,且組織病理學或細胞學明確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分期按國際肺癌協(xié)會(IASLC)2009年頒發(fā)的第7版《肺癌的TNM分期標準》[3],臨床分期為ⅢB~Ⅳ期。②中醫(yī)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氣陰兩虛證。③年齡在18歲~75歲之間,性別不限,卡氏評分(karnofsdy)≥50分,預計生存3個月以上;④未經(jīng)手術切除,或術后局部腫塊復發(fā)、轉移,放、化療結束2個月以上,經(jīng)影像學檢查,肺部仍有實質性腫塊者。
1.2 病例排除標準:腫塊為轉移性肺癌患者;過敏體質及對口服中藥有過敏史者;合并有嚴重心、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等疾病患者或影響其生存的嚴重疾?。换加邪V呆或重大的精神狀態(tài)改變使其不能理解醫(yī)囑;對方案依從性差,研究者認為不宜參加本試驗者。
1.3 一般資料:80例均系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寧波市中醫(yī)院呼吸科收治的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病理診斷明確為非小細胞肺癌,中醫(yī)證型屬氣陰兩虛型。將經(jīng)排除標準篩選的入選病例作為受試者,把通過篩查評估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的受試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按照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共完成75例臨床觀察,其中5例脫落,治療組38例中,男14例,女24例;年齡36~76歲,平均60歲;病理類型:腺癌26例,鱗癌12例;臨床分期:Ⅲ期24例,Ⅳ期14例。對照組37例中,男18例,女19例;年齡40~72歲,平均62歲;病理類型:腺癌22例,鱗癌15例;臨床分期:Ⅲ期26例,Ⅳ期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化療方案為:GP方案:吉西他濱1000mg/m2,第1天、第8天;順鉑25mg/m2,靜脈滴注,第1~3天。
2.2 治療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口服育陰清肺方,藥物組成:生地、生黃芪各20g,制玉竹、南沙參、當歸、浙貝、蛇六谷(先煎)各15g,知母、紫草各10g,陳皮、炙甘草各6g,川連5g,丹參30g。臨證加減痰濕盛,加瓜蔞、魚腥草各30g,桔梗6g,半夏、白術各10g;干咳,加炙紫苑15g,百合20g;胸痛,加延胡索30g;咯血加仙鶴草30g,納呆腹脹加佛手12g、木香10g。水煎,每日1劑,分兩次服,
兩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觀察3療程評價療效。治療期間,均未使用其他抗腫瘤藥物,如有并發(fā)癥發(fā)生,均可采用對癥處理。
3.1 療效評價標準:分述如下。
3.1.1 中醫(yī)癥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治療后臨床癥候積分值比治療前積分值下降≥70%為顯效,積分值下降≥30%為有效,積分無變化者為無效。
3.1.2 生活質量狀況評定:采用卡氏評分標準(KPS)[5]評分法。第一療程治療開始時和第三療程治療結束后各測評1次。提高:療程結束后較治療前KPS增加≥10分;穩(wěn)定:療程結束后較治療前KPS增加或減少<10分;降低:療程結束后較治療前評分減少>10分。
3.1.3 瘤體變化:根據(jù)WHO關于實體瘤的療效評價標準,治療前后檢查胸部CT各1次,判定瘤體變化情況。緩解率:病灶最大直徑乘以其垂直直徑較治療前縮小50%以上為有效,50%以下為無效。①完全緩解(CR):病灶全部吸收,并持續(xù)4周以上;②部分緩解(PR):病灶減少≥50%,并維持4周以上;③穩(wěn)定(SD):病灶減少<50%或增加<25%;④進展(PD):病灶較治療前增加≥25%,或出現(xiàn)新病灶。
3.2 治療結果:分述如下。
3.2.1 兩組治療后中醫(yī)癥候改善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3.2.2 治療前后生活治療改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KP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KP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治療組例數(shù)38 37治療前71.5±15.6 71.7±18.1治療后73.0±15.7 82.5±12.4*
3.2.3 實體瘤近期療效:兩組患者實體瘤近期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實體瘤近期療效比較
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肺癌的早期診斷率為16%,5年生存率只占15%,約80%患者診斷時已存在遠處轉移。早期階段該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為12~16個月,而進展期只有7~10個月。近30年來研究表明,肺癌是所有治療敏感腫瘤中最難治愈的一種[6]。由于早期肺癌的癥狀具有隱匿性,及我國各地區(qū)客觀經(jīng)濟條件不一的限制,有很多肺癌患者都不能得到有效且及時的診斷,使得80%患者通常在就診時就已經(jīng)是屬于中晚期肺癌,且失去了手術等根治性治療的機會[7-8]。中晚期惡性腫瘤是全世界臨床的難點,而放、化療是其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是放化療各有其適應證和限制,且副作用大。而中醫(yī)學重視整體觀念,在治療上具有多靶點和整體調節(jié)的效果,中藥復方和中藥自擬方都有很大潛力。
肺癌屬中醫(yī)學“肺積”“賁息”范疇,雖以“咯痰”、“咯血”等實證為癥狀,但其病因多為正氣虛于內,癌毒蘊積導致。氣陰兩虛是肺癌的基本病機。有研究顯示,肺癌中醫(yī)臨床分型有正虛型(陰虛、氣陰兩虛、脾虛痰濕、陰陽兩虛),其中以陰虛和氣陰兩虛兩種類型為多,邪實型(氣滯血瘀型)。[9]育陰清肺方中生地、知母、制玉竹養(yǎng)陰涼血,滋陰壯水,為君藥;南沙參益氣養(yǎng)陰、潤肺化痰,浙貝清熱化痰,降氣止咳散結,有加強取痰之力,共為臣藥;佐以生黃芪益氣扶正,李東垣謂“脾胃一虛,肺氣先絕”,益氣健脾藥有培土生金之意,陳皮健脾理氣化痰?,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組織水腫是腫瘤轉移的相關因素,陳皮能改善組織水腫和抗癌瘤轉移。丹參入血分,活血通脈;川連清中焦之熱;紫草涼血活血、透疹解毒;蛇六谷在《中藥大辭典》中記錄為一種常用的抗腫瘤中藥,味辛,性寒,有毒,能化痰消積、解毒散結、行瘀止痛,先煎60分鐘以去其毒性,共為佐藥;當歸為使藥,《藥品化義》云:“當歸性溫能散、入肝經(jīng),養(yǎng)血活血運行周身。”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之效。組方依法君、臣、佐、使,攻補兼施,培土生金,因方證相符,施之臨床,常獲滿意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育陰清肺方聯(lián)合化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疲乏力、胸悶咳嗽、氣短喘促、口干少飲、納差、夜寐欠安的臨床癥狀,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聯(lián)合化療能更有效控制瘤灶。在臨床上中藥聯(lián)合化療具有減毒增效的作用,是一種合理而且有效的治療方法,為進一步擴大臨床應用提供了有效的依據(jù)。
[1]徐婷,孫大興.非小細胞肺癌的中醫(yī)藥治療進展[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1,46(8):614-6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第六分冊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1991:2-13.
[3]孫燕.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399-401.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16-221.
[5]李乃卿.西醫(yī)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245-253.
[6]劉宇龍,劉偉勝,徐凱,等.中藥復方對肺癌術后患者免疫功能及遠處轉移的影響[J].浙江中醫(yī)雜志,2005,2(2):69-71.
[7]劉奇,劉會寧,彭忠民,等.實用胸部腫瘤外科學[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7:1368-1371.
[8]李明花,施志明,鄭培永.肺癌生存質量量表研究和應用進展[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08,3(2):150-153.
[9]劉嘉湘.中醫(yī)藥治療肺癌研究思路和臨床經(jīng)驗[J].世界中醫(yī)藥,2007,2(2):67-69.
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