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貫制學校承載了孩子從童年到少年至關重要的成長階段。其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完整地考慮孩子這一階段的成長規(guī)律和需要,以適合的方式落實到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
秉承“濟世明德,篤行于微”的校訓,濟微中學將九年義務教育定義為整體化、系統(tǒng)化和序列化的教育,建立起“9>6+3”的教育模式。學校自2008年開始,積極開展德育序列化教育實踐,研究制定了《濟南濟微中學德育序列化實施方案》,確定了“四段一體”的德育序列化工作基本框架:依據不同年齡、不同認知心理特點,劃分了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四個學段,將學校德育總目標合理分解到不同學段,分層實施、有序銜接。旨在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主動發(fā)展,成為一名樂學善學、自立自強的好學生;成為一名誠信友善、身心健康的好少年;成為一名愛家愛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一、德育目標層次化
依據黨和國家對青少年和兒童在思想、道德、法紀、心理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并結合我校的辦學理念,從兒童和青少年成長自身需要出發(fā)確定德育目標。
我們將學校德育總目標分類并具體分解到各個學段,形成目標分解細目表。目標的分解呈現明顯的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層次化特點,又體現出目標的一致性,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由感知到感受再到感悟等學生認知和思維發(fā)展的特點及規(guī)律。
比如,學校德育總目標是一級目標,愛家愛國情感的培養(yǎng),是二級目標。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首先確定“愛己—愛家—愛?!獝蹏边@種由內而外、由小到大的目標邏輯,然后再有側重地分解目標到不同學段,作為更具體的三級目標。低學段(1-2年級)著重于“愛己—愛家”層次的目標落實,具體分解為自我愛護的行為規(guī)范、習慣養(yǎng)成等行為目標和感受家人的愛、關心家人等情感目標;中學段(3-4年級)側重于“愛家—愛?!睂哟蔚哪繕寺鋵?,在前有的基礎上學會更多地理解和關心家人以及關心同學、關心班級、愛護學校;高學段(5-6年級)在此之上進一步深化,側重于“愛?!獝蹏敝械摹皭坌!保鋵嶊P心同學、班級和學校的行動目標,并初步感受國家、民族的強大;最高學段(7-9年級)則側重于“愛國”,通過系統(tǒng)學習,更深地理解、感悟國家、民族的含義,逐步形成國家認同。
每一學段都是在前有目標的基礎上繼續(xù)鞏固、落實習慣的養(yǎng)成,然后有側重地落實新的、更高層次的階段目標。所以,每一層次的目標在各學段都有不同的體現,比如,單就“愛國”的三級目標在各學段分別體現為:識國旗、唱國歌、愛漢字;學書法、誦經典、知傳統(tǒng)文化;愛家鄉(xiāng)、做公益、關心國家;學歷史、看世界、愛我中華。呈現出明顯的隨年齡、學段遞增而相應提高的層次性和序列化。
二、德育內容遞進化
德育內容是為實現德育目標而確定和安排的特定教育內容。德育內容的性質和構成由德育目標所決定;德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要依據學生年齡特征和思想品德發(fā)展水平來確定。
同一主題內容的安排依據不同學段的德育目標呈現出由簡單到復雜、由局部到全面、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等遞進化特點,同時又保持著主題內容的延伸性和拓展性,以及一致性和連貫性等特點。比如,我們對學校生態(tài)文明主題教育的目標及內容作了如下分解。(見表1)
三、德育活動系列化
德育本身就是一個實踐性的過程,必須要做到知行合一,因此,活動是學校德育的重要載體。由于德育目標和內容比較龐雜,因而需要整合、分類,劃分不同的主題,在主題下設計有意義、有創(chuàng)新、有成效的德育活動。
我們原有方案中,目標、內容的梯次分解比較詳實,也進行了二級目標分類,但仍然不夠全面,三級目標又顯得過于龐雜,不太利于提取和落實,實際執(zhí)行中易流于形式。我們逐漸認識到,德育縱向序列化的分解落實,必須通過橫向的德育主題活動來支撐。
根據中小學德育工作要求及學校整體德育目標,學校確定了十大德育主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愛家愛國主題教育、傳統(tǒng)文化教育、安全與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與責任教育、誠實守信教育、生態(tài)文明教育、科學藝術教育、社會實踐及志愿者主題教育。
在實踐中,我們通過不同時段各德育主題活動的開展,將目標、內容及建議等從學校德育目標分解細目表中提取出來,并進行必要的修改、完善,隨學段的提高不斷拓展、深化,使主題德育活動的設計呈現出針對性、漸進性,以確保主題教育的實效性。
比如,紀念長征勝利的主題德育活動,我們依據序列化目標和要求,從低到高設計了六項活動建議:
講長征故事,樹英雄偶像(講故事,1-2年級);
畫長征足跡,展熱血風采(手抄報,3-4年級);
誦長征詩情,感愛國情懷(詩歌朗誦會,5-6年級);
唱長征頌歌,揚理想信念(歌詠比賽,5-9年級);
議長征精神,明時代責任(主題班會、黑板報等,5-9年級)。
思長征歷程,抒報國之志(讀書征文,7-9年級);
德育縱向序列化,體現了道德教育的漸進性和一致性;德育橫向主題化,體現了德育內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兩者結合,更有利于提高德育成效。
四、德育評價階段化
德育評價是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保證學校德育目標實現的必要措施。
目前,學校德育的評價也體現出了德育序列化體系中學段的區(qū)別。一是主題德育活動的表彰評價依據學段進行。很多德育活動本身就是按照學段設計的,即使是跨學段的德育活動,其評價也是分學段的,彰顯學段之間的差異。比如,生態(tài)文明主題教育中,環(huán)保征文在3-9年級范圍內開展,但評獎表彰區(qū)分不同學段;在全校進行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推薦評選中,也是依據不同標準落實到各個學段。二是學校對學生的評價也顯現學段差別。1-6年級主要是結合少先隊組織的“競優(yōu)爭章”系列,具體標準依據學段區(qū)分,評價兼顧個人和小組。7-9年級主要是“校園之星”系列,結合年級德育目標,評選包括學習標兵、進步之星、體育之星、勞動之星等十星,每半學期舉行一次,各年級再進行不同形式地表彰、展示,以發(fā)揮積極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現在,德育序列化實踐已經深入到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德育目標及內容分解細目表已編入學生手冊,方便學生對照自查和家長監(jiān)督,主題德育活動的開展正逐漸成為德育工作常態(tài)。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呈現出更加陽光健康、文明守紀的狀態(tài)。不管走到哪里,自信大方、謙和有禮的濟微學子,已經成了學校一張亮麗的名片。學校也在德育方面先后被授予“全國生態(tài)文明教育示范學?!薄吧綎|省依法治校先進單位”“濟南市師德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朱永新曾經說過:“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我們正在創(chuàng)造的地方?!标P于教育,關于德育序列化,我們所做的還遠遠不夠,但我們正昂首闊步走在德育序列化研究和實踐的路上。
【馮秀川,山東省濟南市濟微中學副校長】
責任編輯/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