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紅
摘 要:人類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現(xiàn)代網絡技術不斷完善,家用電腦進入尋常百姓家,學生能不純粹從課本中獲取歷史知識,現(xiàn)代教學手段不斷更新,課件在歷史課堂中被廣泛應用,投影儀、交互式白板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推廣,特別是近年來,我縣實現(xiàn)了“班班通”網絡全覆蓋,校級局域網的形成,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聽視覺的強烈感觀刺激。3G手機網絡在農村中的落實,使學生能知識隨身帶,學生能從多種渠道,不同途徑中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F(xiàn)代教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
關鍵詞:利用 現(xiàn)代教學手段 歷史 學習
二十一世紀以前,歷史教學資源貧乏,除了課本外,學生和老師沒有其他的輔助資源。歷史場面不能再現(xiàn),歷史人物得不到渲染,歷史事件得不到重放,教學全憑教師頭上一張嘴,手上一本書。曾有歌謠為證:讀半天,背半天,拿著課本講半天。一支筆,一塊板,任憑耍猴也難辦。上課無趣,教師也難以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也激發(fā)不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和完善,使教師在教學歷史學科中益匪淺,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極大程度地享受到現(xiàn)代教育教學技術帶來的學習效率,學生由不愿學到樂意學,由被動學到主動學,由呆板學到創(chuàng)新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筆者根據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認為:現(xiàn)代先進的教學工具和教學資源,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為老師講授歷史知識,提供了方便,也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來源,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
一、現(xiàn)代教育教學技術能充分展示歷史學科的特點,能解決歷史學科的教學困惑
歷史學科的特點就是時間跨度大,亙古至今;歷史人物豐富,形形色色;歷史事件繁雜,紛紛冗冗;歷史場景多,五花八門。但是,歷史畢竟只是歷史,歷史事件不可的重現(xiàn)性,歷史場景的不可保存性和歷史人物的不可再生性,給學生學習帶來困難,純粹靠學生的想象和教師的描述,很難生動再現(xiàn)歷史事件和歷史場景,也很難將歷史人物描述得淋漓盡致。
現(xiàn)代教育教學手段能提供豐富的信息量,能充分展示歷史學科的特點,能有效解決歷史學科的教學困惑。多媒體中的諸多影視作品能將歷史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原始音像資料能保留歷史風貌,歷史事件和歷史場景等也可以被“3D”合成技術描繪得具體和周到,flash軟件在課件制作中的利用,能將“靜”的知識變成“動”的作品,能將“死”的人物變成“活”的人物,幻燈片,投影儀能將歷史地圖由局部到全面,展示得輪廓分明,大大拓展了教育教學資源,對教育教學產生了較大的改變,也豐富了學生的想象,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二、現(xiàn)代教育教學技術涵蓋的信息量大,能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進入二十一世紀,現(xiàn)代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家用電腦的普及,互聯(lián)網覆蓋到農村地區(qū),為學生學習文化知識提供了巨大的便捷條件,打開了方便之門。初中歷史課本將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fā)展?jié)饪s在短短的三年學習時段中,濃縮在簿簿的六本十六K的課本中,而且涵養(yǎng)世界及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人文、宗教、農工業(yè)等,內容多,冗長繁雜,所以,初中課本描述也難以詳盡。初中歷史的這個特點,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和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解決了這個難題,學生可以從家用電腦,個人用戶移動終端中,享受到資源共享,互聯(lián)網蘊藏的豐富資源使學生可以極大便捷地查閱有關歷史的各種資料,學生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同時,互聯(lián)網技術,實現(xiàn)了“人機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真正做到了“天涯若比鄰,千里眼前人”的美妙神話,也為學生個人構建歷史系統(tǒng)網絡提供了便捷。
三、現(xiàn)代教育教學手段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歷史不是數(shù)學,它不能用公式來解決問題,歷史又像數(shù)學,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的唯一性,也決定了有些歷史問題的答案的唯一性。歷史也像政治,歷史問題的開放性和問題答案的變化性與政治異曲同工。中國的教育家們將歷史與政治有機地結合成政史學科,是絕妙地創(chuàng)新。然而,有些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感到不可捉摸,冗長繁雜的歷史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掌握重點,粗略簡要的描述又讓學生感到歷史知識難以把握和理解。
現(xiàn)代教育教學技術為學生的解難釋疑也提供方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廣泛應用交互式白板和圖文并茂的課件,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教師無論從資料收集、課稿整理、過程教授、手段利用、習題編排、言語導向中為學生突出重點,緊扣主題,同時,互聯(lián)網也為老師對學習遇到困難的學生進行網上個別指導和輔導,大行方便之門,也為學生學習歷史突破了難點,解決了難題。
四、現(xiàn)代教育教學技術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要求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為國家培養(yǎng)出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多媒體網絡和校園局域網為學生學習提供了空間和工具,網上聊天室為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相互促進,探究創(chuàng)新,提供了虛擬平臺,同時,學生在現(xiàn)代網絡是收集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和運用的過程中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信息處理的能力,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訓練,潛能也得到了挖掘,自主學習能力也有了提高。
然而,現(xiàn)代教育教學手段也不有局限性,它不是萬能的“孫大圣”,不能脫離教師而存在,從教學手段的角度來看,教師始終是第一位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將“滿堂灌”變成了“滿機灌”“滿網灌”。同時,有些多媒體資源中將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渲染追加了藝術成分,渲染過當或偏離,也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歧義和誤解。所以,課本還是學習之源,離開課本,只能是棄本逐末,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