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愛玲的《少帥》"/>
●于國源
每一次張愛玲遺作的問世,都是一場張迷的狂歡,《雷峰塔》《易經(jīng)》《小團圓》之后,又等來了未完的英文遺作《少帥》,我當(dāng)然是毫不猶豫地入手,如饑似渴地讀完后再慢慢品味。
《少帥》是張愛玲以1925年至1930年軍閥混戰(zhàn)時期的北京為背景,以傳奇人物張學(xué)良和趙四小姐為原型寫的一部愛情小說。這部作品的寫作起意于1956年,當(dāng)時張愛玲剛移居美國,希望打入美國市場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與經(jīng)濟狀況。盡管張愛玲連準備案頭工作到動手寫作用了三年時間,美國出版商對《少帥》并無興趣,隨著出版計劃一再碰壁,加上后期整理材料的巨大難度,張愛玲原計劃寫十章,實際完成了七章,約兩萬三千英文字,譯為中文也僅僅86頁,這部原本被張愛玲寄予厚望的“轉(zhuǎn)運”之作成了一只斷尾蜻蜓。
毋庸置疑,《少帥》算不得張愛玲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但喜歡張愛玲的人卻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別樣的收獲,這只斷尾的蜻蜓自有另一種魅力。讀到《少帥》之前,張愛玲的形象是單一的,絲絲縷縷寫盡亂世里蒼涼糾結(jié)的愛恨情仇,《少帥》卻讓我們看到了張愛玲的另一面,一個遠走異國他鄉(xiāng),努力向西方文化靠攏的“EileenChang”(張愛玲)。從本書來看,張愛玲向美國讀者口味靠攏的意愿非常明顯,如果說開篇“府里設(shè)宴,女孩子全都走出洋臺看街景”,還是她原滋原味的筆觸的話,隔后幾段的“她們也許不曉得誰是大總統(tǒng),但是永遠清楚哪個人實權(quán)在握,而且直呼直名。在一個名義上的共和國里,這是民主政治的唯一而奇特的現(xiàn)象”,是顯而易見的“美國范兒”的表達方式。張學(xué)良是政治人物,而且是改變了中國現(xiàn)代史走向的大人物,張愛玲并不是個對政治感興趣的人,對這個題材的把握很難做到游刃有余,張愛玲在《燼余錄》里寫道:“現(xiàn)實這樣?xùn)|西是沒有系統(tǒng)的,像七八個話匣子同時間唱,各唱各的,打成一片混沌?!睆哪承┓矫鎭砜?,這似乎可以看做是對《少帥》的詮釋。
張愛玲無論經(jīng)歷了怎樣的歲月變遷,無論書寫的是怎樣的故事,她寫出的依然是自己的人生和情懷。讀到《少帥》的第三章,張愛玲昔日的風(fēng)采重現(xiàn):“他探身撣了撣煙灰,別過頭來吻她,一只鹿在潭邊漫不經(jīng)心啜了口水。額前垂著一綹子頭發(fā),頭向她俯過來,像烏云蔽天,又像山間直罩下來的夜色。她暈眩地墜入黑暗中。”讓人在一瞬間感到驚艷的文字還有很多,再比如,寫到四小姐獨自去找少帥的時候,張愛玲這樣寫道:“她是棵樹,一直向著一個亮燈的窗戶長高,終于夠得到窺視窗內(nèi)?!痹趶垚哿岬奈淖质澜缋?,精神早已超越時空,一任流年偷換,今天的讀者依然有著如臨其境的代入感。
本次出版的大陸譯本,配套贈送一本“《少帥》別冊”,該冊中收錄了馮睎乾的一篇研究長文,對本書的創(chuàng)作歷程、資料收集、友人通信等均有詳細梳理和考證。這本別冊是出版商一份用心的禮物,也更利于張迷們詮釋《少帥》這只斷尾蜻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