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唐梅
摘 要:21世紀是創(chuàng)新的世紀,作為教育工作者,從事的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偉大事業(yè)。因為實行創(chuàng)新教育,是新的形勢對我們的要求,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實現素質教育的普及,就課程進行設置的時候,應該以學生的全面終身發(fā)展為出發(fā)點。但由于區(qū)域文化氛圍和基礎的差異,農村與城市學生的素質差異較大,地理科目的特殊性,造就了農村地理教學的前景堪憂,本文就教學過程中的困惑表達,是為了更好更早地找到符合農村地理教學的出路。
關鍵詞:農村 地理教學 教學心得
地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社會的發(fā)展起著巨大的作用。因此,在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的中學教育中,地理應該占有一席之地。但在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與城市地理教學中存在非常大的差別。地理難學、地理難教,已經是不少人的共識。尤其對我們山區(qū)農村中學的學生來說,入校成績相對低,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對薄弱,學生對初高中地理教材編寫要求的不適應高一(高一一入校就學習高中教材中最難的地球運動),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不適應(習慣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地理學習的興趣不高,缺乏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對未來自己的學習方向未定),學生的學習氛圍慢慢變淡。農村在實際高中地理教學中有特別的困難和阻力,我在長期的教學中有以下心得:[1]
第一,激發(fā)學習動力,變被動為主動——興趣教學
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fā)學生潛能的作用,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足以說明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因此如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地理教學的質量顯得尤為重要。青年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要善于抓住青少年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學習的開始就使他們產生興趣。高中地理第一章的內容正是容易培養(yǎng)興趣的開篇。例如,在講解關于時區(qū)和日界線時,設計問題:有一孕婦乘坐海輪時生了對雙胞胎,首先生下了一個女孩,然后過了1小時又生下了男孩??砂慈掌谟嬎?,男孩反而是哥哥,女孩卻是妹妹,這是為什么?在講我國占世界首位的八種礦產資源時,學生記起來往往丟三落四,采用諧音讓學生記憶,并形象地描述為,我的心太煩,煩得鼻涕眼淚一起往下流。諧音為:吾(鎢)心(鋅)太(鈦)煩(釩),目(鉬)泣(錫)?。ㄏ⊥粒┨椋ㄤR)。學生就能很快掌握這八種礦產資源。有的內容,編成順口溜,也可增加學生的興趣。又如在講解氣候類型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qū)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蒙古時用“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fā)了興趣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chuàng)作的熱情。[2]
第二,積極發(fā)展現代化感官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
地理學科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有機結合,知識面廣,空間概念強,很多問題比較抽象,所以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學起來往往會覺得枯燥無味。以往農村地理教學大部分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很少利用現代化教學模式
但是運用多媒體進行地理教學則可通過光、像、影、色、動等多個角度來刺激學生的感官,直觀性很強,極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集中其注意力,從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因此,我們在選擇電教媒體時特別注意了這些特點,把激發(fā)興趣和傳授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制作投影片時,為了加大刺激強度特地制作了一些抽拉片、遮蓋片、復合片、旋轉片,還為了適應某些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需要剪輯了一些精彩的錄音、錄像,以通過生動形象的投影和精彩的錄音、錄像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比如我在講解《海水的運動》這一節(jié)的時候,運用電影《泰坦尼克號》游輪撞擊冰山的視頻真實地展現了教材中的地理知識。
而在具體的運用中多媒體教學要和傳統(tǒng)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地理教學的必然趨勢但是多媒體說到底只是一種起到輔助作用的工具和手段教育的真正駕馭者是人,也就是教師。所以說傳統(tǒng)的那種教學方式也是不能夠放棄的。傳統(tǒng)教學中人和人之間進行面對面的心靈交流是程序化的多媒體技術無法替代的。因此想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就要將傳統(tǒng)教學中優(yōu)越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有效的結合使課堂教學不斷地被完美化。
第三,縮小師生距離——心理教學
農村高中學生是一群特殊群體,從小離開父母的陪伴,讀高中以后又離開家庭,身體和心理上又處于青春期,易出現情緒的波動。情感關系是師生心理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對教學效果有著重大影響。教學過程并不是一個機械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移植到另一個頭腦中去的過程,而是一個師生間心靈的接觸與交往的過程。因此,融洽的師生情感??梢源偈箮熒g縮短空間、心理距離,產生友好、親近、共鳴、信賴的效應,真摯的師生情感,是教學中的一種催化劑,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高。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親身體會到,教師良好的情緒,會使學生精神振奮,教師不良的情緒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學生在友好、和悅、輕松、互助合作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果就好,在緊張、對抗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果就差。
這說明師生間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對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認為,學生扎實地掌握知識,絕不是靠多次的重復,而是靠興趣、靠理解、靠師生間的情緒狀態(tài)而達到的。
因此,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準確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養(yǎng)師生間的真摯情感,縮小師生距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愛生如子,尊師重教,是師生之間最好的關系。[3]
新世紀新教學,農村地理教學有特別大的壓力和阻力,但是我們依然要與時俱進,更好地發(fā)揮出教師在課堂內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鳴.淺談如何利用信息系統(tǒng)豐富高中地理教學[J].才智,2016(26):46-47.
[2]陳麗萍.高中地理課堂互動交流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8):55-56.
[3]宋勇.基于多媒體技術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學研究及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