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霞
年近歲尾,一年一度的擇校大戰(zhàn)基本散盡硝煙,新一輪的擇校競爭又在暗中蓄積著能量,等待著來年的又一次爆發(fā)。每當看到許多家長都被“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裹挾著,千方百計地為孩子擁有“名校光環(huán)”而努力拼搏時,那些因為光環(huán)遮掩、被忽略的擇?!昂筮z癥”案例,也總是會不斷地閃現在眼前。那些患上“后遺癥”的孩子,在心靈上留下的陰影乃至畸形成長,正是盲目擇校所導致的惡果。
擇名校擇出的“苦果”
在家庭事業(yè)中都頗具成就感的張奶奶,萬萬沒想到,晚年的生活都在為外孫上名校而糾結焦慮,甚至為外孫甘當“孫子”。
外孫長得濃眉大眼、聰明活潑,被張奶奶一家視為掌上明珠。從幼兒園到小學,都千方百計托關系,并如愿成為名校一員。然而,“小升初”競爭中,孫子卻以10分之差被擋在了一所名校之外。張奶奶相信,孫子只是偶然的考試失誤,擇名校是必須的選擇。于是,她想方設法,請托送禮,孫子終于被一所名校接納,張奶奶原本以為那顆焦慮的心可以暫時平復了。
然而,匆匆而過的初中三年,張奶奶卻難以擺脫如坐針氈般的煎熬。外孫所在的班級有近70個人,上課時學生從講臺下一直坐到了教室后墻角。位于倒數幾排的外孫,幾乎被前面密密麻麻的人頭所埋沒,注意力也常常分散到課堂外。開學之初,學校慣用的“題海戰(zhàn)術”,讓他每天都面對著永遠做不完的作業(yè)或試卷發(fā)愁發(fā)呆。時隔不長,他就開心地發(fā)現,名校的老師大都來去匆匆,基本不批閱作業(yè)包括試卷,而是靠小組同學相互對題,以檢查對錯。只有大多數同學都感覺難做時,老師才會單獨講授。
“不用交作業(yè),對錯也沒人追究” 讓原本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外孫如釋重負,并學會投機取巧。此后,對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或試卷,凡是沒有特殊要求的,都逐漸被他束之高閣。家長每每問及,外孫總強調老師沒讓做,盡管半信半疑,但沒交作業(yè),老師確實也沒有找過家長麻煩。就這樣,無人問津的空白卷越堆越多,直到外孫3年初中讀完,被當作廢紙賣掉。
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在名校以成績排名為唯一尺子的激烈競爭中,成績總是“墊底”的外孫越來越怯于上學,更不愿意家長與老師溝通。他心里清楚,“成績拖了班級后腿”,老師和家長都不會給自己好果子吃。接下來的境遇,更讓張奶奶一家始料不及。外孫每天早早出門去上學,卻被學校告知頻繁曠課。為得知真相、家人悄悄跟蹤,結果發(fā)現外孫就在學校附近的網吧,借以逃避日復一日的考試排名,以及除此之外不聞不問的冷漠。這樣的學生絕對是不能被容忍的,老師為此給出了兩條路:一是轉學走人,二是家長負責接送。二選一當然取其利,張奶奶從此天天守在學校門口,放棄了退休之年的所有愿望。
飽受煎熬的日子仍在延續(xù),隨著外孫中考、高考,繼續(xù)“擇名校”是張奶奶一家絞盡腦汁、矢志不渝的方向。高中的擇校考試后,家人雖然想方設法將外孫塞進一所排名靠后的民辦高中。但絕對不放心他住校,只能以每月3 000元的租金,在學校附近租了套房子陪讀。3年高中讀完,光租房就花了近十萬元。好不容易盼到今年高考,外孫雖“幡然猛醒”,成績卻僅比三本線高了十幾分,報考一、二本顯然不靠譜,就連報本省的三本院校也是希望渺茫。為了孩子有學上,全家再次各顯身手、各司其職,外孫最終被省外的一所三本院校錄取。
當全家人終于如同獲得自由解放一樣,為脫離煎熬數年的苦海而慶幸時,對只身到省外讀書的外孫,是否會“舊病復發(fā)”仍提心吊膽。張奶奶想不明白,全家興師動眾、鍥而不舍地擇名校,擇出來的卻是無休無止的“苦果”。
乖乖女變成丑小鴨
“小學就差點沒有畢業(yè),一鍋端到轄區(qū)一所名校的分校,才上了幾個月就不想再去學校,一個女孩子,沒有文化將來怎么辦?”說起女兒,在某司法機關工作的小李幾近崩潰。
女兒生得文文靜靜,曾經是父母寵愛的乖乖女。小學讀的是離家不太遠的一所名校,工作繁忙的小李為此感到特別幸運。然而,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那所名校的學生,大多數家庭有錢、有權,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讓他們經常比吃比穿,家長擁有的資源,也讓老師對他們另眼相看。諸如,班級組織外出郊游,家長們你找車輛、我辦免票,班級活動讓老師省心省錢又風光。而來自小李這樣“清水衙門”的家庭,女兒就像是班上的“丑小鴨”,備受冷落不說,有時還得受冤枉氣。
有一次,教室的地面撒了許多紙屑,同學們誰都不愿意去清理,卻把責任推向了不愛說話的女兒。女兒的爭辯換來的是全班同學噓聲一片,含著眼淚清掃完紙屑的女兒,第二天就不愿去上學。女兒四年級時,小李與丈夫因性格不合離了婚,女兒性情更加孤僻,學習成績更是排全班末尾,請假甚至曠課已成為常態(tài)。因為,在女兒最需要安慰和溫暖的時候,許多同學總是投來異樣的眼光。煎熬了兩年之后,連畢業(yè)考都不及格的女兒,因為學校無法留級,被一鍋端到了省城一所名校的分校。
本以為換了一所學校,會減少一些女兒的心理陰影。但開學時的一次摸底考,讓女兒原形畢露。這所分校接收的生源并不好,但卻沒見過考出如此低水平成績且是來自名校的學生,女兒自然被分到了摸底考試成績排名居后的班級。小學基礎沒打好,中學的課程自然學得吃力,加之應試的壓力遠大于小學,無助的女兒再次逃避上學。媽媽如果不答應請假,她就裝病曠課沒商量;即使人在課堂里,也總是低頭不語心事重重,更不與師生交往。初一下學期,學校找到小李商量,孩子的狀態(tài)不好,是否考慮休學調整一個學期,言下之意就是留級。
看著好好一個孩子變成這般病態(tài)模樣,小李想到求助心理醫(yī)生,想到再轉一所學校,卻全都被女兒拒絕。其實,小李也知道,女兒最缺的是溫暖、是自信,但應當從哪里獲取,她卻是走投無路。在無奈休學后,終于被一所普通民辦學校所接納。這里的同學基本都是隨遷子女,教師也基本沒有名師,小李希望這樣的學校會樸實點,女兒的壓力會小一些?!袄^續(xù)升學就不去想了,至少能混張初中畢業(yè)證吧?!?/p>
從“荒草”到“階下囚”
得知兒子因涉嫌團伙搶劫被起訴,老楊夫婦欲哭無淚還必須親自到法庭去參加庭審。從兒子被公安拘押到看守所兩個月以來,夫婦倆就憂心如焚地度日。一年前,兒子中考失利,只能按分數劃入一所普通中學就讀。沒想到,這竟然成為兒子人生轉折中一道難過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