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超
耶穌墓,又稱“圣墓”,坐落于耶路撒冷老城圣墓教堂之內。墓內最重要的遺物是一塊耶穌停尸石。2016年,耶穌墓已經被考古人員打開,沉睡數百年的停尸石重見天日。該石頭系耶穌本人被釘十字架后,遺體從十字架上轉移到山洞內這塊被用作“殯葬床”的石頭上。
耶穌墓并無耶穌遺體遺物隨葬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跟隨法國考古學家們的腳步來到了耶路撒冷,對耶穌墓內的建筑結構、保存狀況和宗教功能作了一個系統(tǒng)的考察。
耶穌墓建筑結構歷經多次修葺改造,現存的建筑結構形似一個巨大的俄羅斯套娃。根據希伯來圣經記載,耶穌被釘死后,被安置在一處山洞內的石質臺子上,該山洞是山崖上開鑿出來的。耶穌的尸體在石臺子上安放了數日以后,使徒們再次來到山洞之時,發(fā)現墓穴是空的,耶穌的尸體已經不見了。圣經《路迦福音》記載了天使借著墳墓向婦女們見證耶穌復活的信息:“他不在這里,已經復活了?!边@是耶穌最后顯示的“復活”神跡,表明耶穌已經復活升天,“空墓穴”也成為了基督教重要的信仰象征。由于耶穌墓屬“空墓穴”,并無遺體遺物隨葬,考證耶穌墓的難度非常大。因此,耶穌墓的確切地理位置在歷史上也疑云重重,爭論不休。
耶穌死后約300年,公元326年,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派遣其母海倫娜為代表前往耶路撒冷,確認了耶穌最后埋葬地的確切位置。君士坦丁皇帝在埋葬耶穌的山洞之上,建造了一個小型神龕。這個神龕也被稱為“圣神龕”。
耶穌墓現今由3個宗教組織管轄,即由希臘正教會、羅馬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正教會這3個獨立的基督教分支教會組織共同管轄。3個宗教組織對圣墓教堂所在的土地擁有所有權和使用權,以色列政府無權對該地進行考古發(fā)掘和科學研究。這也是耶穌墓遲遲未進行專業(yè)考古發(fā)掘的原因。
考古發(fā)掘讓耶穌停尸石重見天日
長期塵封地下的耶穌墓,為什么要現在打開呢?事情起源于在耶穌墓周邊進行考古發(fā)掘的希臘雅典國立科技大學考古隊,他們認為打開耶穌墓迫在眉睫。該考古隊發(fā)現耶穌墓停尸石,被一塊巨大的大理石板所覆蓋,覆蓋時間為1555年,或許年代更久遠。打開耶穌墓,揭開耶穌停尸石神秘的面紗,對于考古界和宗教界來說是石破天驚的大事。
2015年,以色列國家考古委員會,對耶穌墓整體建筑結構進行了一次常規(guī)性檢測,發(fā)現建筑結構已經極不穩(wěn)定,有瀕臨坍塌的危險。以色列國家警察部隊隨后出于安全考慮,臨時封閉了耶穌墓。耶穌墓的搶救性考古發(fā)掘和修復工程,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因此,3大教會組織對耶穌墓的考古活動終于開了綠燈,耶穌墓于2016年6月正式開始科學的考古發(fā)掘。
考古工作進展順利,大理石板被移開以后,考古學家們發(fā)現了下面的一層考古碎片層??脊艑W家們完成了對這層碎片的清理之后,看到了耶穌停尸石原本的面貌。專家介紹,這是一塊灰色的大理石,上面還留存有一處12世紀的十字架雕刻裝飾,石板中部有被打碎的裂痕,石板下方還有被洗白的痕跡。
關于耶穌墓今后的修復與保護工作,雅典國立科技大學首席考古學家安東尼婭·莫洛普魯介紹說,他們對墓室整體結構進行詳細勘探和記錄之后,就會再次封閉耶穌墓,并且會采取摻入砂漿等措施對墓室進行加固。原本近距離瞻仰耶穌停尸石的“圣神龕”位置,被加固并加裝玻璃窗,便于朝圣者前來朝拜耶穌最后的安葬地。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