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香
一
有學生英語學不好,問我有什么辦法,我說,那就把所有瑣碎的時間都用來學英語。
他問,一天學習很忙,哪有瑣碎的時間呢?
我說,坐車時、吃飯前后、課間休息時、周末……
是的,只要把瑣碎的時間都拿來做某件事,還有做不成的嗎?
記得當年上中學時,我每天吃飯前都要選幾個難記的單詞,寫在一張小卡片上,在回宿舍取飯盒的路上看一眼,在去打飯的路上掃一眼,排隊的時候從衣兜里摸出來看一眼,吃飯的時候邊吃邊回憶一下,記不起來的單詞,再看一眼。等吃完飯,這幾個單詞已經(jīng)爛熟于心。
那時,每周星期三回家去取一次菜,回家步行需半小時。我便在身上揣一本課本,等同學們都走了,才出發(fā),那時路上安靜,我便可以放聲讀一路的書,回到家,幾頁書已經(jīng)背熟,甚感充實快樂。
記得當年學化學的時候,化合價就是在騎車回家的路上背的,邊騎邊背,背了一路,重復了無數(shù)遍,背得滾瓜爛熟,至今不忘。
對于學習來說,用好瑣碎時間,就會創(chuàng)造奇跡。
二
同學梅喜歡閱讀,幾年不見,發(fā)現(xiàn)她不僅是談吐還有業(yè)務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和她聊起來,她說她每周至少讀兩本書。
她工作忙,上班肯定沒有時間看書,下班還要做家務,輔導孩子功課,但這樣,并沒有誤下她讀書的事。
首先,在每天上廁所時,她手上必然要拿一本書,廁所上完,往往一篇文章剛好讀完。
吃過午飯,一般是要讀上幾分鐘書,再午休。
下班回來,坐在那里靜讀一會兒書,覺得不累了,再忙家務。
做飯干家務的時候,或者是在跑步機上跑步的時候,她耳朵里塞了耳機聽《蔣勛細說紅樓夢》《孤獨六講》等有聲書。
晚上孩子寫作業(yè),她就坐在旁邊捧一本書讀,遇到孩子不會的題,隨時輔導。
逛街購物累了,回來她什么也不干,先坐下讀一會兒書,勞累頓消。
出門旅游時,是肯定要帶書的,等一趟旅游結(jié)束,她通常一兩本書也讀完了。
而節(jié)假日,她更是充分利用時間來讀書。她現(xiàn)在基本不看電視劇,她說,遇到一本過癮的書,你真想一口氣把它讀完,根本就不想看電視。
梅說,只要你想讀,總有時間,三五分鐘、十幾分鐘都好。
三
父親是個農(nóng)民,沒上過幾年學,年輕時候字寫得很難看。記得上小學時,每每遇到老師讓寫“家長意見”,看見父親寫的字,我都很自卑。
可是他到中年后卻愛上了練字,達到了一種癡迷的程度。
父親給自己開辟了一間“書房”,在里面擺上矮桌子,桌上放著筆墨紙硯,還有我上師范用過的字帖。平時一有空,父親便鉆進他的“書房”里練字。
經(jīng)過持續(xù)不斷的練習,父親的字寫得越來越好了。
一晃,父親練字已經(jīng)有二十來年了。這幾年,父親已經(jīng)能寫我家的春聯(lián)了。
除夕,我和他一起貼對聯(lián),我打量著那些字,雖然個別字寫得還是有些隨心所欲,但是,在我心里,它們比電腦打印的那些堪稱完美的字要美得多。
和他一起辨認哪個是上聯(lián),哪個是下聯(lián),父親從容自信地指點給我看。那一刻,我發(fā)現(xiàn),不知從哪天起,父親身上多了一種儒雅之氣。
我知道,是那些瑣碎的日子,將父親扛鋤頭握鐮刀的粗糙雙手染上了墨香,是那些瑣碎的日子,照亮了父親卑微的人生,給了他生活的自信與從容。
當目標已經(jīng)明確,你只需執(zhí)著,用好那些瑣碎的時間,將平凡化為神奇,你終將在瑣碎中成就那個想成為的自己(摘自《博愛》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