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佩佩,強萬敏
乳腺癌病人術后性健康教育的研究現(xiàn)狀
武佩佩,強萬敏
對國內(nèi)外乳腺癌病人術后性健康教育研究現(xiàn)狀進行綜述,以期為制定符合乳腺癌病人術后實際需求的性健康教育課程提供依據(jù)。
乳腺癌;性功能障礙;健康教育;影響因素;理論基礎
乳腺癌在我國每年以3%的速度遞增[1],且呈年輕化發(fā)展趨勢,病人術后5年生存率高達90%[2],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質量受到普遍關注。病人經(jīng)過手術及放化療后不僅有軀體癥狀,還面臨心理和兩性關系的壓力[3]。研究報道90%的乳腺癌病人治療期間存在性功能障礙[4],且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性功能減退愈加明顯[5]。性生活是乳腺癌病人生活質量的基本組成部分,關系到病人的婚姻質量、社會適應能力及治療信心[6]。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病人及醫(yī)護人員對于術后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已達成共識[7-8],因此性健康教育內(nèi)容設置變得緊迫而必要。
研究表明癌癥病人性功能障礙呈典型的急性發(fā)作,常常在診斷或治療后即刻出現(xiàn),而在診斷前大部分病人的性活動是正常的[9]。乳腺癌病人術后由于女性第二性征的缺失及疾病本身造成的心理及經(jīng)濟等方面的壓力,導致性功能障礙的發(fā)生,嚴重影響疾病治療的信心及生活質量。調(diào)查顯示沒有經(jīng)過性知識指導的病人性功能障礙更加嚴重,以致病人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壓力和苦惱[9]。有研究指出:一次的性知識學習往往是不夠的,醫(yī)務工作者應將有益的性知識制作成書面的宣教材料,便于病人及家屬自己學習[10]。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該注重對乳腺癌病人術后性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設置,制定一套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全面系統(tǒng)的、符合乳腺癌術后病人實際需求的性健康教育內(nèi)容。
健康教育在醫(yī)療活動的各個階段發(fā)揮著重要的輔助和補充作用,正確及時的教育能夠改善病人的生活行為習慣[11]。隨著人們對乳腺癌病人術后生活質量的關注,一些學者開始探索病人術后性健康的指導措施。劉青等[12]對30例乳腺癌病人進行術后性生活康復指導,減輕了病人焦慮、抑郁情緒,并調(diào)動了其性生活的積極性。有研究指出對年輕乳腺癌術后病人及其配偶同步實施性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病人術后的性生活質量[13]。性生活質量的高低除生理因素外,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心理因素。對乳腺癌根治術病人及其家屬實行同期心理行為干預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性生活質量[6]。以上研究雖然取得較好的實踐效果,但是缺乏實用、有效的性健康教育資料。性健康教育課程的制定將有利于醫(yī)務工作者認識該問題的重要性,并采取相應措施以提高病人的性生活質量。
綜合國內(nèi)外近幾年文獻報道,乳腺癌治療后病人性功能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明確乳腺癌病人術后影響性健康的因素,對制訂性健康教育內(nèi)容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1 疾病和治療相關因素 Biglia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癌手術、化療、激素治療等治療方法會影響年輕乳腺癌病人的性生活,引起病人女性性器官的缺失及內(nèi)分泌功能的紊亂,進而影響病人的性功能和性生活質量。其中化療藥物影響最大,除了會引起女性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和內(nèi)分泌紊亂等,還會引起脫發(fā)、指甲改變、體重增加或減輕等,都會影響病人的自身認同,影響性功能[15]。
3.2 手術方式 目前治療乳腺癌最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改良根治術和保乳術兩種。保乳手術對性功能的影響要遠遠小于乳房切除術。乳房重建術可以恢復乳房的外形,使雙側對稱美觀,但由于沒有乳頭以及缺乏乳房的感覺,在提高性生活質量方面作用有限。最新的乳房腫瘤切除整復重建術可以保留乳頭、乳房外觀和感覺,改善了病人性生活質量[15]。
3.3 認知因素 多數(shù)癌癥病人對疾病本身認識不足。有些病人或擔心癌癥具有傳染性,從而抑制性欲;或配偶擔心傳染性,有意無意回避性行為;或擔心性交會促使癌癥復發(fā),擔心性交耗“元氣”,有害于癌癥康復;或害怕性交會干擾腫瘤治療[9]。此外,多數(shù)女性在性生活中處于被動地位,而疾病的痛苦和乳房的缺失會加重這種從屬心理,影響性生活的和諧[15]。
3.4 心理因素 心理障礙是影響乳腺癌生存病人治療期間性生活質量的重要原因。Hollingsworth等[16]認為抑郁、焦慮等都會影響病人性欲望和性功能。乳房切除術后病人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女性感的削弱[15]。乳房是女性的第2性征,有特殊意義。病人要承受來自腫瘤本身和乳房缺失所致軀體形象受損的雙重打擊,從而出現(xiàn)緊張、恐懼和焦慮等心理問題,影響其性生活質量,尤其易引起病人性欲減退和性高潮障礙[17]。
3.5 個體因素 如年齡、性格、文化程度、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條件等。由于年輕病人對自身漂亮的期望更高,對于自體形象、生育能力及社會角色的改變沒有充分準備,在性生活重建的過程中往往更易出現(xiàn)焦慮和緊張等負面情緒[18-19]。此外,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病人其性生活質量越高。因此,應該給年輕、受教育程度低的病人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咨詢[20]。
3.6 家庭和社會支持 乳腺癌病人面臨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打擊,亟須得到家庭和社會的支持,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配偶的理解和支持。乳腺癌病人治療后的婚姻狀況在國內(nèi)外很少見報道,Comey等[21]研究認為宮頸癌和其他婦科癌癥治療后病人在性功能、生育、夫妻關系上面臨挑戰(zhàn)。
4.1 性健康教育內(nèi)容設置的理論基礎
4.1.1 行為目標理論 拉爾夫·泰勒是美國著名教育家、課程理論專家,在代表作《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22]中指出課程設置過程中必須考慮:學習要達到的教育目標是什么?提供哪些內(nèi)容能達到這些目標?如何對這些課程進行有效的組織及安排?如何對這些課程進行評價?概括地說,課程應分為教學目標、課程內(nèi)容、課程內(nèi)容的組織以及教學評價4部分。泰勒的課程設置基本框架被教育學家廣泛認同,稱為行為目標理論[23]。在對病人制定性健康教育內(nèi)容時應考慮到以上4部分。
4.1.2 成人學習理論 美國教育學家Knowfe提出了成人學習理論[11]:成人能夠指導自身學習;成人積累了相當?shù)纳罱?jīng)驗;當成人想要了解某些事情并以工作為解決生活問題的手段時,即有學習的準備,當成人從一個發(fā)展階段轉換到另一個發(fā)展階段時所引起的發(fā)展任務的改變,往往是學習的重要時機;學習取向以問題為中心,對知識的立即應用感興趣;學習由內(nèi)在動機所驅而不是外因作用。性健康是成年癌癥病人面臨的問題,性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應考慮成人學習的特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
4.1.3 癌癥病人性康復模式 美國性治療專家Annon 1974年提出癌癥病人性康復模式指導方法,應對病人做好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和性健康教育指導,從以下4個階段幫助病人恢復性功能:①認可,病人可詢問醫(yī)學范圍內(nèi)的性問題;②提供一定的知識,為病人提供真實有效的、關于疾病治療對性生活和生育影響的相關信息和資料;③提出特定的建議,詳細了解病人的性生活背景材料,為病人采取不同的、具體的策略指導;④專門的性治療,例如在性生活過程中利用潤滑劑和改變體位(跪位或坐位)有效緩解病人的陰道干澀帶來的性交痛,減輕病人性功能障礙癥狀[17]。乳腺癌病人性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制定可依據(jù)此康復模式進行設置。
4.1.4 知信行理論 知信行理論[24]是知識、態(tài)度信念和行為三者的總稱,是目前較為成熟的健康促進行為改變模式。該理論認為健康知識和信息是促使建立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tài)度,進而改變健康相關行為的基礎,而信念和態(tài)度則是行為改變的動力。而性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讓乳腺癌病人了解性生活相關知識,建立起積極、正確的信念和態(tài)度,從而主動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25]。
4.2 乳腺癌病人術后性健康教育的相關建議 通過查閱國內(nèi)外文獻,現(xiàn)將乳腺癌病人性健康教育內(nèi)容歸納為醫(yī)學范圍問題、性科學范圍問題和心理學范圍問題。其中醫(yī)學范圍問題包括人體生理結構、軀體功能、乳腺癌疾病本身、疾病對性生活的影響、腫瘤疾病的傳染性、手術/化療等對性生活及生育的影響、性生活對于癌癥治療的意義、假體移植術、隆胸術、生育等[9,26-27]。性科學范圍問題包括人類生理需求的合理性、性系統(tǒng)、癌癥病人的性康復、不同性交體位、代替性交的性活動、性心理治療、與配偶的性溝通等[9,27-28]。心理學范圍問題包括癌癥本身及治療引起心理變化(抑郁、焦慮、自卑)、病人心理暗示的作用、婚姻危機、夫妻關系、化妝修飾技術等[6,9,17,28-29]。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從以上3方面為乳腺癌術后病人制定科學、有效的性健康教育內(nèi)容。
我國傳統(tǒng)文化對待性的態(tài)度相對保守,人們能夠接受的性科學范圍內(nèi)的相關知識較少,但是隨著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待性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在這種矛盾的情況下,作為乳腺癌病人,當其女性性器官因為手術或放化療不再完整時,對于性健康的追求依然存在。而作為醫(yī)護人員對于乳腺癌病人的性健康的教育就顯得非常必要。當前關于乳腺癌病人性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人性需求、性認知及心理狀況的調(diào)查研究,缺少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性健康教育內(nèi)容[15,30]。因此,臨床急需建立一套科學、實用的乳腺癌病人術后性健康教育內(nèi)容。
[1] 顧林.乳腺癌[M].天津:科技文獻出版社,2010:1.
[2] Siegel R,Naishadham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J Clin,2012,62(1):10-29.
[3] Holland JS.Families,illness,and disability:an integrative treatment model[M].New York:Basic Books,1994:1567.
[4] Sbitti Y,Kadiri H,Fadoukhair Z.Breast cancer treatment and sexual dysfunction:Moroccan women’s perception fron Iram[J].BMC Women’s Health,2011,11:29.
[5] Harirchi I,Montazeri A,Zamani Bidokhti F,etal.Sexual func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Iran[J].J Exp Clin Cancer Res,2012,31:20.
[6] 陳潔璋,馮錦珊,范麗娟,等.心理行為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心理與性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6):215-216.
[7] 何平,張安琴,張蒙.臨床醫(yī)護人員對病人性健康指導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J].中國性科學,2012,20(11):51-52.
[8] Hill EK,Sandbo S,Abramsohn E,etal.Assessing gynecologic and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sexual health care needs[J].Cancer,2011,117(12):2643-2651.
[9] 孟憲武.癌癥患者性系統(tǒng)障礙初探[J].中國性科學,2006,15(10):8-11.
[10] 周雯娟.宮頸癌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與性生活狀況的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2:1.
[11] 侯明杰.化療教育干預對癌癥患者生活質量和知信行的影響[D].泰安:泰山醫(yī)學院,2010:1.
[12] 劉青,張傳平,匡凌云,等.性生活康復指導在女性乳腺癌術后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20):91-93.
[13] 韓英,蘇偉.配偶同步實施性健康教育對年輕乳腺癌患者術后性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2009(11):80-82.
[14] Biglia N,Moggio G.Effects of surgical and adjuvant therapies for breast cancer on sexuality,cognitive functions,and body weight[J].J Sex Med,2010,7(5):1891-1900.
[15] 路燕燕.乳腺癌患者術后性生活質量的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4,14(4):69-72.
[16] Hollingsworth M,Berman J.The role of androgens in 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 [J].Sexual Report Menopause,2006,4(1):27-32.
[17] 高麗霞,商希芹,王志蓮,等.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病人性功能及婚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1,25(4A):894-895.
[18] 王瑛,史利民,曹星華,等.乳腺癌術后患者性功能障礙的相關性因素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1,40(1):38-39;42.
[19] 王琨,陳敏.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性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華西醫(yī)學,2008,23(4):881-882.
[20] Manganiello A,Hoga LA,Reberte LM,etal.Sexua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ost mastectomy[J].Eur J Oncol Nurs,2011,15(2):167-172.
[21] Comey R,Everett H,Howells A,etal.The car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the need for information,emotional support and counseling[J].J Adv Nurs,1992,17(6):667-671.
[22] 顧則娟.英國護理碩士教育的特色[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3):306-307.
[23] 鄭修霞.當代教育學理論與護理教育[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4:1.
[24] 黃敬亨.健康教育學[M].4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
[25] 李麗.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對喉癌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D].蚌埠:蚌埠醫(yī)學院,2014:1.
[26] Ussher JM,Perz J,Gilbert E,etal.Information need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to sexual well-being after breast cancer[J].J Adv Nurs,2013,69(2):327-337.
[27] Herbenick D,Reece M,Hollub A,etal.Young female breast cancer survivors:their sexual function and interest in sexual enhancement products and services[J].Cancer Nurs,2008,31(6):417-425.
[28] Higgins A,Sharek D,Nolan M,etal.Mixed methods evalua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sexuality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staff working with people who have an acquired physical disability[J].J Adv Nurs,2012,68(11):2559-2569.
[29] Park HY,Kim JH,Choi S,etal.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a cosmetic education programme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Eur J Cancer Care(Engl),2015,24(4):493-502.
[30] Taylor S,Harley C,Ziegler L,etal.Interventions for sexual problems following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1,130(3):711-724.
(本文編輯 蘇琳)
Research status quo of postoperative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u Peipei,Qiang Wanmin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 Hospital,National Clinical Reaserch Center for Cancer,Tianjin 300060 China)
武佩佩,護師,碩士研究生,單位:300060,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 國家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強萬敏(通訊作者)單位:300060,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 國家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
引用信息 武佩佩,強萬敏.乳腺癌病人術后性健康教育的研究現(xiàn)狀[J].護理研究,2017,31(9):1036-1037;1076.
R473.73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9.005
1009-6493(2017)09-1036-03
2015-11-06;
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