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鵬,朱建梅,郭桂義
(信陽農林學院 茶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茶與健康》公選課教學實踐探索
——以信陽農林學院為例
尹 鵬,朱建梅,郭桂義
(信陽農林學院 茶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從培養(yǎng)目標、課程內容及教學安排、教學方法、課外資源拓展等方面介紹了信陽農林學院公選課《茶與健康》的教學實踐。非茶學專業(yè)學生選修《茶與健康》,不僅可以促進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增強其身體機能。
茶;健康;公選課;教學實踐
公選課(即公共選修課或公共任選課)是指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以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綜合素質類教育課程。開設公選課的目的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技能,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的能力[1]。信陽農林學院本科人才培養(yǎng)計劃規(guī)定本科生公選課至少選修9學分,其中交叉選修課程最低6學分。自開設公選課以來,深受教師和學生的歡迎,并初步形成了體系。目前,已開設過的公選課包括人文社科類、自然科技類等共計86門(本科79門、???門),學科門類齊全,教育面廣。
茶葉是一種原產于我國的天然健康飲料。目前,全世界有20多億人鐘情于飲茶,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飲茶習慣,茶葉已成為全球消費量僅次于水的天然飲品。我國是世界上茶葉產量最大的國家,但據(jù)Quartz網站統(tǒng)計世界上人均茶葉消費最大的國家是土耳其人均3.2千克/年,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地區(qū)人均茶葉消費量分別排在世界第19、17和28位,遠遠低于一些歐洲國家(如愛爾蘭、英國、俄羅斯等)[2]。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和甄永蘇主編的《茶葉的保健功能》一書中提出了“茶為國飲”的建議,“茶為國飲”的提倡強調了茶的文化底蘊和新時代的健康生活理念[3]。茶文化在當前高校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三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和提升其內在的氣質和修養(yǎng)[4-5]。在這個“茶為國飲”和茶文化氛圍濃厚的新時代,人們對于健康生活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在高校開設公選課《茶與健康》意義重大,不僅可以促進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可以增強其身體機能。
信陽農林學院茶學院開設的公選課《茶與健康》(課程代碼:07001222)屬自然科學類,1.0個學分,16個學時,供非茶學專業(yè)學生春夏學期選修。本課程以中國茶文化和現(xiàn)代茶學科學研究為本位,詮釋了中國茶的起源、發(fā)展、傳播的歷史和其中體現(xiàn)出來的人文精神,并且在當今全新的時代背景下,用科學的視角向學生系統(tǒng)介紹茶與營養(yǎng)、茶與健康的關系,重新認識茶的內涵和健康價值。課程從古至今、由淺入深、通俗易懂,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為一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 ,提高個人修養(yǎng),從而進一步弘揚中國茶文化和中華民族的禮儀,提升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人文素質和精神面貌。
教學以教材為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和優(yōu)化。教材選用浙江大學屠幼英研究員主編的“十二五”重點推薦教材《茶與健康》[6],參考資料為程啟坤和陳宗懋主編的《飲茶與健康》[7]、王岳飛和徐平主編的《茶文化與茶健康》[9]、陳宗懋和甄永蘇主編的《茶葉的保健功能》[3]。教材和參考資料的作者均為國內茶學領域知名的專家和學者,并且教材和參考資料的內容集知識性、科普性和學術性為一體,完全可以滿足教學的需求,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恫枧c健康》課程內容包括茶的起源與影響、古籍論茶功和名人談茶效、茶葉的化學成分、六大茶類的保健功能、科學飲茶與健康、古今茶療和配方、茶對常見疾病的防治機制和療效七個篇章,具體內容見表1. 由表1可知,《茶與健康》課程內容涵蓋了文、理、醫(yī)、農等學科,可供不同學科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選修,在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更可以迸發(fā)出多學科交叉的火花,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加教學效果。
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相互依賴、密切聯(lián)系,在課堂教學中只有處理好兩者的相互關系,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在《茶與健康》的教學中,強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互動性。在《茶與健康》的教學中,要以教材為基礎,充分挖掘和利用現(xiàn)代化、多元式的教育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在《茶與健康》的教學實踐中授課教師應由簡單的知識傳授轉向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采用以學生為主體、以應用為主要目的的實踐型教育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茶與健康》的同時,逐步增加對茶文化的興趣,提高修養(yǎng)身心的能力。就課堂教學方式而言,宜多采用多媒體技術和現(xiàn)代信息傳播技術(如微博、 微信等),將視聽法、情景法和功能法融為一體,讓《茶與健康》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與教學方法的更新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相互促進。
除課堂講授以外,可以大力拓展課外資源為本課程服務,如多媒體資源網絡公開課、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文化遺產類電視節(jié)目《拾遺 保護》、湖南衛(wèi)視茶頻道、有關茶葉知識的微信公共號等。大學網絡公開課包括浙江大學的《茶文化與茶健康》、安徽農業(yè)大學的《魅力中國茶》、湖南農業(yè)大學的《中國茶道》和南京農業(yè)大學《茶葉品鑒藝術》,其中《茶文化與茶健康》自上線以來頗受歡迎,并于2012年取得了全國總亞軍的桂冠[9],也與本課程關聯(lián)最為緊密。上述課外資源學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進行觀看學習,方便易行,效果頗佳。
公選課《茶與健康》可以讓更多非茶學專業(yè)的學生深刻認識茶葉及其保健功能,對普及茶葉的保健功能、促進茶葉消費、實現(xiàn)茶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信陽是河南茶葉的主產區(qū),信陽農林學院茶學專業(yè)是河南高校開辦最早的專業(yè),以信陽農林學院為中心,以信陽各高校為起點,以公選課《茶與健康》為載體,逐步向河南各高校輻射,讓公選課《茶與健康》走進更多的高校,以促進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增強其身體機能,進而帶動河南乃至全國茶文化的繁榮和茶產業(yè)的發(fā)展。
[1] 關 勤. 加強公選課建設 提高公選課教學質量[J]. 浙江工程學院學報,21(4):371-375.
[2] 張士康. 中國茶產業(yè)優(yōu)化發(fā)展路徑[M]. 2015,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3] 陳宗懋,甄永蘇. 茶葉的保健功能[M]. 2014,北京:科學出版社.
[4] 傅 佳. 茶文化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研究[J]. 福建茶葉,2016(1):243-244.
[5] 金 華. 茶文化傳播對高校學生心理成長的價值與作用分析[J]. 福建茶葉,2016(2):175-176.
[6] 屠幼英. 茶與健康[M]. 2011,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7] 程啟坤,陳宗懋. 飲茶與健康[M]. 1994,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
[8] 王岳飛,徐 平. 茶文化與茶健康[M]. 2014,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9] 陳紅波,史雅卿. 浙江大學《茶文化與茶健康》正式列入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 茶博覽,2012,9(6): 1-17.
(編輯:嚴佩峰)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Public Elective CourseTeaandHumanHealth—Take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IN Peng, ZHU Jian-mei, GUO Gui-yi*
(Department of Tea Science,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The train objective,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eaching schedule, teaching methods and extra-curricular development about the public selective courseTeaandHumanHealthof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were introduced. The selection of the public selective courseTeaandHumanHealthfor the non-tea science major students could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good health habits but also to promoting their physical health.
tea; health; public selective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2016-07-16
信陽農林學院校級教學團隊項目(JXTD201601);2015年河南省高校校園文化特色品牌重點建設項目.
尹 鵬(1988—),男,河南虞城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茶學教育和茶葉加工與質量控制.
G642.0
A
2095-8978(2017)01-0130-03
*通訊作者:郭桂義,(1963—),男,河南輝縣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茶學教育和茶葉品質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