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達
平歐雜交榛優(yōu)質(zhì)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胡俊達
(河北省林業(yè)廳石家莊050081)
選擇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的地區(qū)。年平均氣溫3.2~15℃,極端最低氣溫-38℃以上,極端最高氣溫38℃以下,年日照時數(shù)2100h以上。年降水量650~1300mm、年降水量500mm以下的地區(qū),需有灌溉條件。土壤pH值5.5~8.0,砂壤土、壤土、輕黏壤土為宜,忌黏土。平地或坡度在25°以下的坡地,忌澇洼地。
2.1 規(guī)劃設計栽植前要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設計內(nèi)容包括道路、防護林體系、水電路、排灌設施、小區(qū)設計與品種配置、水土保持工程、建筑物等附屬設施的合理布局,繪制施工作業(yè)圖表。
2.2 品種選擇根據(jù)當?shù)貧夂驐l件和品種特性,選擇適栽品種(品系),主要品種(品系)達維、玉墜、遼榛系列、平歐系列。
2.3 授粉樹配置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距離應該在18m以內(nèi),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比例為4∶1或3∶1。
2.4 栽植密度平地株行距為3m×3m、2.5m×4m或3m×4m,坡地株行距可選擇2m×3m、2m×4m或3m×3m。
2.5 整地丘陵及緩坡山地按照等高線整理成梯田或斜坡地(斜坡地適于小型機械化)后,按株行距挖定植穴或定植溝;平地深翻整平后按株行距挖定植穴。定植穴或定植溝深60~80cm、寬60~80cm。每公頃施入腐熟有機肥20~40t,灌水沉實。
2.6 栽植時期一般在落葉后至萌芽前為適宜栽植時期,冬季寒冷干燥的地區(qū)適宜春季土壤解凍后栽植。
2.7 苗木選擇優(yōu)質(zhì)純正品種,苗木充實,無根部病害,無枝干病害。栽植前,對苗木根系進行修剪,剪口平滑,保留根系長度10~20cm。
2.8 栽植方法根據(jù)根系大小確定適宜深度,一般與起苗深度相齊。定植前將苗木根部浸泡12~24h,充分吸水后垂直放入定植穴(坑)內(nèi),根頸在地面以下6~10cm,舒展根系,培土提苗。踩實后作直徑1m左右樹盤,澆水封土,表層覆蓋地膜保水保墑。
2.9 定干栽后即可定干。定干高度,單干自然開心形40~60cm,少干叢狀形20cm,剪口下應有3~5個飽滿芽。
3.1 整形與修剪整形修剪在春季萌芽前進行。樹形采用單干自然開心形和少干叢狀形。栽后第2年選留3~5個分布在不同方向的基生枝或根蘗作主枝,其余枝剪除。第3年在每個主枝上留2~3個側(cè)枝,第4年在每個側(cè)枝上選留2~3個副側(cè)枝。每年各枝頭均輕短截,剪口下第一芽留外芽。
幼樹及初果期樹修剪,輕短截外圍發(fā)育枝,保留樹膛內(nèi)小枝。盛果期樹,各主枝的延長枝輕、中度短截,將樹膛內(nèi)細弱枝、病蟲枝、下垂枝剪除,保留其余小枝。老樹更新,對衰老樹回縮至3年生至4年生骨干枝部位,促發(fā)新枝,形成新的樹冠骨架。
3.2 人工輔助授粉當雌花盛開時,人工用細毛筆尖或棉簽等蘸花粉點在柱頭上;大面積人工授粉時,將1份花粉混合8~10份滑石粉(或淀粉)用授粉器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3.3 土肥水管理 定植當年6月上中旬撤掉地膜,澆水一次,保持樹盤無雜草或覆草,澆水后或下雨后疏松樹盤土壤。1~4年生樹,行間可以間作豆科等矮稈作物。1~6年生樹,行間可生草或種綠肥作物,適時刈割,保持草高度在15cm以下。采用清耕制的榛園,每年中耕除草3~4次,保持園地較少雜草或無雜草,也可用割草機割草。用除草劑時,在風力2級以下天氣,噴頭加防護罩近地面噴灑,防止藥液噴到樹體上。
從3年生開始施腐熟有機肥。施肥時間為每年秋季果實采收后至土壤封凍前。有機肥與土混拌施入。3~4年生樹,每株施肥20kg/年,5~7年生樹每株施肥30kg/年,8年生以上每株施40kg/年。追施速效性化學肥料,應選擇含有N、P、K的復合肥。1年生樹可以不用追肥。2年生以上追施時間為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追施復合肥的量:2年生每株150g,3年生每株200g,4年生每株250~300g,5~6年生追施600~800g,7年生以上1~2kg。施肥方法為樹盤內(nèi)開溝施入。生長季節(jié)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1~3次,間隔期20~30d。
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下的地區(qū)需灌水,根據(jù)土壤墑情和樹體水分狀況決定灌水的時期和次數(shù)。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或干旱年份,早春土壤解凍后,灌透水一次。榛園內(nèi)不能積水,有積水時應及時排出。
4.1 綜合防治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控制種群數(shù)量,將病蟲危害控制在合理的經(jīng)濟閾值以下,以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
4.2 農(nóng)業(yè)防治選用適宜本地栽培的抗病蟲優(yōu)良品種,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蟲能力;每年結(jié)合冬季修剪剪除病蟲枝,消滅越冬害蟲;人工刮除在樹干上越冬的各種害蟲卵塊;過密的株叢,適當疏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秋季燒掉病葉,防治榛葉白粉病;在幼蟲期人工摘除榛黃達癭蚊的蟲癭集中消滅;采收榛果時,將果實集中堆放在干凈的水泥地面,待榛實象鼻蟲幼蟲脫果時集中消滅。
4.3 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燈誘殺鱗翅目和鞘翅目害蟲,利用糖醋液誘殺鱗翅目害蟲。
4.4 化學防治加強病蟲害發(fā)生動態(tài)的監(jiān)測與預報,適時用藥。合理選用農(nóng)藥和施用濃度,嚴格控制農(nóng)藥的安全間隔期、施用量、施用濃度和次數(shù)。允許使用生物源農(nóng)藥、礦物源農(nóng)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有機合成農(nóng)藥,有限制地使用中毒農(nóng)藥,嚴格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nóng)藥。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生物源農(nóng)藥。
5.1 采收
5.1.1 采收適期當果苞基部出現(xiàn)一圈黃褐色時,觸及堅果即脫苞為采收適期。
5.1.2 采收方法按品種(品系)分別、分期采收,帶苞采摘或撿拾落果;地勢平坦、有條件的大型榛園可半機械化或機械化采收。
5.2 采后處理
5.2.1 脫苞帶苞采收的需及時脫苞,手工或機械方法使果苞與堅果分離。
5.2.2 堅果干燥采用室外自然晾曬干燥或烘干法干燥,使堅果水分降至7%以下。
5.2.3 堅果貯藏紙袋、編織袋或麻袋等包裝,在低溫、通風干燥環(huán)境中貯藏。
S664.4
B
10.19440/j.cnki.1006-9402.2017.03.029
2017-03-22
作者郵箱:glf21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