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樹梅
小麥收獲季節(jié),本應呈現的是金黃的麥浪,一派豐收的景象,但近年來有個別的地塊,卻一反常態(tài),仍是綠油油的一片,小麥貪青晚熟不結粒;有的地塊植株早衰,麥穗枯黃,籽粒秕瘦,給農戶造成巨大損失。究其發(fā)生原因,經初步調查探索有以下幾種:
(1)全蝕病
發(fā)病地塊一般減產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絕收,病株較健株提早10-20天枯死,是一種典型的毀滅性土傳根部病害。到小麥抽穗后,田間提早出現一片片死亡的麥株,應懷疑是全蝕病。全蝕病典型的癥狀有三黑一白,即黑根、黑腳、黑膏藥(植株莖基部1-2節(jié)間有抹不掉的黑色斑,好像黑膏藥,又像黑腳,黑根漆黑而且僵硬)和全株死亡引起的白穗。
(2)紋枯病
一種以土壤傳播為主的真菌病害,發(fā)生了紋枯病的小麥基部1-2節(jié)在拔節(jié)后顯出中間灰白色,邊緣褐色的云紋狀斑,嚴重的病斑向內侵入莖稈,影響水分和養(yǎng)分的輸送,引起枯白穗,一般白穗率1-2%,高者達5-7%,在田間一般表現為單株白穗,有別于全蝕病的點片發(fā)生。
(3)根腐病
為全株性,全生育期病害。成株發(fā)病,嚴重的引起白穗不實。還有三個典型癥狀:根部腐爛、葉枯病、黑胚粒。
(4)赤霉病
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北方以穗腐為主。抽穗揚花期如遇連陰雨3天以上,就有可能發(fā)病,感病后的麥穗枯白不結實,即使結實,籽粒也表現為呆白、秕瘦,發(fā)芽率下降,病麥有毒。田間表現為整個白穗、半截干穗或幾個小穗干枯,潮濕情況下,可產生粉紅色膠質霉層。
以上病害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主要包括土壤處理、拌種和藥劑噴施。
(1)播種前土壤處理
全蝕病、根腐病重發(fā)生地塊畝用2公斤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兌細土50公斤拌勻后撒于地表,然后翻耕整地播種。
(2)拌種
2.5%適樂時10-20毫升加3%敵委丹50-100毫升加適量水拌麥種10-15公斤,晾干后播種,可有效防治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
(3)藥劑噴澆
秋苗期、返青期采用烯唑醇、多菌靈、戊唑醇、噴澆防治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
(4)穗期用藥
始花期、齊穗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甲基托布津50-70克,12.5%禾果利20-30克,加水50-70公斤,再加上0.2%磷酸二氫鉀,進行噴霧預防赤霉、葉枯、及黑胚粒的發(fā)生。
吸漿蟲以幼蟲潛伏在穎殼內吸食正在灌漿的麥粒汁液,造成秕粒、空殼。吸漿蟲發(fā)生量較大時,可導致絕收,引起貪青晚熟。一般小穗里可剝出桔黃色幼蟲,也有幼蟲老熟并全部落入土中,小穗中也查不到幼蟲的情況。(2012年我縣個別地塊吸漿蟲重發(fā)生,白朱樂村一農戶家的小麥貪青晚熟,剝穗并未發(fā)現吸漿蟲,但經查僅一撮麥根土中就發(fā)現吸漿蟲達517頭。)
防治掌握以蛹期防治為主成蟲期防止為輔的原則:蛹期撒毒土,畝用5%毒死蜱顆粒劑1000克拌細土25-30公斤于上午10時以后田間無露水時均勻撒施于地表,撒后澆一水,或澆后趁地表濕潤及時撒施。成蟲:成蟲期采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早晨9點以前或傍晚5點以后的無風天進行噴霧防治,畝藥液量不少于35公斤。
在關鍵生育時期無有效降水或灌溉,造成小穗、小花、花粉等器官發(fā)育不良,形成不實。目前我縣水利設施完善,一般都能滿足小麥澆灌,此類情況一般不發(fā)生。
小麥孕穗至揚花期遇極端低溫,易造成花器受損,會出現“空穗”,不結實,殼色淡,不揚花等現象。
預防:(1)提前澆水,減少降溫幅度。(2)提前噴施生長調節(jié)劑和葉面肥。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3)在低溫冷害發(fā)生后迅速噴施碧護或云大120+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促進小麥快速恢復生長發(fā)育,減輕低溫災害。
2010年以來,一噴三防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小麥揚花期用藥面積大,小麥不結籽現象時有發(fā)生。近幾年通過田間觀察及群眾走訪,初步認為小麥揚花期間對藥物很敏感,此時用藥不當可能會引起小麥無法授粉或營養(yǎng)物質不能向穗部運輸,導致小麥不灌漿,一包水、貪青晚熟。敏感藥劑不只包含三唑酮等唑類藥物,還有可能包括除草劑,殺蟲劑等。
引起藥害的原因,初步認為有以下幾點:
(1)用藥濃度大。為提高防效,農戶自行加大用藥量,或經銷商推薦劑量偏大。
(2)兌藥不均勻。不采用二次稀釋法,先加藥再放水,兌藥不勻,導致濃度大的產生藥害。
(3)用藥時溫度高。小麥揚花期一般正是溫度高的季節(jié),高溫更利于產生藥害。
(4)誤用農藥。老百姓對余下的沒有標簽農藥,尤其是除草劑,摻著殺蟲殺菌劑打了。或噴施過除草劑的器械沒有沖洗干凈,直接用于防治病蟲害了。
預防:
(1)小麥揚花期確需用藥,要掌握好噴藥時間段。小麥每天授粉時間在上午9∶00-11∶00,下午3∶00-6∶00,噴藥時間應掌握在下午6∶00以后,此時溫度低了,也錯過了藥物敏感期,可降低藥害發(fā)生的風險。
(2)采用正規(guī)廠家的農藥,采用二次稀釋法正確兌藥,不隨意加大用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