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亞輝
摘 ? ?要: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體系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積累與沉淀,已發(fā)展得相當完備與成熟,使得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但是,隨著時代發(fā)展與多元文化的新情況,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一些問題開始顯現(xiàn),新形勢下的思政教育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提出更多挑戰(zhàn)。
關鍵詞: 高校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教學 ? ?創(chuàng)新
我們生活在一個網絡信息化和多元文化融合的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在這種日益復雜的環(huán)境中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尤其是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中最活躍、最具代表性的群體,他們的思想意識受這種環(huán)境影響較大。這促使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開始進行創(chuàng)新研究。將時代的要求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相結合,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本土化和創(chuàng)新性,旨在全面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多保障。
一、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一些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知不夠完整
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大都是從初中開始的,初中階段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是表面化的,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掌握僅停留在背誦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程度。在后續(xù)高中、大學階段,不少學生沒有一種強化和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意識。導致一些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停留在較低的層次,自然導致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不夠全面。通過問卷調查和個人訪談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不少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目的和意義僅僅是完成學校必修的課程。須知,只有學生從思想觀念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重視起來,這門課程才有意義,才有可能進行創(chuàng)新,獲得進一步發(fā)展。
(二)教學內容與形式更新較慢
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及科學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學說,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大的理論體系與框架,但同時提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具體的、歷史的,以具體的時間、地點為轉移。所以馬克思主義的教學內容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應該在新的形勢下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注入新鮮的血液。當前高校課堂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內容往往局限于純理論講解,而忽略結合當前時事政治或社會現(xiàn)實展開論述。至于教學形式的問題,當前科技進步使得教學設備設施越來越先進,教學手段越來越多樣,可是某些年齡相對較大的教師還固守著原來的教學模式,不愿接納新的事物,靠純粹的說教上課,不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某些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存在問題
對于當前某些大學思政課老師來說,他們的教學態(tài)度存在問題。教師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者和弘揚者,他們的責任重大。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態(tài)度,如果教師傳播知識的時候態(tài)度是散漫的,那么學生會覺得這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分數(shù)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時主次顛倒,本末倒置,一味死記硬背一些基本原理或概念性的知識,而忽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性。更有甚者,個別教師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十幾年如一日地用同一個課件或教案,懶于進行修改與更新,忽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代性與創(chuàng)新性,缺乏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的責任感與職業(yè)認同感,缺乏工作熱情與積極性。所以,高校教師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態(tài)度上存在的問題成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創(chuàng)新的一個障礙。
二、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創(chuàng)新的意義
(一)社會意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直以來就是我黨政治思想的核心所在,所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一大重要意義就是國家政治需要。高校是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最重要場所,所以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極為重視,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和思想素質直接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從這個角度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對國家和社會極其重要。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創(chuàng)新,使大學生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的思想,形成客觀理性的政治思維,培養(yǎng)正確的政治信仰,從而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社會做出貢獻,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
(二)個體意義
對于大學生來說,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絕不僅僅是政治化工具,對大學生本身的意義十分重大。人們一提起馬克思主義理論,第一印象就是政治學習,如果真正深入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層次學習中,就會發(fā)現(xiàn)馬克思的理論思想涉及面十分廣泛,包含哲學、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培養(yǎng)等諸多方面。所以說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是一種綜合素質教育,而不是某些人所理解的片面的政治教育。學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大學生知識、智力水平、人格、道德品質提升的基礎和關鍵,是實現(xiàn)自身全面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因而,從個體角度來說,實現(xiàn)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創(chuàng)新是必然趨勢。
三、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創(chuàng)新的途徑
(一)塑造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功能定位
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高校中的功能定位一直以保證大學生正確政治思想為主要目標,須知,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整套涵蓋經濟、政治、哲學、文化、道德等多重領域的具有十分深刻意義的理論體系,對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十分重要。所以,對高校領導層來說,首先應該塑造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功能定位,使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主要功能與終極目標。
(二)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當是具體的、歷史的、與時俱進的、極具創(chuàng)新意義的理論。所以對于高校思政老師來說,與其一味讓學生學習書面的理論知識,不如結合現(xiàn)實讓學生在理論與現(xiàn)實的結合中領悟理論的真正意義。教學內容是吸引學生的關鍵與根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師要想在課堂上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必須設計出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在課堂講解中從當下最熱門的時事政治或社會新聞入手,如可以從最近的美國總統(tǒng)大選事件入手,在與資本主義社會的比較中,認識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優(yōu)越性。
(三)運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
在現(xiàn)代技術發(fā)達的今天,教育手段多元化已成為當前教學革新的主要方向。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課程的開設,相比于以往的黑板書寫教學方式,帶給學生更多新鮮感和更棒的學習體驗,得到學生的廣泛認可。為了使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更深刻的認識,教師除了課堂講解外,還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參加座談會、辯論會、做報告等,使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感。
(四)改革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考核方式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考核不應該僅僅通過試卷上的分數(shù)體現(xiàn),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教師在平時課程中應該多增加課堂小測驗、寫論文或小組討論等多樣化考核方式,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能最合理反映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情況。
參考文獻:
[1]張朋光.意識形態(tài)教育和知識教育的統(tǒng)一——關于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改革的一點思考.教師教育學報,2010.
[2]謝旭輝.用科研的方法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改革.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
[3]尚秋榮.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實施案例教學法初探.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