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啟富 董偉霞 周健兒 甘尊利
摘 要:自制坯體,采用鐵含量較高的西源土、黃壇土等為粉青釉原料在還原氣氛1280~1320℃下制備了仿龍泉粉青釉。采用單因素法探討配方組成和釉層厚度對粉青釉的影響。實驗表明:當該釉配方組成為(wt%):西源22%、黃壇44%、石英16%、方解石13%、滑石5%時,釉層厚度控制在1~1.5 mm時,釉面效果與龍泉粉青釉接近。
關鍵詞:西源土;粉青釉;釉層厚度
1 引言
古代南方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顏色釉。所謂“青釉”,顏色并不是純粹的青,而是有許多種色調(diào),如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綠、翠青等。青色與碧玉相似,穩(wěn)重而高雅。歷史上也曾相繼出現(xiàn)仿龍泉瓷,其中景德鎮(zhèn)窯仿龍泉瓷至少在明代就已開始,仿品具有較高的水平,仿龍泉瓷釉層較薄,施釉不勻會有流釉現(xiàn)象出現(xiàn),釉色稍淡,為深淺色調(diào)適中的青綠色,并多有裂紋。為使青色調(diào)更接近于龍泉青瓷,坯體一般都是選取龍泉本地坯體來制備。本論文采用自制坯體,利用價格便宜的西源土、黃壇土等為主要原料,制備仿龍泉粉青釉瓷,其價格低,完全貼近實際生產(chǎn)。
2 實驗
釉料所用原料及其化學成分見表1。
自制坯體,壞體素燒溫度為750℃。
工藝流程與傳統(tǒng)釉料制備工藝相似[1]。其具體工藝參數(shù) : 料 : 球 : 水=1: 2 : 0.7,過250目篩,篩余<0.05%,釉層厚度0.8~2.5 mm,采用還原焰燒成,最高燒成溫度1280~1320℃,保溫20 min。
3 結果與分析
3.1 西源土含量對粉青釉釉面效果的影響
通過改變西源土的含量,從而變換Fe2O3的量。其實驗結果見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釉面呈色隨著西源土含量增加,相應地Fe2O3含量也隨之增加,樣品從淡白色調(diào)向粉青顏色過渡,當西源土含量為22%時,樣品呈現(xiàn)粉青色調(diào)。這主要是釉面呈色通過Fe離子配位體對光的選擇性吸收所致。當西源土含量為19%時,釉中的Fe2+和Fe3+比例適中,此時釉中Fe2+含量較多,從而導致釉呈青色調(diào)。
3.2石英含量對青釉釉面效果的影響
從圖2可見,隨著石英含量增加,釉面性狀呈現(xiàn)從無光光亮半無光的演變過程。這是由于Si02含量過低,相對釉中A12O3含量過高,使得釉面無光。而釉料中石英含量過高,也會提高釉的熔融溫度與粘度,從而使釉面光澤度降低。本實驗中以石英含量為16%為宜。
3.3 方解石對粉青釉釉面效果的影響
從圖3可見,隨著方解石含量增加,釉面的乳濁效果越來越明顯,當釉中方解石含量為13%時,釉中呈現(xiàn)純正的粉青效果。這主要是由于釉中方解石能起到助熔劑的作用,降低釉的熔融溫度。方解石在一定溫度下會分解產(chǎn)生氣體從釉中逸出,使釉的散射能力減小,而透射能力加強。CaCO3的繼續(xù)分解產(chǎn)生的C02不能從釉中完全排出,便會滯留釉中形成氣泡,釉層越厚,未排出的氣泡就越多,使進入釉中的入射光產(chǎn)生反射、折射,使釉產(chǎn)生乳濁質(zhì)感,增強了粉青呈色效果,從而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清澈明快的類玉似翠的感覺。
3.4施釉厚度對釉面的影響
從實驗結果可知,當釉層較薄為0.8 ~ 1.0mm時,釉面微泛青;當釉層厚度為1.0 ~ 1.5mm左右獲得粉青釉。繼續(xù)增加2.0 ~ 2.5mm時,顏色更加深沉。這主要是當釉層厚,即光在釉中傳播的路程越長,吸收越強烈,顏色就越深;釉層薄,即光在釉中傳播的路程越短,著色離子的吸收就越少,顏色就越淺。
4 結論
利用西源土、黃壇為主要原料在1280 ~1320℃還原氣氛下仿制了龍泉粉青釉。實驗結果表明:西源22%、黃壇44%、石英16%、方解石13%、滑石5%時,釉層厚度控制在1~1.5 mm時,其釉面效果接近于龍泉粉青釉。該研究結果為仿制龍泉粉青釉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開發(fā)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包啟富,董偉霞,謝正新.配方組成對豆青釉的影響[J].佛山陶瓷,2015,226(5):9-11.
[2] 葉宏明,楊 輝,葉培華,等.中國瓷器起源的研究[J].陶瓷學報,2008,29(2): 1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