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姝辰
偶然間看到一條“雙十一”的廣告,說得直抵人心:“有多少事情是你一時的沖動;有多少購物,是你盲目的出手;有多少期待,最后變成了無奈?!?/p>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欲橫流的世界,追逐著所謂的“高品質(zhì)”生活。受不住商品的誘惑和商家的吹捧,輕而易舉地陷入了“買買買”的瘋狂中。
wifi鎖定了我們的目光,各種各樣的社交軟件捆綁了我們的雙手,朋友圈里大量的無效信息被強(qiáng)行植入我們原本純粹的生活。網(wǎng)絡(luò)更新那么快,人們不僅僅要滿足對物的掌控,為了與別人交流時占有一絲“話語權(quán)”,舍棄了“大部頭”的閱讀,選擇接收碎片化的信息。走路時,我們在刷朋友圈,別人閱讀經(jīng)典時,我們在刷朋友圈,甚至上課的時候我們還在刷朋友圈!我的腦海里涌現(xiàn)出這樣一個畫面:一百多年前,一個人躺在床上抽鴉片。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一個人躺在床上玩手機(jī)。無形中,小小的手機(jī)成為羈絆,慢慢地瓦解著我們的精神世界。
也許我們每一天都在努力地忙碌著,卻總在不知不覺間遺失些什么。從身體到精神,我們完全被物品所束縛,被瑣事所掌控,渾渾噩噩地荒廢著時光,屬于自己的空間越來越窄,與家人的交流越來越少。
扎克伯格出席活動,大多穿著最普通的T恤和牛仔褲。而我們的一些明星,燈紅酒綠、極盡奢華,甚至還出重金給他心愛的狗狗辦一場隆重的生日party……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是我們用盡洪荒之力所努力追求的嗎?
人要活得精致,必須要有所舍棄、有所選擇,讓生命回歸素與簡的狀態(tài),追求簡約的人生。心理學(xué)上有個理論叫“自我損耗”。也就是一個人每做出一種選擇,就會消耗一點心理能量;每消耗一點心理能量,他的執(zhí)行力就會下降一點。人生是一個刪繁就簡的過程,必須從心里摒棄對物的欲念,思考自我真正的需求。當(dāng)你蹭一堂不計學(xué)分但你感興趣的課,當(dāng)你不再汲汲于富貴,不再戚戚于聲名,當(dāng)你走一段別人不曾走過但你認(rèn)為風(fēng)光無限的路,驀然回首,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簡約地生活,才能活出生命的質(zhì)量,才能從容、充實地享受美好的人生!
讓我們再整理一下淘寶購物車吧,不要再成為物品的附庸;上課時忘掉我們的朋友圈吧,別人的生活與我們沒多少關(guān)系。
(金衛(wèi)東摘自《揚子晚報》2016年11月3日 圖/錦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