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玲 冉啟國
(貴州省綏陽中學(xué) 563300)
桂花為常綠闊葉喬木,高可達(dá)15 m,根系發(fā)達(dá)深長;葉對生,葉面光滑,革質(zhì),近軸面暗亮綠色,遠(yuǎn)軸面色較淡,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全緣或通常上半部具細(xì)鋸齒;具有疊生芽2~3對;一般要5~15年才開花,通常秋季開花,第二年3~5月核果成熟??捎梅N子播種,也可用枝條扦插、嫁接、壓條等方式進(jìn)行營養(yǎng)繁殖。
桂花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高溫而不甚耐寒,為亞熱帶樹種,是我國特產(chǎn)的觀賞花木和芳香樹。
我國桂花栽培歷史達(dá)2500年以上。現(xiàn)陜西漢中市城東南有漢桂一株,相傳為漢高祖劉邦下臣蕭何手植。自古以來,桂花就受人喜愛。民間栽培始于宋代,興盛于明初,中國歷史上的五大桂花產(chǎn)區(qū)(即湖北咸寧、蘇州吳縣、廣西桂林、杭州滿覺隴和四川新都)均在此時(shí)期形成。中國桂花于1771年經(jīng)廣州、印度傳入英國,此后在英國迅速發(fā)展?,F(xiàn)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以地中海沿岸國家生長為最好。
桂花樹經(jīng)過長時(shí)間的自然生長和人工培育,已經(jīng)演化出很多品種,大致分為四個品種群[1]:即丹桂、金桂、銀桂和四季桂,其中丹桂、金桂和銀桂都是秋季開花又可以統(tǒng)稱為八月桂。四個品種群的桂花可從花色、葉形和樹形三方面來區(qū)分。①從花色上看:丹桂花色多以橙黃、橙紅和朱紅色為主,氣味濃郁,葉片厚;金桂花色金黃,氣味較丹桂淡,葉片較厚;銀桂花色較白,稍帶微黃,葉片較薄,花香不是很濃郁;四季桂又稱月桂,其花色稍白,或淡黃,葉片較薄,與其他品種最大的差別就是它四季都會開花,但花香也是眾多桂花中最淡的;②從葉形上看:丹桂葉緣尾尖比較長,一些葉緣波浪較明顯;金桂葉緣有鋸齒,較丹桂的葉片寬;銀桂葉緣較光滑,葉片較大;四季桂的葉圓幾乎沒有尾尖;③從樹形上看:丹桂、金桂、銀桂的小枝條都比較挺直向上生長,呈喬木狀,而四季桂植株較矮小,呈灌木狀。
桂花的用途廣泛:①美化觀賞用:桂花樹在花期盛開時(shí),花開滿枝,芳香四溢,具有很高的觀賞價(jià)值;②凈化環(huán)境空氣:研究表明,桂花對氯氣、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有一定的抗性,還有較強(qiáng)的吸滯粉塵能力;③食用:取小棗、桂花加糖煮,即成健脾開胃的桂花蜜棗;在桂林一帶有曬干的桂花與酒曲粉拌勻發(fā)酵成特制酒曲,再釀造成原漿米香酒,成為桂林特產(chǎn);④保健與藥用:桂花本身的香氣可使人舒緩情緒;桂花沏茶,可使口齒長留余香;桂花茶還有清熱消毒,潤腸通便等療效;⑤工業(yè)香料添加劑:因桂花特有的香味,通過現(xiàn)代工藝提煉出的精油,已作為很多食品和化妝品中的香料添加劑,如糕點(diǎn)、糖果、蜜餞、茶、酒、香皂、香水、化妝品等;⑥雅用:桂花樹的材質(zhì)堅(jiān)實(shí),不易炸裂,且刨面較為光潔,可用桂花樹桿或根來雕刻各種各樣的工藝品。
5.1 桂花傳說 在我國,桂花的典故、傳說頗多,如“吳剛伐桂”“蟾宮折桂”桂花仙子”“月桂落子”“文桂之舟”和“楚霸王與桂樹”等傳說。其中“蟾宮折桂”“月桂落子”的傳說影響較大。
“蟾宮折桂”的典故源于《晉史》中的《郤(xī)詵傳》。晉武帝泰始年間,吏部尚書崔洪舉薦郤詵當(dāng)左丞相。據(jù)說晉武帝讓郤詵作自我評價(jià),答曰“臣今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一枝”。后來桂花就成為科舉高中前三名的代稱。狀元是紅(丹桂)、榜眼為黃(金桂)、探花為白(銀桂)。故我國科舉時(shí)凡中榜登科者被稱為“折桂”,對獲得殊榮者則被譽(yù)為擁有“桂冠”。唐代以后,科舉制度盛行,蟾宮折桂便用來比喻考中進(jìn)士。
“月桂落子” 的說法頗多?!短茣の逍兄尽诽岬剑捍构八哪耆拢性鹿鹱咏涤谂_州,十余日乃止。宋代亦有月桂落子的傳說。僧遵式在《桂子詩序》中提到:北宋天圣年間,天降桂子如雨,其大如豆,其圓如珠,播于林下,很易成活。朱國楨在《涌幢小品》亦提到:南宋紹定年間,有人在浙江天臺山拾得桂子二升,大如橡子,無皮,散落磚隙者旬日輒發(fā)芽??梢娫鹿鹇渥拥膫髡f流傳頗多。而如今演變成每逢中秋之夜,月宮中那株神奇的桂花樹就會將桂花子灑落人間,給人間帶來幸福和吉祥。
5.2 桂花的相關(guān)詩歌 關(guān)于桂花的描述詩詞,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可謂不勝枚舉。其中白居易在《東城桂之三》中就有“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的感慨;在《有木》詩中載有“有木名丹桂,四時(shí)香馥馥?;▓F(tuán)夜雪明,葉翦春云綠”。王維在《鳥鳴澗》中也有對桂花的描述:“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shí)鳴春澗中”。該詩意境深幽的自然之美引發(fā)無數(shù)人對自然的熱愛。南宋的楊萬里在《詠桂》中寫道:“不是人間種,疑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diǎn),吹得滿山開”,更是為桂花樹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毛澤東在《蝶戀花·答李淑一》中更是有“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yáng)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的感嘆。詩歌從春天的楊花柳絮入手,然后賦予逝去的英魂飄然至神仙境界、萬里青天為烈士忠魂祭奠的神奇樂章,同時(shí)也將吳剛伐桂的典故悄然融入其中。
5.3 桂花的相關(guān)歌曲 描述桂花的歌曲,在我國影響最大的當(dāng)屬《八月桂花遍地開》[2]。新中國成立后,《八月桂花遍地開》被改編為不同版本的合唱曲。1959年,作曲家李煥之與詞作家霍希揚(yáng)把這首單旋律民歌改編成一首豐富的民歌合唱曲。1964年, 李煥之再度把它改編成女聲合唱曲,用于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第二場“ 星火燎原”中,以后此歌紅遍全國,最終變成紅色經(jīng)典歌曲。后來,此歌被選入中小學(xué)音樂教材。
5.4 桂花的品格 桂花終年翠綠、淳樸淡雅,從不以媚態(tài)示人,小花總是隱在枝葉后,具有不圖名利的崇高風(fēng)格;每當(dāng)秋色的降臨,桂花的花蕾將自己質(zhì)樸的香氣撒向人間。桂花樹堅(jiān)強(qiáng)不屈,不為困苦所屈服,在曠野的山頭、庭院的一角、甚至連簡陋的小盆添上點(diǎn)土便可立命安身。
5.5 桂花的花語 在我國,桂花一直是世上美好、吉祥、高雅、榮譽(yù)和收獲的象征。新房內(nèi)擺放蓮花、桂花寓意連生貴子。因“桂”音諧“貴”,所以往往象征著榮華富貴吉祥。在“桂花酒”的傳說里,善良的仙酒娘子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花酒傳向人間。所以桂花又有“收獲”的寓意。
5.6 與桂花相關(guān)的城市 我國桂林市的名稱由來據(jù)說是因盛產(chǎn)桂花成林而得名。由于桂花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形成許多富有色彩的“桂花”文化,因而在許多城市的文化建設(shè)中,桂花樹被評選為當(dāng)?shù)氐摹笆袠洹被蛘摺笆谢ā?,包括咸寧、蘇州、桂林、信陽、南陽、合肥、馬鞍山、南通、蘇州、瀘州、廣元、老河口、杭州等20多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