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恩良
教師的自我細節(jié)保護
顧恩良
賓就是客人,只有把對方當客人,自己才能有感恩之心,才會有克制之心,才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處理問題。教師和學生、家長之間也要做到相敬如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這是開展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把學生當孩子,你就會明白愛和責任這兩個教育法則的真正含義;把學生當孩子,你就不會把大人的意志強加于他們身上;把學生當孩子,你才會懂得要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來教育他們。
面對自己的孩子,也許你還可以隨心所欲地教育他們,因為他是你的孩子,即使錯了,他也會原諒你。但學生只是孩子,而不是你的孩子,如果你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愛之深、責之切,那你的麻煩就來了。
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都很尊敬教師,不管在學校里發(fā)生什么事情,都不會和家長說,受到了委屈也是盡可能地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家長也很忙,一般也沒有時間來管孩子。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的孩子不但會在家里講自己在學校的事,還會講別人的事,更可怕的是會斷章取義地講自己受委屈的事。而現在的家長又以沖動型的居多,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就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教師身上。如果我們把現在的孩子當成是十幾年前的我們自己來教育,那就大錯特錯了。
學生的背后是家庭,在面對一個學生的時候,你其實是面對著這個家庭。所以你應該了解這個家庭、了解這個家庭的一些生活習慣。如果你不能主動去了解他們家庭的優(yōu)缺點以備后患,那說不定,不經意間你的麻煩就出現了。
剛柔并濟,要求我們在教育學生時,必須要做到一手打一手揉,除了要有嚴厲的教育,還要有溫暖的安慰,一只手打疼了學生,就要用另一只手去撫慰學生。
現在學生的抗壓能力普遍都比較弱,以前說有學生跳樓,大家都會覺得不可思議,而現在學生跳樓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仔細分析一下,導致學生跳樓的原因雖然有很多,但有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那就是后半場的教育問題。當你嚴厲地批評了某個學生之后,在你當眾拒絕了學生的要求之后,當學生感到委屈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心理變化,你有沒有在用一只手打了學生之后,用另一只去安慰一下他們呢?
現在的學生在情緒發(fā)作的時候,是什么事都干得出來的,但后半場的教育就像是和風細雨一般,能撫平學生內心的創(chuàng)傷,讓學生感受到溫暖。一是給了學生下臺的機會,二是給了學生思考的機會,三是給了學生平復心情的機會,也許這只是教育中的一些細節(jié),但卻是教育的關鍵。
我們以為自己是一片好心,我們教育他們完全是為了他們好,可是萬萬沒有想到,有些學生竟然是那么抗拒,甚至堅決不從。我們覺得很受傷,覺得學生不懂事,可是我們有沒有考慮過學生的心理感受呢?學生為什么會抗拒?是抗拒我們的愛心嗎?
不是的!學生抗拒的,不是教育的內容,而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因此,教育者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即我們所做的也不一定都是對的。學生有自己的價值觀,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想一想假如我是學生,這樣的方式我能接受嗎?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yè)要求很強的工作,我們教師雖然擁有B證、C證,但充其量也只是個偽專家。
但不管你是否承認,學生的心理問題都客觀存在。要想用非專業(yè)的手段去解決專業(yè)的心理問題,我們可以嘗試一個最原始的方法——發(fā)泄和傾訴。對于成年人來說,男同志遇到煩惱的時候都喜歡喝酒,一醉解千愁;女同志遇到委屈的時候都想大哭一場,讓煩惱隨眼淚飛走。這些都是很好的心理調節(jié)方式,而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些方法同樣有效。讓學生喊出來、說出來,心理問題就沒有體力和心力去累積了。
當剛柔并濟無法同步時,我們應該先威嚴后溫柔,這樣的溫柔是風雨后的陽光,總是會讓人無比欣喜。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讓學生丟了學業(yè)。當學生放棄學習的時候,他就會覺得無所事事,逐漸開始做壞事,問題學生就這樣產生了。哪怕學生并不聰明,也一定要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有事做。否則,你再怎樣剛柔并濟都無濟于事。
教育除了形式和內容,還有它內在的時間規(guī)律。
如,學生受到傷害,不管輕重,都要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并及時進行簡單的包扎或送醫(yī)院進行治療。有禮有節(jié),才能讓家長無話可說。
學生犯了錯誤,你批評了學生,也要第一時間告訴家長,爭取家長的理解,當然你后續(xù)的“溫柔”也必須跟上。這樣你的規(guī)矩也做了,家長也理解支持了,你的麻煩也就沒了,說不定家長還會感謝你呢!
教書一輩子,我們要跟各種各樣的學生和家長打交道,但有一個原則必須堅持:遇事要冷靜,不要與學生發(fā)生正面沖突。一旦發(fā)生沖突,錯的永遠是教師,不管你的出發(fā)點是什么,也不管學生是多么調皮,因為你是教育者,他是受教育者;一有沖突,除非你是大獲全勝,否則你的威信就沒了,其他學生都看樣子,你的工作永遠失去了先機。
學生當面與你頂撞的時候該怎么辦?你感覺到全班學生內心反抗情緒很激烈怎么辦?這個時候千萬要記?。鹤晕冶Wo是第一位的,該忍的時候要忍,該讓時候的要讓。有時候不妨讓子彈先飛一會兒,避其鋒芒,日后再慢慢圖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現在的撤退是為了將來大踏步地前進,現在的自保是為了將來更好的發(fā)力。
當你第一次發(fā)火時,威力是百分之百的,第二次發(fā)火的威力就只剩下50%,之后一次比一次少,火要發(fā)在刀刃上。尤其是讓學生到辦公室訂正作業(yè)的時候,你先發(fā)了一通火后,學生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這次補習也就基本無效了。
此外,你跟學生一個人發(fā)火,和跟一群學生發(fā)火,威力又不一樣。跟一群人發(fā)火時,大家會覺得反正法不責眾,無所謂。而你,還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尤其是當孩子斷章取義地把你的話告訴家長時,很多學生都會童言無忌地為這個同學作證,這個時候你就百口難辯了。
教師讓學生罰站、把學生拖到教室外,這也算正常的懲罰。但有些教師一忙起來就忘了學生在罰站。一開始學生會有些害怕,但時間一長,學生就會覺得無所謂了。如果碰到比較調皮的學生,跑出去玩兒了,受傷了,你該怎么辦?所以懲罰學生,要學會見好就收。
當然“見好就收”這個原則,也可以用在和家長的溝通上。跟家長說話,不可隨性,必須要做到三思而后說。人都喜歡聽好話,每個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寶貝。你應該先肯定孩子的一些優(yōu)點,借此和家長拉近距離,在適當的時候,婉轉而又親切地點出孩子的問題,而不是恨鐵不成鋼地開口就說人家孩子不好,到時搞不好“黎叔生氣了、后果很嚴重”。
(作者單位:浙江舟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