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婷
在實踐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語文教學時,雖然很重視閱讀和寫作,但具體到方法和操作,許多人都遇到了難題,有的甚至是“收效甚微”。
課程改革歷經(jīng)多輪,許多地方都有刪減,但閱讀和寫作作為語文學習的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其地位一直在加強??梢?,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是學生語文素質全面提高的關鍵。
筆者以為,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提高,需要重視寫作與閱讀的有效整合,在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基礎上實現(xiàn)語文水平和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加強學生的詞句訓練,并活學活用
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里?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是口頭運用。
比如書面語和口語的轉化問題??谡Z,就是我們平常說話時用嘴說的;而書面語就是寫東西時用的語言。我是這么引導學生的:
“口語和書面語區(qū)別之一,就是口語可以省略很多句子成分,或者根本不按漢語語法語序來表達。我舉一個例子,比如現(xiàn)在是中午,我問你吃飯沒有,你可以用兩個字來回答:“吃了”。但如果放在書面語里,你必須要描述清楚當時問這話的具體時間。否則,讀者根本不知道你問的是一天哪一頓飯吃了沒有,同學們說對不對?”
二、為閱讀而閱讀,寫作只能“事倍功半”
讀寫是語文教學永恒的主題,是語文教學的歸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常令語文教師感到困惑的是究竟孰重孰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常常是為閱讀而閱讀,為作文而作文,將二者割裂開來,各自呈現(xiàn)單邊性,結果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二者的能力,效果均不佳。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一體兩面: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借鑒,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和創(chuàng)造。新課標更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這是語文課程的新策略,也是語文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少做題是“手段”,多讀書是“目的”,把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讀幾本好書,多背誦名家名篇,多積累詩詞佳句,多扎扎實實的積累。“少做題,多讀書”這也是借鑒了我國傳統(tǒng)蒙學教育中切實可行的方法,是存其精華,古為今用。
新課標更是強調了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并做出了具體規(guī)定:初中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2~3部名著”。并對學生課外閱讀提出了建設性意見。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注重課內(nèi)范文教學、忽視課外閱讀、學生閱讀量不足的弊端。把課堂內(nèi)外、書本內(nèi)外結合起來,充分體現(xiàn)了“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的基本規(guī)律,為學生學好語文,提高讀寫能力指明了方向。
三、用好語文教材,在讀中悟寫,寫中悟讀
第一,教材是啟迪學生閱讀和作文智慧的一把金鑰匙。尤其是更新后的語文教材更不乏文質兼美的篇章,其中儲藏著無窮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寫作智慧。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相機進行作文指導和作文訓練,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技能。
第二,要在閱讀教學中相機進行寫作方法和寫作知識的指導。例如,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的特征進行描寫,怎樣有條理地說明事物,怎樣進行作文的選材剪裁,怎樣結構文章……很多課文本身就是這方面的經(jīng)典范例,在學習理解這些經(jīng)典文章的過程中就可以學習到這些相關的寫作知識。
第三,要通過閱讀來積累和歷練學生作文思想(立意)的厚度。語言的厚度就是思想的厚度,語言的美麗就是智慧的美麗。學生作文思想膚淺是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要使作文的思想有厚度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來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學的人文價值觀;通過對文本個性的多元解讀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引導學生由事入理、由景入理的分析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閱讀,能歷練和豐富學生的思想。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之?!笨傊?,在教師的引導下,要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去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就會得到逐步提高。
(作者單位: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qū)黎陽路西段黎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