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軍
廣州證券去年偏股票型集合理財產品收益率達15.09%,成該類型最大贏家,而債券、貨幣型表現不佳,需要繼續(xù)提高投資水平。
震蕩頻繁的2016年A股市場不僅考驗著投資者的心臟,更是對券商集合理財能力的大檢閱。日前,2016年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成績單 已揭曉,據Wind數據統(tǒng)計,券商集合理財產品2016年平均收益率為-1.78%,近半數賺取了正收益。據Wind數據的統(tǒng)計,2016年共有2630只產品納入偏股型產品(股票型+混合型產品)的統(tǒng)計范圍,平均回報率為0.41%,遠遠跑贏大盤指數。
無論是何種行情,總有產品會穿越牛熊。民生證券、華林證券和廣州證券分別以21.58%、19.75%和15.09%的全看回報率位列2016年偏股票型集合理財產品前三。其中,廣州證券發(fā)行產品最多,達52只,有4只產品在收益率位列前十,僅1只收益為負。不過,債券類、貨幣類穩(wěn)健型產品表現稍遜一籌,均低于行業(yè)平均收益率。
從風格上來看,廣州證券似乎更加偏好主動管理型產品?!锻顿Y者報》記者就偏股型產品表現較好的原因以及選股策略等問題向廣州證券方面求證,但其相關負責人表示,涉及公司業(yè)務的敏感信息,未予回應。
安信證券金融行業(yè)首席分析師趙湘懷認為,廣州證券下大力在集合資管業(yè)務、主動管理能力和項目收益率方面均有較大提升。他統(tǒng)計,截至2016年9月末集合資管產品數量達到96個,業(yè)務規(guī)模達到635.08億元,實現凈收入3.3億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廣州證券基金子公司資管產品在去年爆出三度違約,激進風格考驗其風控水平。
3只偏股產品收益翻倍
2016年的A股賺錢行情總體不算樂觀,三大指數齊跌。不過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收益整體跑贏大盤,平均收益率為-1.78%,近半數賺取了正收益,權益類更好一些,取得0.41%%的平均收益率。
廣州證券“鯤鵬聚智”系列產品表現尤為突出,有3只產品均獲得翻倍收益,在有統(tǒng)計的2631只偏股型產品中占據前二、三、四位置,均取得翻倍收益。
具體來看,廣州鯤鵬聚智2號C、廣州鯤鵬聚智1號C、廣州鯤鵬聚智4號C產品2016年總回報分別為153.34%、151.22%以及125.65%。一位券商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此3只產品為高風險高收益的C級,取得高收益的原因或與選股的準確性和運用了杠桿的緣故。此外,記者注意到,上述3只產品成立時間都不長,均在“熔斷”之后,生逢其時的躲過千股跌停的“熔斷”也是其取得較好收益的原因之一。
記者查閱廣州鯤鵬聚智2號C相關文件,其投資策略主要為挑選較高景狀態(tài)的行業(yè)作為配置重點,同時考察凈資產收益率、營運周期、銷售收入、凈利潤等行業(yè)指標,對排名靠前的股票資產進行優(yōu)選,以配置投資組合。不過上述文件并未公布具體的選股標的。
債券投資拖后腿
自2016年三季度末以來,政策調整和機構間的違約事件頻發(fā),讓債券市場出現了一輪較大幅度的調整。據Wind統(tǒng)計,債券類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收益為3.56%。
從債券和貨幣型產品上來看,廣州證券表現不及股票型亮眼。2016年其共發(fā)行63只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07%,未及平均收益率,在85家券商中排在33名。
廣州鯤鵬匯利2號優(yōu)先級A表現最差,去年收益率為-6.21%,這只產品成立于2015年2月13日,自成立之后,一直保持平穩(wěn)的向上勢頭,但在去年3月4日回撤率為-6.74%,此后單位凈值一直保持在1.0000。不過,廣州證券方面并未就回撤作出原因說明。
值得注意的是,安信證券研報稱,廣州證券自有資金主要方向債券方向。2016年1-9月債券投資規(guī)模占比達85.35%,但債券投資收益率卻比2015年下滑0.64%。
以廣州證券自有資金占比5%的“紅棉安心回報”的收益來看,成立以來總體回報率為59.29%,而去年回報率為31.5%,下滑近半。股票型表現再好,也只是賺取代客理財的管理費用,債券產品表現平庸拖累的卻是自有資金的收益。
資管違約風險需警惕
廣州證券資管業(yè)務發(fā)展并不算早,自2011年11月發(fā)布首只集合理財產品“紅棉1號優(yōu)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也僅五年多。但三年之后其業(yè)務規(guī)模增長迅猛,排名從中下游攀升至行業(yè)前列。2014年資產管理總規(guī)模突破千億元大關,受托資產管理規(guī)模和資產管理業(yè)務凈收入排名分別攀升至行業(yè)第23名和27名。據中國基金業(yè)協(xié)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9月底,其主動管理規(guī)模已經達到719億元,升至券商第19名。
安信證券研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9月末集合資管產品數量達到96個,業(yè)務規(guī)模達到635億元,實現凈收入3.3億元,規(guī)模和凈收入占比分別升至35.5%和77.3%。
資管業(yè)務發(fā)展迅速能夠改善公司的收入結構,減少對經紀業(yè)務的依賴,但另一方面對其風控能力也是挑戰(zhàn)。2016年5月,金鷹基金旗下子公司前海金鷹資管計劃卻陷入違約風波,涉及金額超1億元。而廣州證券持有金鷹基金49%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受到牽扯,廣州證券總裁邱三發(fā)不得不出面“滅火”,對廣州證券資管業(yè)務聲譽影響自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