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西北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九年級(2)班 王振宇
經(jīng)過一個火熱的夏季,第九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大賽已落下帷幕。作為本次大賽的甘肅賽區(qū)協(xié)辦單位,我們有幸得到了全省各地老師及業(yè)界專家評委的大力支持,并充分感受到了同學們的熱情和才情。這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場文字盛宴。在此,我們誠摯地感謝所有積極參加比賽的師生們,并一同享受文字帶給大家的歡愉。
夏至日,晚風微涼,夕日欲頹而沉鱗競躍。舉金樽而空對月——太白耀于蒼穹之上。追憶往昔崢嶸歲月,懷古今世事之無常,求古仁人之心,探金志士之毅。淚,只留下淺淺的痕耳。
吾攬一手卷,乃古今名家詞句之大成者也。摩挲其面,歲月之印痕清晰而易見。偶翻其一卷,細覽之,頗不同以往耳。
吾視之——霸王垓下“力拔山兮氣蓋世”之豪情,蘇子“一蓑煙雨任平生”之豁達,陸子“鐵馬冰河入夢來”之報國壯志。更有“了卻君王天下事”之凌云壯志;“一江春水向東流”之繁花落盡……
然俱往矣,前輩風流者甚眾,或異余之為,何哉?乃范子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耳,處事皆定,波瀾不驚,亦為中庸之至道。
喜形于色,皆因遇見古圣與吾相通者,知吾者,仲淹也。然皆過往,后無來者,念天地悠悠,唯涕下不可。
今世乃浮躁,繁華之日,人皆惶急,或失本心。獨透浮躁視沉靜——過繁華而留沉淀者,足堪為大家。鄙人才疏而志大,好高然騖遠。欲問道于大賢,然大賢難求——古仁人之心皆喪耳。
至道,吾既不可遇,當事既難求。退而求其次——生命花開之真心。過小橋流水,河中倒映著星光之燦爛。水中藻似飄柔輕舞,魚鱗般波紋已經(jīng)散開。從中深藏紅花,夜色籠罩下草苗上蒸騰著霧氣。俯身視之,乃含苞欲放之深紅耳。吾依昔之記誦,得元好問詩“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然后令吾之一震——“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此句之意,不正意為借紅花之不輕易爭奇斗艷,喻指我等兒輩惜時,不輕易浪費美好春光,到了時候,乃自然開放耳?
偶得感悟數(shù)點,內(nèi)心歡喜,帶樽前行,步入林中。夜中此地寂寥無人,唯蟬鳴聲不絕于耳,似與游者相樂。月光凄如寒冰,灑入林中,偶有透過樹枝,落于地面,別是一番滋味罷。
身躺于地,融身之于自然,心樂之。念草木萬物之生,感耳畔生命之希望,余悟之生命之成長——緩慢而堅韌,脆弱但堅強也。吾靜視草木之生長,偶得一感,故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者也。
一花 (葉)乃微不足道的渺小事物,世界(乾坤)者,卻又包含自然的、生的偉大智慧,包含著“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哲理,更似新舊交替,互相取代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自然規(guī)律。
此一瞬,余悟之,得知至道,感知,體知真心。遇見了你——生命的真理——不知東方之既白。
朝霞既出,當是歸家。余未歸,往大賢家中往。大賢正撫琴,乃伯牙之《高山流水》,檀木之香隨音飄動,入吾之耳。待曲終,大賢曰:“依汝之資,清晨來尋,必有所得?!?/p>
舉樽問之,大賢輕呷一口:“至道,自道!至理之道亦是自悟之道。豈不聞‘自悟之道為至道,他得之道不為道’?汝既悟之,乃爾遇見至道,幸甚!”
吾謝之,及臨門。大賢拍手而示吾曰:“汝看!”待吾視之,朝陽,正在慢慢爬起,清朗的早晨,遇見了你。
專家點評習作有文言之美,雖在結構上略有不足,但不傷習作之才氣。由對“至道”的追求,到對“生活之花”的感遇,小作者有一顆感懷之心。作文背后有著一個孩子對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關系的詮釋,作為一個初中的孩子,實屬難得。